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千年的石器製造場
卑南文化公園為展現原住民植物文化,舉辦小米播種祭儀,邀請排灣族巫師朱連金女士與教師共同參與。以實際行動體驗原住民傳統的耕作祭儀文化。
博物館的企業化,係指博物館向企業學習經營管理模式,運用管理技巧有效的整合組織內部資源,以開拓更大的營運空間,更具創造力與競爭力。
在澎湖七美島上,出土遺物包含大量的打製石器,尤其石器廢片、廢料的數量更是驚人,遠遠超出該島的需求,考古學家認為此地應為一處史前石器製造場。
本館卑南遺址公園 臺灣低海拔 原生植物 海檬果 夾竹桃科 Cerbera manghas L.
常綠小喬木。葉叢生枝端。白色聚繖花序,中心淡紅而有毛。核果卵形,大如雞蛋,成熟時紅色,果皮纖維質。台灣本省分佈於恆春半島、蘭嶼及北、東部海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及中國大陸廣東一帶亦有分佈。
海檬果又名山檨仔或海檨仔,熟時紅色的果實,總讓人垂涎三尺,但在動手摘取之前可要先認清楚,因它含有毒性,是千萬不能吃的。它的抗風力和耐鹽性很強,是海岸優良綠化樹種,美麗的樹形及白色花朵也是良好景觀樹。
史前館月前舉辦「來蓋魯凱的迷你小會所」親子活動,大朋友與小朋友都玩得開心極了。常常見到來幫忙的爸爸媽媽越做越起勁,比小朋友還投入呢!
卑南文化公園小米播種祭儀活動紀實 文‧圖/林佳靜
史前館卑南文化公園,在植栽規劃上除了以台灣原生植物為主,同時亦重視原住民植物文化之展現。小米在傳統原住民社會中,除了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在社會生活與祭儀活動的各個層面,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是原住民農業祭儀的中心,象徵著家庭的財富。小米種植與收成也是生活中最關心的事,因此小米的栽植為園區內重要的植栽工作之一。
【詳全文】▲TOP
博物館與「企業化」 文/溫璧綾
博物館是個以從事蒐集、維護、研究、教育及休閒為目的之非營利教育文化機構。這樣以社會福利為導向的機構,在本質上與以追求最高利潤為導向的企業組織截然不同。在組織目標不同下,要如何將博物館「企業化」呢? 所謂「企業化」並不等於「商業化」,不是要博物館捨棄其宗旨,汲汲營營追求財務上的數字,以獲取最高利潤。而是希望博物館能學習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運用管理技巧有效的整合組織內部資源,建立良好的協商機制,改善工作績效,達成預定的目標。讓博物館有更大的營運空間,且更具有創造力及競爭力。
【詳全文】 ▲TOP
失落千年的石器製造場 文/吳意琳
考古學家在景觀步道上漫步, 赫然發現腳下綿延幾十公尺的石砌步道全是史前人製作的石器粗坏與廢料, 逐步探查, 發現了這個規模龐大的史前石器製造場。 這個石器製造場的重見天日,解決了長久以來考古學家一直抱持的疑惑─ 臺灣西南遺址出土大量的玄武岩質地石器,應該是來自澎湖, 以其數量之龐大,反映出這應該是有規模、有計畫的長期開採與運送交易…
史前館各項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活動內容】
特展:
教育活動:
表演:
時時刻刻為您服務,24小時不打烊。(電子化政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