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典藏再創造─
史前館原住民藝術創作者駐館工作的起步
博物館頻道
  保存小秘訣八-古董樂器的保存與維護
話題‧話語
 

「如何提升公立博物館的競爭力─以博物館的變革為例」(一)

搶鮮報
   
  編輯語
 

長期以來,博物館收藏文物主要做為研究或展示之用,史前館最近計畫主動邀請原住民藝術工作者利用館藏品,嘗試創造出新的知識與價值,進一步成為原住民文化發展的另一項契機。

「典藏再創造─史前館原住民藝術創作者駐館工作的起步」紀錄分別透過創作者翁立娃(漢族),研究阿美族傳統羊毛胸披技術進行重新創作;雷恩(排灣族),排灣金屬及鑲嵌技術研究與創意研發,彭春林(魯凱族),魯凱族貼布繡研究與創作,為計畫跨出一大步。

保存良好的古董樂器不僅可以再次供人演奏,外在的造形設計與裝飾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其美麗與各文化的獨特性。「保存小秘訣八─古董樂器的保存與維護」為我們提供精闢的內涵。

國內公立博物館正面臨公辦民營、行政法人化的營運變革,這個大轉變是轉型發展契機?還是危機呢?
「如何提升公立博物館的競爭力─以博物館的變革為例」(一)將持續探討公立博物館未來透過那些變革來提升競爭力及永續經營。

 
  史前館之美
 

 


你可以近一點看我,真的是「本尊」現身哦!
進入史前館展示廳前廊有一排仿製史前人類的雕像,是參觀遊客喜愛一起合照的「偶像」。今年夏日的一個午後,其中一尊突然活生生地跳到眼前,與大家一起參與活動,他是東海岸原住民雕刻家「希巨.蘇飛」,當年就是以他為模特兒製作的雕像,本尊出現,「分身」似乎失去了不少光彩。

  博物館花絮
 


我們是一群媽媽小姐,有的已經升格當「阿媽」了,假日期間,一起參加史前館教資中心活動成了我們的習慣,每個禮拜有不同的內容,有時候聽故事、看影片,有時候也會跟著老師一起學習做小手工藝,學習讓我們感到心情愉快,阿媽說,我要把握住每一次學習的機會。

 
 

 
史前館電子報第92期 2006.10.01 
 

典藏再創造
 ─史前館原住民藝術創作者駐館工作的起步

 文 / 盧梅芬 攝影/ 鄭丞志‧林頌恩


浦館長(右二)、研究人員與原住民創作者討論工作情形

一、博物館藏品:從保存到再創造的時代

  總是這麼說的,原住民藝術如此豐美。也不斷地以原住民傳統藝術與文化資產這個概念,來榮耀國家與原住民自己。然而,1990年代原住民文化重建,從上個時代手中接下的原住民藝術,究竟是什麼樣的面貌?

  在問「我是誰」之前,原住民藝術首先要面對的是「失去」--一片荒蕪的美感土地。原住民藝術的重建,不僅建立在一個薄弱的根基上,更嚴重的是--一個幾乎被淘空的基底。

詳全文▲TOP

 
 

保存小秘訣(八)
 -古董樂器的保存與維護
 文/ 葉前錦 攝影/夏麗芳


放置於樂器盒中的四弦旋琴

  世界上各個文明皆有其特殊的音樂文化,各式各樣的樂器也因此應運而生,從簡單的鼓、棒等打擊樂器,到用口吹奏的管樂器、用手彈奏的弦樂器、鍵盤樂器,以至於現代流行的電子樂器,樂器不僅僅只是一種產生美妙音律的器具,其特殊的造型也被視為一種藝術品,成為許多人爭相珍藏的收藏品。

  樂器收藏家的藏品來源可能是自己從小到大所彈奏過的舊樂器,也有些是祖父輩傳承下來的老樂器,有些甚至是各地蒐集來的民族樂器,或是購自藝術市場所拍賣的古董樂器,無論屬於上述何種來源,樂器因其製造的材質屬性不同,在保存維護上亦有其不同的條件,舉凡竹、木、皮革、毛髮、金屬、象牙、貝殼、塑膠等皆為常見,而往往一件樂器又不一定是以單一材質製作而成,因此更增加保存上的困難度。

  詳全文▲TOP

 

 

「如何提升公立博物館的競爭力
  ─以博物館的變革為例」 (一)

 文 / 張家銘

摘要

  「政府該做什麼?」可能是政治哲學上最古老,也最持續的辯論,在許多方面,政府涉入到怎樣的程度,根本就是意識形態上差異的問題,有些事情是政府應該做的,其中有些政府做得不錯,有些則否。即使在自由放任經濟的時代,政府仍扮演某些角色,也因此在民主社會中,對公部門角色產生一些疑問是健康的;政府在社群中需扮演正面積極角色,而此亦是因應選民政治期望長時間發展而成的。公立博物館過去被認為是學術、知識的殿堂;現今被賦予社教、娛樂的功能;未來博物館的變革又是如何呢?

詳全文 ▲TOP

 
 

《最新活動訊息

教育活動:

  》本館

  • 10/1(日)14:30~15:30,影片欣賞「布農族-祖先的腳印」
  • 10/8(日)14:00~16:00,親子活動─手工(台味)筆記本
  • 10/15(日)14:00~16:00,圖手"印"像筆記本
  • 10/22(日)14:00~16:00,小小漂流木的創意-鑰匙圈。
  • 10/29(日)14:00~16:00,原住民珠繡頭帶。

  》其他

  • 葛藤編體驗營,10/14(六)~第二梯次, 09:00~16:00。自己動手採集葛藤,編製葛藤籃,還有享用美味的風味餐。地點:關山 (上午9點前於關山火車站前報到)。089-381166 #522、523。

特展:

  • 「原住民科學教育特展-阿美族的植物世界」,95年10月13日~96年2月16日,本特展由台東大學主辦,本館協辦,從原住民文化中找尋、印證現代科學的道理和知識,從科學的觀點來詮釋原住民文化。特展中以阿美族的植物世界為起點,從傳統建築、樹皮衣、竹砲、陷阱與童玩等。
  • 「用手去找‧新纖事」纖維創作特展,95年7月8日至10月29日 09:00~17:00。本館近年結合纖維創作培訓班研習,講師與學員以作品推出成果展覽。作品多以黃藤、樹皮布、葛藤及羊毛氈四項傳統自然材質為展現題材,融入參展者的當代創意,呈現纖維創作具有新鮮感的氛圍。
  • 「豐美的織紋─台灣、東南亞南島民族染織」特展,95年7月22日至11月22日 09:00~17:00。染織與族群生活、文化傳承意涵息息相關,本項特展藉由臺灣與東南亞地區南島民族的相關染織品,探索兩地族群之間織紋呈現的多元美感與差異。
  • 「狗的前世今生」狗年特展,95年1月30日開展,本館二樓迴廊。
    「狗」是最早被人類馴養的動物,遠在12,000年前就已發生了。人類為了狩獵及居住安全守衛,而開始豢養某些具有家犬特質的動物,從東亞地區的灰狼(Grey Wolf )開始,將大野狼馴養為家犬。隨著人類祖先的傳播,馴養行為逐漸傳到了全亞洲、歐洲與美洲。而家犬的祖先隨著人類的腳步,做出許多調整與犧牲。成功的生存策略,使牠們適應現代文明生活而不致絕種,牠們是所有野生動物裡最大的贏家。

詳細內容公佈於本館特展網站

表演:

  • 「深情布拉姆斯三重奏」,95年10月21日(六) 19:30,本場音樂會為講演式音樂會,也就是音樂會中解說與演奏並行。從布拉姆斯之生平與音符中,找出愛情的元素,並進入150年前布拉姆斯的音樂戀情。運用多媒體展現作曲家的相關史料,帶領觀眾進入他的音樂思維,從他的音樂語言中透視其音樂內涵。
  •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午餐的約會」,於每週六、日下午12:30 為來館遊客營造一個悠閒且充滿曼妙音樂的感性時光。
  • 史前館「南島樂舞SHOW」演出時間為每週六、日上午10:00及下午3:00,地點於山之廣場或玻璃屋餐廳。

‧‧‧‧‧‧‧‧‧‧‧‧‧‧‧‧‧‧‧‧‧‧‧‧‧‧‧‧‧‧

2006年社教機構終身學習節 ─ 「臺灣好Young 享看 享知 享做」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文化,Young內涵」系列活動

活動名稱
活動時間
「踏上百年前的足跡」專題演講--
八通關越嶺古道及周邊地區的史前遺跡
95/10/14 (六) 10:00~12:00
「踏上百年前的足跡」專題演講--
八通關越嶺古道的植物生態
95/10/21 (六) 10:00~12:00
老瓶與新酒:
青年與博物館討論會
未定
傳統,創新的基石-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祖先文物之旅
9月21日-10月28日

時時刻刻為您服務,24小時不打烊。電子化政府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主編:林建成│執行編輯: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