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延續土地的記憶與故事

國際頻道

  從鳥居龍藏手稿看日治初期原住民生活

回想‧回響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深入認識、放下疑惑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回顧7月21日走讀巨石活動,大家跟隨引路人考古學家們,前往鄉里小徑並聽取各大小巨石遺構解說。以卑南遺址公園作為起點,見矗立的月形石柱及考古現場的砌石結構,再探訪東河鄉都蘭岩棺及石壁區、泰源果園中的有肩單石、長濱鄉忠勇村家戶裡排列的單石、長光聚落裡一座直接雕鑿在大型岩塊上的岩棺。沿途美不勝收的鄉間景點及山海環繞相伴,在地美食成功撫慰了五臟廟,走完一趟身心豐盛之旅!

  心動了嗎?不如馬上行動!9/7號還有一場~快快報名!

手刀報名傳送門

文‧圖/黃女盈馨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96期 2023.8.1
 

  在8月1日原住民族日及8月9日國際原住民日的這個八月份,我們都要不斷思考、反省及展望,過去這一年來有哪些做得不足的地方、現在還可以做些甚麼好趕上未來,在我們各自工作崗位及專業領域上促進全民原教的實現,減少錯誤的意識造成的影響。

  卑南遺址公園邀請鄰近Puyuma普悠瑪部落的長輩回顧小時候在這塊土地上與家人互動的記憶,也邀請長輩種下檳榔樹苗,延續這片土地的記憶與故事。

  南科管理中心延續與鳥居龍藏博物館的合作與互動,前往日本德島交流。鳥居紀念館的努力,讓我們可以無遠弗屆繼續從網路上認識鳥居留下的筆記本手稿。

  「深入認識、放下疑惑」確實是實習生在各個領域跟著參與一兩個月所能在工作單位獲取的收穫。刷新印象,找到未來想要持續下去的道路,是給年輕一代的祝福。

 
 

延續土地的記憶與故事

文/林佳靜‧圖/林佳靜、鄭丞志


種下檳榔樹苗,希望把過去的記憶再種回來

  卑南遺址公園這塊土地,過去曾是臨近卑南族Puyuma(普悠瑪)部落族人生活與農作的地方,有許多傳統的地名與空間記憶這些過去的歷史、回憶,同時融合了當代人們在此的生活經驗,也讓公園這個場域擁有多元豐富的地方意義內涵(例如童年玩耍、深刻回憶、賴以為生以及部落祭典活動的地方等)。2011年起公園開始與部落一起共作小米田,過程中長輩們時常提及園區內有許多舊地名與生活記憶,於是筆者開始紀錄下在卑南遺址上的舊地名與故事(地名如下圖)。

童年玩耍與祖先故事的地方

  公園成立以前這裡曾是部落族人的農地,許多50歲以上的部落長輩都有隨著親人到這裡幫忙農作、玩耍與自然互動的經驗,長輩們常分享小時候跟隨父母親來此工作時的生活記憶。在公園成立之後,雖然已不再是農地,但開放性的公園仍是部落小朋友們在課餘時間會來此玩耍嬉戲的地方。

詳全▲TOP

 
 

從鳥居龍藏手稿看日治初期原住民生活

文‧圖提供/Mayaw Kilang馬耀基朗   


博物館內展示鳥居龍藏使用的書桌

緣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稱史前館)與日本德島縣立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以下稱鳥居龍藏博物館)於2021年5月4日及2022年6月11日舉辦國際交流視訊座談會,初步擬定兩館未來結盟與交流方向。2022年9月13日史前館與日本鳥居龍藏博物館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台日研究合作與互惠。

  為強化臺灣原住民研究與深化國際交流推廣,史前館業於2023年2月7日至2023年2月12日邀請日方來台訪問,2023年3月10日至2023年3月15日,則由日方邀請史前館研究人員至日本訪問。

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

  史前館這次至日本主要為參觀鳥居龍藏博物館。進入博物館,其空間規劃以三大單元做為常設展廳,分別為「鳥居龍藏眼中的亞洲」、「鳥居龍藏的一生」、「向鳥居龍藏學習」。

詳全文▲TOP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深入認識、放下疑惑

文‧圖/郭肇鈞

擔任營隊隊輔

對博物館的想像

  博物館對我來說是一處陌生且較無樂趣的休閒場所,好像一般人對它的印象就是冷氣房及參觀建築物的外觀,對我而言也不是家人出遊會選擇的場域。受到這幾年疫情影響,暑假能到訪及遊玩的場所大幅地受到政策限制,去哪裏都需要戴口罩,到哪裏都不能群聚。先前我的大阿姨希望我住在外婆家一個月,在符合防疫規範下盡可能到處走走,所以當時我們參訪了許多博物館,儘管每一組遊客的人數及時間都有嚴格規定,參觀前也需要事先預約,但還是在短短一星期內,參訪了臺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南左鎮化石園區及位於嘉義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此刻我看到了更多博物館不同的面貌,以及不同主題及展示空間帶給觀眾的視覺衝擊,確實閱讀牆上的歷史敘述及文字介紹,對我來說吃力且無法消化,可能是我無法找到自己與其中的連結,亦或是展示空間呈現的內容過於艱深冗長。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我是誰?:臺灣藝術史中的身分追尋」特展
    時間:2023/6/21(三)~2024/2/18(日)
    地點:康樂本館第一特展室及第二特展室
  • 海上人:阿美族遠洋漁生特展
    時間:2023/5/3(三)~2023/12/31(日)
    地點:康樂多功能空間
  • 直擊!博物館後臺特展
    時間:2023/5/10(三)~2023/12/31(日)
    地點:康樂本館B1展示中庭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2年7、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