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阿美傳統住屋的深情
 
淺談博物館的「內部行銷」
排灣族的木雕
 
 
 
 
史前館電子報第47期 2004.11.15 
   
 

排灣族的木雕 文/徐雨村‧圖/本館檔案照片

  排灣族木雕表現的主題以人像、人頭、蛇紋、野豬與鹿文為主,還有人蛇同形、重圓文、太陽文、網形、風車形、四葉形、生殖器等不易理解的紋樣。這些文樣大致與排灣族的宗教、神話內容有著密切的關聯。

  人頭與人像是木雕常見的題材,人頭有時代表祖先,但部分與獵頭以及保有頭顱的風俗有關。人像通常代表祖先、文化英雄與戰士。人們透過禁忌或是舉行祭儀來尋求祖靈的協助、施恩或是護佑。這些雕刻便是祖先崇拜的具體象徵。

  蛇文是常見的主題,而且都是百步蛇,他們相信百步蛇是貴族的始祖,對於百步蛇不但有許多禁忌,而且敬畏有加。

  雕刻師多為男性,而且多為邊緣貴族身分,裝飾、美化家屋是貴族階級的特權之一。雖有平民階級的雕刻師,但數量不多,他們多半是為貴族服務,自己不能享用雕刻作品,也不能以雕刻技法獲得晉升機會﹙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1997﹚。

  在史前館臺灣南島民族展示廳展出兩項木雕文物,分別代表著傳統與現代的兩種類型。


木雕板
標本來源:
屏東縣牡丹鄉
牡丹村


木屏風
標本來源:
屏東縣泰武鄉
佳興村

木雕板
  在一塊長方形的木板上下雕刻兩個男性人像,頭上戴帽,帽子中央刻有一個圓形帽徽。手掌呈梯形,手指長度齊一,手臂呈圓弧形,無關節之表現。兩足直立,足趾向外,長度齊一。腿部刻有四個一組之貝飾圖樣。人像兩側環繞兩隻對稱的百步蛇,蛇頭呈三角形,兩側各刻有半圓形之雕刻。蛇的眉鼻相連,紋路呈現相連之圓弧菱形。器表上施以紅、土黃、黑、白色塗料。 標本來源地: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

木屏風
  本件由屏風與底座兩部分所組成,屏風由一塊半圓弧形的木材雕刻而成,共分為四層,各展現不同的主題。從上而下,第一、二層描述男子打獵、宰殺動物的情景,第三層是三男三女牽手共舞,第四層則為男子手執連杯在酒罈邊共飲。底座前面中央科有一個人頭紋,兩側為鹿形動物,背面刻有一個立體的鹿形動物蹲坐圖樣。﹙標本圖說資料由史前館方鈞瑋先生提供﹚。

  這件文物的特色是人像雕刻立體而寫實,有別於昔日平板的雕刻形式,揉合了西方雕塑的表現型態。標本來源是屏東縣泰武鄉佳興村。

引用文獻:
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編
1997 《八十六年度全國文藝季屏東縣排灣文明系列活動成果專輯》。屏東:編者。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