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史前的邂逅十章
 
椰油社區的大船下水典禮
博物館的數位導覽潮流
 
 
 
 
史前館電子報第42期 2004.09.01 
   
 

博物館的數位導覽潮流 文/劉世龍

  在數位科技發展的潮流下,透過數位訊號的即時傳送,我們可隨時接收來自全球各地的即時新聞、音樂,或是與位於地球另一端的親友透過網路攝影機即時互道平安。經過短短十幾年的發展,網路與數位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作息與地域性的觀念。博物館的個人導覽系統,已由以往線性式的循序撥放磁帶,轉變為透過MP3、RAM等數位格式的數位語音導覽,可以瞬間跳入、隨選隨聽以及長時間播放的聆聽空間。這套系統將以往類比式(analog)的磁帶系統的缺點一一改進。這些手持式(handheld)的語音導覽工具,在科技發展的無遠弗屆下,正邁向另一個新的導覽時代。

  博物館在面對數位革命時代,在早期的定點多媒體電腦(Kiosk),將已建置於內的影音資料提供觀眾閱覽。然而,理想的博物館展示,總是企盼透過以動手做(Hand's on)或想想看(Mind's on)的互動式設備,提昇觀者的興趣,並且由雙向的溝通達到展示目的。透過這些展示所得到的回饋資料,也正是博物館後台管理者期望獲得的數據資料。在數位革命發展至今,無線網路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個人手持式導覽器的改革,因此目前各博物館皆積極開發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手持式導覽器或是Tablet PC的開發。這些導覽器的開發,無不希望透過多元化的資料提供觀眾新型態的導覽方式,以及即時性與定位式的解說型態。

  博物館積極開發這些數位導覽機的原因,除了透過現代科技的人性化輔助外,讓導覽過程呈現更深層與即時化的圖文影音內容解說,此外的想法便是透過這些科技產品去量化博物館參觀者的統計與管理,並透過即時的追蹤與定位,了解從參觀者的觀點來看,展示動線與展品的規劃是否恰當。透過這些資訊,博物館可依據回饋資料進行評估修正。

  在目前全世界所進行同性質數位導覽的盲點,其實會受限於科技產品的日新月異,以及年齡化的不同學習接受度,造成科技產品侷限在部分年齡層的使用;另外,曾有使用經驗的回流觀眾,對於這些科技性的導覽機是否仍會感到興趣?博物館內部是否可定期進行不同內容的更新?這些都是產品是否會面臨淘汰命運的考量。許多附加性價值的開發與應用,包括鼓勵觀眾自行攜帶手機、PDA或電腦,透過博物館的無線漫游機制建立,都是博物館面對未來新科技展品結合數位導覽所應開拓的道路。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