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布青年會 |
武陵國小學童傳唱八部合音
|
卡拉魯然部落青年會
|
多元族群文化觀念的興起,在近年來,讓臺灣南島各族群文化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史前館位處台東這個眾多族群聚居之地,責無旁貸的扮演起了推手的角色,近兩年的時間裡,辦理了超過360場次的「南島樂舞秀」演出,成功的提供了一個展現族群文化的舞台,活絡了史前館的假日氣氛,讓參觀民眾體驗臺灣原住民豐富多樣的文化面向,並透過主持人的介紹,感受到南島族群深層的文化內涵。
在與眾多演出部落團體的交流過程中,看到有些部落為了參與展演,在聚集練習中增加了部落的凝聚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吸引了更多年輕一代投入學習傳統文化;布農族的八部合音享譽國際,在沒有一定音律的演唱中講求的是和諧,以往所聽到八部合音的演唱,清一色是由部落的長者所組成,如此才能展現聲音的默契,但在近年來看到武陵國小、霧鹿國小的小朋友們也開始傳唱傳統歌謠及八部合音,更難得的在部落逐年高齡化的時候,霧鹿部落的傳統音樂團見到了年輕人的加入,注入了一股新的希望。
「老的老、小的小」這是在初接觸原住民部落時經常發出的感嘆,但在見過卡地布(知本)、卡拉魯然(新園)與達魯馬克(東興,舊稱大南)……這許多部落的青年會之後完全的改觀,青年會的組成與概念與原住民傳統的年齡組織與會所制度有關,這樣的組織讓年輕一代開始有所依循,不再茫然;在會所中看到青年們主動的自我學習成長,擔負著傳承的使命,延續著部落的命脈,不只在以上所提的青年會,在許許多多的部落裡,有使命感的年輕一代,像播種的小米一般,一株一株的在發芽,等待豐收的季節來臨。
傳統歌謠與舞蹈的傳承,在原住民社會中的重要性,不僅止於動作與音律的展現,在於讓下一代瞭解為何而舞、為何而唱;文化的傳承不應僅在於表面,文化的內涵更該向下扎根;在史前館的每一次樂舞展演中,主持人總要不斷的向觀眾說明,這項活動的目的不只是提供觀賞表演,而是給來到博物館的民眾對不同文化的體驗與認同,表演是一種比較能讓大眾接受的方式,但以「文化展演」這個名詞來詮釋這項活動應該更為貼切。
看到了文化傳承綻放花朵的喜悅,另一面卻要為正在流失的感到憂心;族群文化的延續不只是為表演,更不是為觀光,部落中若沒有新的力量注入傳承的行列,再精采的歌舞,終究只是美麗的外衣,總有褪去的一天;這個活動辦理兩年來,看到有些部落團體誕生興起,正茁壯之際,領航者的淡出或離去,造成團體不知如何延續而崩解;但也有些部落重新找尋延續的路,以部落教室、社區發展協會…等型態再出發,不論過程如何,文化傳承的路只能靠自己走下下去。
兩年來,史前館藉由這個活動獲得了許多部落的友誼、觀眾的掌聲,配合「南島樂舞秀」所規劃的「原住民教育成果展」更深日各偏遠地區學校,將各校努力的成果以文字與圖片讓大眾分享,希望藉著這個文化展演的舞台,喚起更多的人來投入,透過你我的關懷,讓各族群文化都能永續發光。
(本文作者服務於史前館公共服務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