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琉匠師組裝船身
|
在史前館為拓展南島民族方面的典藏,向帛琉共和國民間匠師購得運輸大船一艘,做為未來建立南島文化園區之儲備資料。這是國內各博物館首次購入南太平洋舷外浮桿獨木舟(outrigger
canoe)實體,2004年12月13日上午於史前館舉行落成儀式,目前於史前館入口大廳陳列展出。
大船於12月12日進行組裝,由帛琉匠師四人專程前來台灣作業。放置於史前館入口大廳。13日依據台灣原住民、漢人與帛琉的風俗,舉行簡單隆重的大船落成儀式,邀請匠師及新聞界人士與史前館同仁參與。儀式結束後舉行餐會,準備帛琉風味食物以及台灣的湯圓,共享這份喜悅。
帛琉匠師組裝船舷外浮桿
|
組裝完成之獨木舟 |
舷外浮桿獨木舟是南太平洋的南島民族重要的傳統船舶,也是南島民族拓展與貿易的運輸利器。船身底部由一根木頭刨製而成,船舶的右舷以支架連結一塊浮板,增加在大海航行的平衡穩定。船橋與底艙可以擺放貨物與糧食。在帛琉,傳統船舶分為四種類型:1.
運輸船﹙Kaeb,transportation canoe﹚、2.戰船(Kabekl,war
canoe)、3. 貨船(Brotong,cargo canoe)、4.
漁船(Blai ra Bul,fishing canoe),大型船舶可搭載40至50人。
史前館購入的大船是運輸用獨木舟﹙kaeb﹚,木材是「帛琉木」﹙烏卡爾,Ukall﹚,船身長8公尺,可搭載3到7人。由帛琉Ngchesar州的Ngchesar人負責造船,匠師是Kintaro
Yamashiro﹙日裔帛琉人,山城金太郎﹚、Robat Saburo等14人。船舶建造時間為期兩個月,自2004年9月10日到11月8日止。
這艘大船依據傳統造型設計製作,這是最近五百年來帛琉人使用的類型,曾經銷售到日本、關島、塞班島及夏威夷。造船工作沒有時節上的限制,隨時可以進行,只要這棵樹沒有正在結子或是落葉之時即可。使用的大型木材包括Ukall、Meduu、Las等,全部都是帛琉的木材﹙原生種﹚。傳統的製船工具包括鑿子、斧頭、鐵鎚、老虎鉗等,船舶的所有人可以是個人、群體或村落。曾經銷售到日本、關島、塞班島及夏威夷。
開始工作時舉行小型宴會,準備食物,選擇好的時機。完成大船建造後舉辦大型慶典,吃東西與跳舞。需要遵守的禁忌方面,女人不可參與造船工作。在船完全建好之前,不可以做清潔工作,因此刨木的碎屑就堆疊在船身兩側,做為支撐。
帛琉大船以紅白油漆上色,紅色寓意快速航行,白色則做為警示標誌,讓來往船隻注意。船首及艙板支架前端皆有「翠鳥」﹙Kingfisher,又名魚狗,捕魚能手﹚的鳥頭造型,期望漁獲豐收。
在底艙上方蓋著六塊艙板,水手坐在艙板上操控船隻。船尾的水手持舵並控制風帆方向。海上無風時,由三人划著船槳與船舵前行。航行途中如需休息,可掀開艙蓋睡在底艙之中。桅竿並非固定直立,而是依據航行方向與風勢,隨著風帆調整方向。
歡迎大家前來史前館,一探帛琉大船樸質又迷人的丰采。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公共服務組研究助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