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工作者所擁有的「知識」資產代表其所不同於他人的優勢以及競爭力,這些知識並無明確的定義,它包括了儲存於知識工作者腦中的專業知識,以及存在於例行工作的資訊分析、規範、溝通與執行過程中的經驗,是一種流動性的綜合體。而獲得知識與應用知識的能力則是知識工作者擁有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因此,知識工作者必須不斷學習、進修以補充新的知識,維持其知識資本的生產力。
知識可分為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及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顯性知識」是可供他人檢視的知識,可透過言辭的說明,通常可以文字方式呈現,如文件資料、工作說明書、技術手冊等,又稱組織知識。「隱性知識」則是指主觀的經驗或體會,不易分類,不易標準化,不易用文字記載製作成詳細的文件的知識,又稱個人知識。
Nonaka等(張玉文譯,2000:31;孫本初,2001)在「知識迴旋」的理論中提出組織中創造知識的四種基本類型:1.社會化(socialization):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藉由經驗或心得的分享,人們直接與他人分享隱性知識;
2.整合(combination):從顯性知識至顯性知識,將許多外顯的觀念或知識加以系統化的連結,整合成一個新的整體知識;3.外部化(externalization):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將隱性知識藉由結構性的概念化,明白呈現為外顯知識的過程;
4.內化(internalization):從顯性知識至隱性知識,當整個組織都能分享新的顯性知識,其他員工也會開始內化這種顯性知識,將顯性知識擴大、延伸、融會貫通自我的經驗成為自己所專有獨特的隱性知識。
博物館以服務社會大眾為目的。博物館中與觀眾接觸最直接、最頻繁、互動最密切的莫過於公眾服務人員;同時,對於觀眾的要求、心聲與不滿,總是最先得知的,也是他們。而服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及態度,往往影響著觀眾的參觀經驗。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壓力下,博物館必須提高服務品質及服務效率,來提供令人滿意地參觀經驗,進而提高觀眾重遊的意願。服務是不具形體,且無法預先做準備的,因此,公眾服務人員「知識」機動的表現相當重要,沒有一個服務人員的工作內容是完全相同的,其必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為何,有責任感並善盡自己的職責,即使遇到挫折,也可以從中學習經驗,由經驗中累積個人的知識資產,以滿足各式各樣觀眾的需求。為了維護組織及個人知識的傳承,執行知識管理可約略統合為下述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