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衣飾藏品中蘊藏的染織文化
 

白領苗的蠟染技藝
南科遺址出土遺留選粹
史前館電子報第68期 2005.10.01 
   

 

博物館衣飾藏品中蘊藏的染織文化
文/張至善‧圖片提供/方紹能、林為道、張至善

前言

  人類由以獸皮蔽體開始,演變為繁雜的禮儀服飾,再而蛻變成現代衣飾,這些都成了文化發展的標記。以原住民的服飾來看,它們製作的材料相當廣泛,所呈現的圖飾花樣也各具特色。由各族服飾的型式,用色偏好以及不同的紋飾,反映出不同階級的社會意義,讓我們感受其獨特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因此往往在許多博物館中成為重要的典藏品。

  本館中的衣飾藏品,蘊含了許多的訊息,除了從地區、族群來探索背後的文化脈絡以外,我們也試圖從製作的材料上、染色的的方法上,來探討與自然素材間的關係,找尋之間的異同,發掘其中的知識。

  本年度終身學習節便是以「染織文化」作為主軸,以植物染的面向來進行探討,希望能藉由植物染色的知識,針對本館的染織藏品來探查其脈絡和知識,和進行初步的整理。

植物染的緣起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在山林中活動時,偶然沾到某種東西,在身上或衣服染上顏色,覺得好看,於是開始留意自然中有哪些東西可以產生顏色。他們發現可以從葉子中擠出汁液、可以搗擊根莖產生帶有顏色的汁液,或將礦石磨成粉末後調水用來畫畫、化妝或染布。逐漸發展之後,產生天然染色的方法。

  天然染料主要分為植物、動物與礦物三大類。其中,植物由於種類繁多、成分各異,產生了多樣多彩的色澤。同時,由於植物的採集與栽種相當容易,成為人類使用範圍最廣且歷史悠久的天然染料。在世界的染織文化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然而,自從化學染料發明之後,我們逐漸忘記了這些老祖先所傳遞下來的植物染知識,這真的非常可惜。因為,植物不但能染出化學染料無法取代的色澤與美感層次;更重要的是,植物染可以讓我們瞭解祖先與自然界相處的智慧,在科學主導的現代社會中,開啟一條讓我們重新接近自然的路徑。

博物館藏品中蘊藏的染織文化

  以下以植物染的顏色來區分,分別介紹植物染的材料和本館藏品中相關連的服飾藏品:

紅色系


薯榔

男子無袖上衣

薯榔
科別:薯蕷科 學名:Dioscorea matsudae
別名:薯榔藤、裡白葉薯蕷
染色部位:塊根
染出顏色:咖啡色調

  薯榔屬於多年生的藤本植物,生長於全臺灣的中低海拔山區,粗大的塊根富含膠質,是臺灣原住民最常使用的染材,當用於染紗線時,將其塊根切成小塊,把紗線放入一起樁搗來染色。由於塊根裡含有豐富的丹寧酸並帶有黏液,可以讓纖維材料變硬,好像加了一層保護膜,同時具有防水與防蟲的功能。

男子無袖上衣
阿美族 花蓮光復

  這是花蓮光復地區阿美族男子日常穿著之上衣。本件以薯榔染色的麻線做為材料,以斜紋織法織成,並無花紋,僅在衣服的下襬處浮織橫條紋。

黃色系


薑黃

泰雅族披肩

薑黃
科別:薑科 學名:Curcuma aramatica
別名:黃薑、姜黃、香鬱金
染色部位:地下莖
染出顏色:黃色調

  薑黃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印尼、馬來西亞至中國南部等地,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地下莖和我們食用的生薑長得很像,用途很廣,可供食用,具醫療效果,可提煉精油、香辛料、食用色素及作為染料。以往臺灣南部、東部山地栽培頗多,是日治時期的重要經濟作物。由於薑黃的辛香味可以防蟲及殺菌,由它所染的布料常拿來製作產婦及幼兒的衣物,也會拿來包絲織品與古書畫,它也是過去臺灣原住民極為重要的染色植物之一。

披肩
泰雅族 苗栗泰安天狗

  披肩在泰雅語中稱為「teiyu」,是一種男女皆可穿戴的服飾,主要是外出工作或天冷時,做為保護或保暖之用。披肩一年四季皆可穿戴,夏天用小型的,冬天用大型的。穿戴時將披肩披掛在衣服最外側,以綁帶或兩角相繫於頸後。從前男子下身僅穿著一條遮陰布,當蹲坐時為顧及禮貌,會將披肩拉到前方,將整個身體蓋住,只露出頭部。
  本件以棉線為主要材質,利用平織的技法織成。其中黃色部分以薑黃染色而成,具有防蟲的功能。


藍色系


馬藍

排灣族喪巾

馬藍
科別:爵床科 學名:Baphicacanthus cusib
別名:山藍、藍草、藍靛草、大青
染色部位:莖、葉
染出顏色:藍色調

  馬藍是多年生的小型灌木,由於不喜歡陽光直射的環境,常生長在低海拔背陽的山谷坡地上,又叫做「山藍」。它的莖葉以沈澱法加工可製作成藍泥,可作為藍色染料及中藥之用。採收葉子多在每年的5月到11月間,這時是馬藍尚未開花而生長最為繁茂的時候。早期藍染是民間服飾的主要色彩,藍靛染料也曾經是臺灣重要的出口貿易品。

喪巾
排灣族 屏東春日春日

  喪巾,顧名思義,是排灣族人服喪期間所穿戴的特殊頭巾。穿戴時,女子先以一般頭巾將頭髮包裹起來,再披上喪巾,將中間二條綁帶往後相繫於後腦,兩邊織布自然垂下。此類喪巾僅限於貴族頭目女性穿戴,男性則戴由織布捲起作成的喪服頭環。

參考文獻:

江碧貞、方紹能,2000,苗族服飾圖誌-黔東南,輔大織品服裝研究所。
陳景林等,2001,植物的煉金術,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
陳千惠,2002,臺灣植物染,大樹出版社。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約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