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史前的邂逅十章
 
椰油社區的大船下水典禮
博物館的數位導覽潮流
 
 
 
 
史前館電子報第42期 2004.09.01 
   

 

椰油社區的大船下水典禮/張至善

  在今(93)年的8月6日至8月7日,蘭嶼的椰油社區又舉行了一次十人座的拼板舟下水典禮,椰油上次舉行大船下水已是兩年前的事了。此次典禮的正式名稱是「2004雅美族拼板舟與船屋文化保存推展活動」,也是「2004飛魚行銷總體計畫拼板舟下水祭典暨飛魚終食祭活動」。計畫經費單位是台東縣政府(都是93年度的離島建設基金),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展蘭嶼的觀光,同時傳承蘭嶼的文化,並訓練族人製作大船的能力,蘭嶼鄉公所爭取300萬元經費,輔導椰油社區製作一艘公有大船,並舉辦大船祭活動。

  由於過去部落中的大船多屬家族私有,今年這艘為鄉公所所有,但為使造船及祭典事宜能順利進行,因此推派代表鍾連財、賴參穗先生擔任船主,負責此次大船祭事宜以及往後大船出海捕魚事項。由於十人大船的下水典禮在傳統中被視為攸關部落名譽的盛事,規模浩大,整個部落的人力、物力均須動員,獨特的祭典儀式也吸引了大批的文史工作者、攝影工作者及觀光客前來參加。


堆滿禮芋的椰油十人座拼板舟

  當(6)日抵達現場時已是下午,適逢minikanikat(思念親友的儀式)進行,此一儀式從午後等候客人、客人入村與主人行接鼻禮,到主客對唱,各個團員分領自己的客人返家為止。此時整艘船已被禮芋完全掩蓋住,另有甘蔗與小米做為裝飾。船團成員與親戚和客人以禮歌對唱酬答。代表主人的族人和賀客穿著傳統服飾互相吟唱賀詞,主人安坐於椅子上,客人則席地而坐,一唱一答。這時所唱的歌詞,大約是船團以外的人讚美芋頭豐美,並慰勞、祝福船團,團員答唱表示謝意。

  到了晚上進行的是miyanowanowod(終夜祝賀歌會)儀式:賓主皆移駕至鐵棚下(傳統是回到主人家中),通宵唱誦禮歌直至天明。

  歌會結束後的清晨(7日),即祭典當日清晨,開始分送芋頭,計算客人總數後,再將堆滿的芋頭沿路平均散成一小堆、一小堆,村人與客人各自取走。分完芋頭後,當場宰殺豬隻,以芒草引火除毛,並將豬肉切成長條肉片,依關係之親疏,獲贈份量不等的肉。

  分完豬肉後,約上午十點鐘,鄉公所邀請在場的所有人吃風味餐,等待後續的拋船儀式。原計畫時程是下午一點三十分開始進行船祭,但一切都提早了,十點半就請船團成員坐上大船,船主代表坐於船尾(舵架端)開始吟唱,傳統中船長太太和首席位的太太分立於船尾、船首,其他團員家的女人則站在大船附近,但此次並未見到女性出現在船邊。吟唱歷時十餘分,這部分所有圍觀者被限制於一定距離之外,無法清楚的了解儀式的過程內容。


椰油部落海邊的拋船儀式

  接下來是重頭戲manwaway(積蓄力量)和mapatotalaw(拋船儀式),有一名村人擔任指揮者,站出來指揮村人圍船吶喊並拋船。這時隊伍分成二組,一為老人組,一為年輕組,根據指揮者的口令,從大船首尾相對二個方向,握拳、突眼、下唇緊抿咬住上唇,口中發出'hoh-hoh……'聲(這整串動作及聲調稱為manwaway),向大船逼進。過去會留一名團員在船上,手持長刀驅鬼魂anito,使船上無邪靈,但此次省略了這部分。其他船團成員則立於船邊,同樣抿唇、突眼、握拳、吶喊以迎二方逼近的隊伍,人馬齊集於船邊,共同圍繞大船,低吟,'hoh-hoh……',猛拍船緣數下,齊往船首處挪動,再往船尾方向退回原位,如此重複二次,再吶喊一次,便齊力抬船往上拋,每拋一次,群人便舉手把船接穩,連拋三次放下船。再從吶喊、圍船挪步、吶喊、拋船這樣連續的動作,重複數次。

  然後眾人抬船到海邊,到了海邊,放下船,吶喊、隊伍分開而逼近船、圍船、挪步、拋船等一連串動作反覆數次。船員接著放置槳架、船飾,準備出海試航,首先由船的團員出海試船,在海邊附近兜一圈即返回,接著村中男性紛紛上船試划,每回更替不同的人上船試划,總共又出海、回航了三次才停止。接著將船停放在港邊,遊客、村民紛紛與大船合影留念。整個船祭到此告一段落。

  隨著機動船的普及,大船的實用性將日漸減少,祭典中的芋頭、豬隻都從臺灣購買而來,不再需要慎重的籌畫三年就可舉行。也許是因為此次船祭屬於觀光行銷計畫所推動的,整個儀式也有簡單化的趨勢。過去可以增加社會聲望的大船落成禮,日後會為其他形式所取代嗎?以高額的經費補助方式來鼓勵或主導祭典的進行似乎是很值得討論的設計。原本不可買賣的飛魚,也有人在收穫量很多時,轉手賣給他人,蘭嶼自給自足的經濟也在突破中。整個雅美族的拼板舟文化、飛魚文化,其內容仍在持續變遷之中。

參考文獻:
鄭惠英
1984 雅美的大船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no.57:95-155。
夏本奇伯愛雅
2004 《蘭嶼素人書》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約聘助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