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Kababaawan延續生命的原味—原住民女性的飲食照護

國際頻道

  吃米的馬紹爾人

回想‧回響

  2020年我在南科館實習心得:體會文物入館展出的不容易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本館「芭芭秧的普式生活-普悠瑪女性飲食文化」特展2021年8月13日於卑南遺址公園舉辦開幕儀式,本次展覽聯合臺東縣環境保護局、普悠瑪部落婦女會、臺東縣環境教育中心等共同合作,期望藉由展覽推動部落青年參與部落傳統知識保存、傳承及生態永續的行動,並推廣臺東「慢經濟」理念,深化民眾對於部落飲食、生活體驗等環境教育議題,重新鏈結人與環境的關係。

  東的「慢」是一種生活態度,是文化的底蘊,是時間的蘊釀,承載山海語彙、韜韞著豐厚在地脈絡。在本特展中,芭芭秧重新拼湊出過往的知識圖像,實踐代代相傳的食物料理智慧,從傳統的爐灶,到象徵當代的吧檯,透過一道道帶著土地氣息的料理,層層累積成深厚且獨特的普式飲食文化。將集合卑南族普悠瑪部落族人的傳統小米知識與部落專屬的美味料理食譜,融合當代優雅且富詩意的永續飲食觀,傳承並展現卑南族文化之中的多元與精彩。

本次特展展期,自即日起展至2021年10月11日,歡迎民眾前往一同來感受卑南族芭芭秧的普式生活。

文‧圖/史前館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50期 2021.9.1
 

  「Kababaawan延續生命的原味—原住民女性的飲食照護」這場線上論壇,吸引了許多朋友參加。不同的族群跟文化對於女性生產前後的飲食護理,以及新生命來到世界上之後隨之與家族、群體建立起來的關係,透過儀式、透過飲食、透過聚會與分享來將人們緊密連結在一起。這場論壇速記傳遞了當天熱烈分享的訊息,十分值得回味與再度品味。

  對於採用生酮飲食的朋友來說,總是會希望盡量減低澱粉的攝取,愛吃白米是很難想像的事情。而在馬紹爾群島人民的飲食習慣裡,自從日本人於殖民時期將白米帶入島上之後,此後便宜好吃的白米成為馬紹爾人的最愛。然而馬紹爾不產米,當地人民要向國外的批發業者購買,跨國經濟對於食物主權有哪些重要的影響,馬紹爾的例子也提供我們反思與參考。

  對於提供實習機會的博物館來說,總是會非常感謝實習生的協助及參與,因為這是與對方共同學習、成長以及感謝彼此的過程。不管是在前台參與特展的展場協助、幫忙回答觀眾的提問,或是在後台參與研究典藏的文物維護,都能讓人在邊做邊學當中逐漸領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原來平常在博物館看到的文物展出並沒有那麼簡單,那是需要一路細心照護才能展現出來的結果。

 
 

Kababaawan延續生命的原味—原住民女性的飲食照護

文‧圖提供/林佳靜


論壇活動主視覺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於2021年8月01日辦理「Kababaawan延續生命的原味—原住民女性的飲食照護」線上論壇,Kababaawan是卑南族南王語──要維持生命的意思,女性扮演著孕育生命與延續族群文化的重要地位。此次論壇邀請不同部落族人分享祖先為孕育與照護生命的食物記憶。

緣起

  臺灣原住民族早期大多數以小米為主食並各自發展出獨特的儀式與文化,但隨著環境與生計方式的變遷,農作逐漸轉為其他作物,當小米的種植不再,伴隨著小米種植的許多知識與儀式也逐漸流失中。史前館於2020年舉辦「臺灣原住民小米文化交流論壇」活動,邀請專家與部落文化工作者分享其推動小米復耕與文化復振的在地行動。

  臺灣原住民對於小米種植與野菜的知識不只作為食物來源,亦包含有傳統文化祭儀內涵與環境永續的意義,特別是女性在農事與自然方面的知識,然而,在主流社會裡卻比較少重視女性的在地知識。因此,史前館於2021年辦理一場以女性為主的在地傳統飲食知識交流論壇活動,希望能讓原住民部落傳統婦女知識得以保存與傳承,讓過去維持環境永續的在地知識能被重新找回與實踐。

詳全▲TOP

 
 

吃米的馬紹爾人

文‧圖提供/呂憶君

前言

  食物主權(food sovereignty)在當代受到人們高度關注,在地球資源愈來愈貧乏的今日,世人較過去更加注意如何取得食物及其來源的議題。食物主權涉及的層面不只關乎食物是否安全有益身體健康,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影響之下,人們吃得到食物,卻無法連結食物與食材的關連,造成人與食材間的疏離。同時生產者為降低成本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降低消費者攝取食物多樣性的可能。

  馬紹爾群島(The Marshall Islands,以下簡稱馬紹爾)有近百年吃米的歷史,但無法自行生產稻米,需全面仰賴進口。本文將從食物主權的角度來談,在跨國經濟體系運作之下,雖然首都馬久羅(Majuro)的馬紹爾人容易取得進口米滿足吃的慾望,但低價與便利的背後,在食物安全上隱藏著諸多問題。

跨國企業的泛太平洋地區進口食品

  馬久羅居民仰賴進口米的原因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殖民者帶入吃米的習慣、珊瑚礁島無法發展稻米灌溉農業以及美國氫彈試爆區的賠償金發放(呂憶君2020)。在當地無法生產主食的環境下,馬紹爾只能依靠跨國船運企業引進民生物資。

詳全文▲TOP

 

 

2020年我在南科館實習心得:體會文物入館展出的不容易

文‧圖/黃璽澂


文物歸庫,庫房內有著各式各樣精細的文物保存盒

  2019年暑假,我偶然間看到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招收實習生的消息,因為對文物一直抱著很大的興趣,於是在2020年試著投遞了報名表,忐忑等待一段時間後終於收到了正式錄取的消息,於是便展開了我在南科考古館(以下簡稱考古館)兩個月充實的實習生活。

文物典藏與管理

  在實習期間正式接觸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文物的櫃號查詢歸庫與換袋。在博物館內的每樣文物都有它自己的裝袋及編號,有的因為年代久遠而被粉塵沾滿,我們便將其換上乾淨的袋子並抄寫下原本上面的資訊編號,再藉由這些文物袋上的專屬編號,找出它所存放的庫房位置將其歸庫。看到各式各樣的文物時,當下心中其實有些激動,這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接觸文物,一來一往間,在仔細端詳手中文物的同時,我們也能理解袋上大部分的資訊內容,像是遺址縮寫、層位和現象等等,對於原本陌生且看似難懂的出土文物編號逐漸有了基礎的認知。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芭芭秧的普式生活:普悠瑪女性飲食文化特展
    時間:2021/8/13(五)~2021/10/11(一)(周一休館)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多功能教室(臺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
  • 拿麼厲害,在部落!
    活動時間:2020/9/21(一) ~ 2021/9/19(六)週二至週六 11:30-17:00
    地點:
    ◆ Mena'u i Kasavakan 看見建和
    建和部落鹿寮(臺東市建和里建和二街71 巷30 號隔壁)
    十人以上預約參觀請洽Alikay 潘晨綱0925-011-748
    ◆ Venaquan 在小米裡得更新
    拉勞蘭小米工坊(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10 鄰21 號)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1/12/31(二)延展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台東縣成功鎮民富路43號)
  • 「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
    時間:2020/11/21 ~ 2021/12/31( 週一至週六)9:00-17:00
    地點: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124 號)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日休館)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走讀臺灣

  • 走讀臺灣:這些地方‧這些人這些事
    史前館以「這些地方‧這些人這些事」為今年度走讀主題,透過遺址踏查、認識部落、主題講座、兒童故事體驗營、到校教學等,結合文本,帶大家認識各地夥伴在乎與創造的事。
    ※活動詳情請密切關注本館官網及臉書頁面 |活動報名
  • 走讀Café‧黑膠的年代,我們的青春
    活動時間:2021/9/4(六)13:00-17:30
    導覽│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講座│花蓮縣萬榮鄉立圖書館
    講者|Eric Scheihagen徐睿楷‧主持|Uhay Siqay蘇貞汝
    絕對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對臺灣原住民音樂黑膠唱片及各種版本來龍去脈知道最多的Eric,要來到「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的現場啦!讓策展人Uhay帶著你逛展場,讓Eric帶著你進入黑膠歌曲裡各年代的生活背景、了解當時花蓮原住民地區歌曲的創作思維與經驗。了解過去,也是認識將來!文本《吹過島嶼的歌》、《流浪之歌:林班歌,部落誌》
    合作單位|花蓮縣萬榮鄉公所、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 走讀卑南‧《風暴之子》故事情境體驗親子版
    活動時間:2021/9/25(六)14: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導暢銷書《風暴之子》故事精彩,主角瓦利、小黛和海境村民的部落生活技能,舉凡狩獵、負重、禦敵是怎麼做到的呢?帶著爸爸媽媽一起穿越三千年的風化身海境村民,體驗部落生活。 文本《風暴之子:失落的古文明》
    活動費用| 酌收材料費300元
    活動對象| 國小學童親子6組 活動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走讀Café‧布農文化知往鑑來─探究式課程設計工作坊
    活動時間:2021/9/25(六)8:30-12:30
    地點:桃源國小(臺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昇平路4鄰84號)
    講者|鄭漢文、izan胡銘志、salizan胡克緯、katu柯俊雄
    當PBL探究式課程設計遇上布農文化,要如何從文化與青年發展的觀點,來找出祖先歷經時代與生存考驗最想留給下一代面對世界的能力呢?歡迎有興趣的教師與民眾一起來動腦設計。 文本《taaza madadaingaz paljuni habasan聽長輩說故事─延平地區布農族耆老口述故事》、《布農族的大山大樹:Tahai Ispalalavi布農族文化傳承回憶錄》
    合作單位|臺東縣延平鄉桃源國小、臺東縣延平鄉公所青年發展所、社團法人臺東縣布農青年永續發展協會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 走讀Café‧大豹社與七腳川社,隘勇線及餘族,現在與未來
    活動時間:2021/10/16(六)13:00-17:30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講者|高俊宏‧與談│Halo Rengos胡政桂
    主持│Dungi Lunip何欣蓉‧導覽│Kasuy Kacaw林騏良
    大豹社與七腳川社,在日本時代都經歷了重大傷亡與流離。一百年之後,隘勇線的過去串起了彼此,這一場對談,讓館員及七腳川族人帶著你看「歸途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展覽」,讓藝術家帶著你進入以行動跟踏查慢慢拼湊起來的世界,了解大豹社餘族如何在當代串起家族的相連。 文本《橫斷記:臺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大豹社事件1900-1907》、《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七腳川事件》
    合作單位|花蓮縣壽豐鄉公所、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花蓮縣 壽豐鄉壽農社區發展協會、七腳川論談

》教育推廣 

  • 針真史前—文物針筆畫
    活動時間:2021/9/4(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繪者│夏麗芳
    考古出土的史前文物呈現在書本上,除了相機拍攝的照片,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針筆畫,此一手法更能觀察到文物細微的部份,也增加了手感和溫度,學會針筆畫就能將想要珍藏的物品躍然紙上,參加者致贈*遠古臺灣的故事*繪者簽名書一本。
    活動費用| 酌收材料費100元 |活動對象| 國中以上至成人,限20人
    報名方式|活動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多元文化月:文化X體驗
    活動時間:2021/10/16(六)~10/30(六)14: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自然教室
    今年秋天,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的姐妹們將經由文化介紹帶領我們走讀一趟其母國的風土民情,並結合美食及手工藝動手做,邀請您和我們一起來體驗這多元文化。
    10/16中國組‧10/23越南組‧10/30泰國組
    活動費用| 酌收材料費100元 |網上報名
    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 活動洽詢| (089)381166#592、523
  • 走進遺址‧畫從前
    活動時間:2021/5/16( 日)9:00-12: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過去一年疫情肆虐,卻教我們重新想像博物館的功能。偌大的遺址公園讓社交距離不是問題,豐富的戶外展示使五感甦醒,神秘的石柱要如何搬動?以前的人住在怎樣的房子裡?藉由實景寫生連結古今,運用五感觀察將遺址上的自然生態、人造建物描繪紙上,創作獨具特色的作品。想像力就是你的創造力,跟著畫家老師繪出美麗的遺址公園。完成作品的小朋友有機會獲得限量紀念品喔!
    活動費用| 酌收材料費50元 |活動對象| 國小學童、親子,限30人
    網上報名| 活動洽詢| (089)233466#211謝小姐
  • 戶外園區植物導覽
    活動時間:2021/10/16、10/30(六)15:30-16: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卑南遺址公園地下部出土史前文物很精彩,地上部的臺灣原生植物也不遑多讓,在週末的午後隨著導覽員輕鬆戶外走走,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交個朋友。
    活動費用| 免費 |活動對象| 一般民眾,每場限20人
    活動報名| 展示廳前集合即可
  • 110年度史前館環境教育課程服務
    活動時間:2021/1/1(五)~2021/12/31(五)
    史前館的環境教育課程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員從歡樂中學習臺灣的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康樂本館自109年起進行展示更新工程,現階段休館中,將環境教育課程經由專業的設計及轉化成外展課程,將博物館帶到學校內。課程涵蓋:
    ◆家在哪裡 ◆搭乘時光機 -史前辦桌「器」 ◆小小考古學家 -「海」是很愛你 ◆小小人類學家 -你「視」原鄉島

    卑南遺址公園結合史前遺址現址、戶外自然空間以及展示廳,發展出多套環境教育課程等著你來探索,課程涵蓋:
    ◆穿越時空話卑南 ◆食事變!變!變! ◆尋找國家寶藏 ◆新角度看世界

    詳情查詢│預約洽詢│ (089)381166#561 孫先生(本館環境教育推動小組)(089)233466#210 張小姐(公園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南科考古館

  • 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
    活動時間:2021/7/3( 五) ~ 2021/12/12( 一)
    地點:南科考古館二樓特展廳

 》卑南遺址公園 

  • 環境教育外展課程【開放申請】
    活動時間:2020/11/1(日)~12/31(四)
    「在旅行時意外受困在卑南遺址公園展示館的我,遇見了一個名為瓦利的小男孩幽靈,他希望我幫助他找到幾個出土文物,那些文物蘊含著他與族人們的記憶,而記憶可以帶他回到一個叫『海境部落』的地方,但那些出土文物似乎都被研究人員鎖在保險箱內了,該怎麼辦才好呢?」卑南遺址公園限定《風暴之子》實境解謎活動,等你來破解!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200元(附解謎包,另購門票,破關後可獲得特製紀念品)
    活動對象│親子、一般民眾 報名方式│現場報名即可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0年09、10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