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甜蜜的歡愉與苦痛:戰後的馬紹爾群島居民飲食

考古探索

  考古人的百寶袋:戶外調查篇

考古探索

  臺灣臺東的尺骨尖器及其相關問題初探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32期 2020.12.1

考古人的百寶袋:戶外調查篇

文‧圖/宋昱潔

  一提到考古學家,常在看史前館電子報的各位讀者,腦海中應該很快就會浮現一群人蹲在方正的考古探坑中觀察史前遺留或現象的畫面,但考古學家在進行探坑發掘之前,是用哪些其他的方式來確認地下遺址的位置、範圍與情況呢?

  第一個方法是依靠所謂的地表調查。地表調查顧名思義就是實際走出戶外,針對可能有史前遺留的地點做目視調查,藉由確認地表是否有遺物出土或是有文化層露頭來判斷這個地點是否就是史前遺址所在地。但地表調查的地點並不是隨機選定,而是考古學家根據事前收集的各種資料,如地理環境、歷史文獻、地方開發紀錄,以及過去的考古研究資料來判斷哪些地方可能有史前遺址,將大概的範圍歸納出來之後再實地到現場走訪,最後將調查時間、路線和調查結果記錄下來。

  在這個階段,考古學家會使用到的設備不外乎地圖、指南針、GPS等指示地點方位的工具,或是相機、標桿、利蒙尺等拍照紀錄的工具。此外,平常俗稱為小平鏟的Marshalltown trowel,因兼具切削挖鑿的功能,更是考古學家必備的田野神器。近年來科技發展快速,透地雷達、空拍機與雷射感測器等設備也常被考古學家用於地表調查工作中。


Marshalltown trowel,俗稱小平鏟。 標桿(Ranging pole)。

利蒙尺(Ribbon rod)

考古地表調查工作情形

  但誠如大家所知,大部分的史前遺留都是埋藏在地表下,會露出地面的少之又少,而且常常都已受到破壞或移動,所以地面上沒有發現並不代表地底下就沒有文化層,或者是地面上有遺留但地底下不一定有文化層留存。為了能夠更進一步了解地底下的狀況,考古學家就會使用抽樣鑽探的方式來做確認。

  在這個階段,一般會使用採土器來做探勘。採土器的構造相當簡單,是由特別的管狀鑽頭以及金屬的管身、握柄所構成,原本是用在地質與農業調查工作中的土壤採樣器具,轉而被考古學家當成探勘地表下淺層地層內容的工具。使用方法是由操作者握著握柄,以旋轉的方式帶動採土器前端的鑽頭向下鑽入地表,並且在鑽入一定的深度後將採土器拉出,藉由觀察管狀鑽頭內掘出的土壤裡是否有史前遺留,或是土壤本身的特徵來判斷地表下特定深度是否有史前文化層。

  由於採土器是組裝型的工具,只要有足夠的管身做拼接,就能增加向下鑽探的深度,而且小口徑的鑽頭對於史前文化層或是遺留造成的影響比較低,再加上攜帶方便、操作簡單,種種便利性讓採土器成為國內各大考古團隊必備的戶外調查器材之一。除了採土器之外,過去被當成是盜墓用具的洛陽鏟,在中國考古學家的改良下也成為近年中國考古現場的常用工具。



採土器(Soil auger)。 使用採土器進行人工鑽探取樣作業。

  採土器雖然方便,但終究有其限度。由於各地區的土壤組成內容不同,地層的硬度也不一樣,一般來說能鑽探到地表下3公尺的地方已經不容易,到地下5公尺大概已經是極限,但有些史前文化層的埋藏深度可能深達地下7、8公尺,靠採土器很難觸及,又或者考古學家想利用土壤地層中的沉積物特色來推測古代地理環境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此時就要請特殊的機械設備地質鑽探機出場了。

  地質鑽探機是地質學家用來採取地層樣本的機械設備,這種設備的原理和採土器相同,但是是由動力引擎帶動前端有特殊鑽頭的鋼管鑽入地下,鑽探深度可達上百公尺深。這種機器的體積大約是半台小客車的大小,需要專門的技師來操作,由操作人員將從地下鑽取出來的長條狀土壤(土芯)依一公尺的長度分段,裝入特製的樣本盒中,再由分析人員觀察土芯中的沉積物粒徑粗細、土色、土質組成與內含物等,推測土層生成時的古環境。而考古學家則可直接檢視土芯中是否出現考古遺留或文化層土壤,同時也可從地質分析人員那裡獲得關於史前自然環境的資訊。


地質鑽探機具。 地質鑽探土芯標本。


傳統市場攤位上展售的各種農具與工具,你知道哪一些也可以運用在考古工作上嗎?

  以上簡單介紹幾種臺灣考古學家在戶外田野調查時常用的方法和工具。眼尖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這些器材設備大多與其他專業領域如地質學、地理學、測量學、土木工程等等直接相關。確實,考古學本來就是兼具科學與人文學特色的學門,與其他專業領域人員的合作早已行之有年。而其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有哪些專門的技術、設備被應用在考古工作中呢?平常在賣場、五金行中常見的工具又有哪些是考古工作現場不可或缺的要角呢?

  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歡迎大家到史前館南科考古館「考古‧工具‧人─考古工作暨工具展」(展期至2020年12月13日)來一探究竟,不方便出門的話,也可以到特展的線上學習站尋找解答喔!

參考資料

考古.工具.人-考古工作暨工具展 線上學習站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館管理中心研究助理)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