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女子蠟染刺繡上衣(攝影:袁素梅),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人類學藏品,NO.20050100055)
|
3.女子上衣背面衣領細部(攝影:袁素梅),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人類學藏品,NO.20042800335 |
4.蠟染被面,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人類學藏品,NO.20042600053 |
5.蠟染背面細部(攝影:袁素梅),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人類學藏品,NO.20042600065 |
6.蠟染壽被,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人類學藏品,NO.20042600084 |
白領苗的蠟染主要表現在服飾與生活用品。就服飾而言,女子盛裝時所穿著的斜襟上衣主要以渦漩狀的蠟染圖樣做為裝飾(圖2)。這種上衣在苗語中稱為「窩妥」,為「點蠟衣」之意。為何要在衣服上畫上這些「窩妥」?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窩妥」是祖先創造的花紋,為了表示對祖先的尊敬與紀念,於是就一直流傳下來;另外,有人傳說以前有一位聰明能幹的姑娘,有一天得了重病,吃了很多藥都無效,後來她的母親採了一種叫做郎雞草的嫩苔回來煎吃以後,姑娘的病就好了。這位姑娘於是將這種草化成圖樣點在衣服上做為紀念;另外,有人認為這是苗族古歌中生育人類祖先姜央的「蝴蝶媽媽」的翅膀造型。
雖然有那麼多不同的說法,但每件衣服上的窩妥紋樣卻大致相同。其作法是先以蠟染技藝表現出藍色的渦漩紋,再以梔黃塗繪在藍線外,成為黃色粗線條,形成黃白藍相間的視覺效果。有時,會在黃色粗線條中間以紅硃砂繪成紅色線條(圖3)。
在生活用品上,主要表現在被面、壽被與小兒包被等物品上。以被面而言(圖4),一般以自然界的圖樣為主題,包括鳥、蝴蝶、魚、龍、水蠆等動物紋;石榴花、牡丹花、荷花、菊花等植物紋;另外還包括太陽紋、雲紋、水紋、羽毛紋與火焰紋等。雖然是以自然界的花、草、蟲、鳥做為創作的素材,但所畫出的紋樣絕不是自然動植物的翻版,而是累積了長期自然觀察,並加上豐富的想像力所變化而成。在這所有的紋樣中,白領苗最善於表現鳥、魚、蝴蝶與花朵,因為它們最富生命力。他們利用婉轉律動的線條來表現鳥的尾巴和雙翅、魚的尾巴與鰭、蝴蝶的鬚與花的枝蔓與花朵,然後再將這些圖樣巧妙的利用線條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幅完整的圖案(圖5)。
根據陳景林的研究(2004:93),這些紋樣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異體組構的合體造型與雙關語意造型。常見的合體形有花中套花、花中套果、果中長花、果中長葉、葉中開花與動物稼接植物、花卉稼接蟲蝶等形式。常見的雙關語意造型則為「乍看像朵花、細看是蝴蝶」或「乍見似捲草,細看是羽翼」等意涵豐富的類型。如此天馬行空的思維方事實與苗人信仰中的「萬物有靈」、「祖先崇拜」及「萬物相互轉化」的觀點息息相關。
另外,喪葬蓋棺用的壽被(圖6)則以幾何紋樣為主,其紋樣包括太陽紋、銅鼓紋、萬字紋、壽字紋與渦漩紋等。在構圖上,則以對稱與重複的風格為主。
參考資料:
江碧貞、方紹能
2000 《苗族服飾圖錄:黔東南》台北,輔大織研所。
陳景林
2004 <點蠟成紋,染靛生花:貴州蠟染概說>《蠟染》漢聲雜誌第130期。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