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99年卑南考古冬令營雜感

考古探索

  卑南考古—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考古田野實習記述

話題‧話語

  土地的故事──大自然真的「反撲」了嗎?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74期 2010.3.1
 

99年卑南考古冬令營雜感

文‧圖/黃國恩

招生

  休息了一年的考古營隊,今年又開始了,想起兩年前在南科辦考古冬令營,卻因人數不足而取消,一開始是有些擔心的,不過其實我仍是有信心的,因為卑南遺址的知名度夠高,大家應該會很有興趣才是。結果不出所料,去年12月中旬才公布活動訊息,才三個禮拜,18個名額就已宣告額滿,由於報名踴躍,臨時決定在不增加經費的情形下增加錄取名額,最後收了20名學員。這些學員以高中生為主,佔了約三分之二,其他的大學生學員大多是之前高中時代就已參加過考古營的學員,甚至有的已是第三次或第四次來報名的。以往辦考古營,總是女生佔大多數,男生只有三、四人而已,不過本次營隊的男生卻比預期的多,男女比例幾乎是1:1,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今年的冬令營是歷年來最「好動」也最「聒噪」的一次。

田野


原來考古挖土也不簡單。

  考古營在二月一日開始,一方面刻意避開了學測的日期,另一方面也避開台大人類學系考古田野實習課程的日期。前一週台大的田野實習一結束,就換考古營上場了,如果可以接續台大學生的坑繼續挖,那真的很有fu,可是小孩不可以玩大車,而且四個人如何擠在滿坑的陶片中工作而不踩壞任何東西,那真得要學過功夫,所以只得開新坑了。由於卑南遺址的文化層很深,台大學生在工作了兩週之後,才在深及二米的地下觸及文化層,想到冬令營的田野時間只有兩天半,如果要依樣畫葫蘆,恐怕考古營最後會成了只有挖土的勞改營,因此在選定地點時就得動點歪腦筋了。我想不少學員在參加考古營之前,都是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但是用在考古發掘上,未必是如此了,疲憊與收獲從來不會成正比。大家對考古的印象早就被影視媒體洗腦過了,「最後終於發現寶藏」的完美情節早已深入人心,要學員們相信「挖不到東西也是一種考古發現」恐怕不容易。所以囉!為了引誘這些小朋友們能快樂的學習考古(或是避免有人因為一無所獲而從此痛恨考古),得找一塊確定可以挖到東西的地點,雖然不會有「刷子刷一刷,寶藏就出現」的那種情節,但至少遺址上最常看到的陶片是不會少的。


第一次用水平儀,看到頭昏眼花。


定時來田野探班的小哞。

  考古要挖土,大家都知道,但是挖個土還有那麼多的規矩卻是料想不到的。在考古營中,學員們學到很多有關田野工作上的技巧,測量、定坑、挖土、裝袋、記錄、畫圖、照相等,每一項都有常規,還要能夠在大太陽下、蟲蟻之間、大風之中、下雨之時、天黑之前,仔細觀察、精確計算、詳細記錄、保護工具、收拾文物,並捍衛你的考古記錄。好吧!這些對初學者來說真是有些難度了,但這些田野工作也只是考古入門的新生訓練而已,學員們體驗最深的也是這些事。但是,至少目前為止,考古營並不打算定位為digger的訓練營,就算有人天賦異秉,一學就上手,也只是訓練有素的digger罷了。考古的重點不只在田野的技巧,而是要兼具更高層次整體性的暹輯思考,從一開始的準備到最後的報告,動腦永遠是多於動手的,室內的工作大大的多於戶外的工作。雖然在考古營結束前的最後一刻,長庚老師及我都提到,在不到一週的考古營中,不可能體驗到完整的考古,但或許我應該在第一天的課程中就強調才是。

回鍋學員

  雪餅及小羊在活動前兩天就先來了,他們知道台大人類學系的考古田野實習也正在卑南遺址進行,既然寒假有空就先來看看囉!他們兩個還真是有心人,想當年他們第一次來參加考古營時才高二,現在都已經是大x(保密中)了。這次考古營有6位回鍋學員,而且每個人都有兩次以上的參加經驗,之前的考古營雖然也有回鍋的學員,但這次最多。就連第一次來參加的學員中也有兩個人是打算推甄台大人類學系的。做為承辦人,有人如此熱心參加,照理說應該感動才是,但我反而對這些考古熱愛者有些愧疚,因為我擔心沒有新的內容可以滿足他們。如果有心要走考古這條路,坦白說,參加考古營就只是玩伴家家酒。參加第一次是新鮮,參加第二次是好玩,參加第三次就頂多也只是好好玩而已,較高層次的東西還是得進到大學去有系統的學習。小兵們可以靠作戰累積武力指數,但天生的武將人才畢竟是少數,要進化升級也得要拿到寶物才行,至少目前為止,參加考古營沒辦法拿到讓人升級的寶物。不過話說回來,考古營提供的考古發掘機會才是吸引人回鍋的重點,即使田野的技巧已經都熟悉了,每次田野還是可以再學到一些新的東西,有不同的體驗。我想,雖說是「科學的考古學」,但從事考古的人可不是機器人,如同作戰或球賽一樣,技巧與經驗通通有,但每一場仗打起來就不一樣。

結語


99考古冬令營學員青春洋溢的合照。

  這幾年考古營辦下來,已經有些瓶頸該要突破了,尤其是課程安排及定位的問題,有些問題只靠我一個人是不夠的,活動要成功還是要靠眾人的努力才行。

  今年的冬令營要特別感謝長庚的幫忙,在百忙之中還抽空來給學生指導;感謝三位工人大哥,你們是那些菜鳥們的最佳士官長;感謝頌恩,你帶動了整體的氣氛,讓原本孤立的學人宿舍成為歡樂天堂;也感謝所有的學員,你們活力充沛、精力旺盛(雖然也很聒噪)令人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你們大多數人的學習態度都很優,這是我當一個承辦人最感欣慰的事。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盧梅芬│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