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為岩棺洗澡(上)─記2017年都蘭岩棺維護工作

南島文化專欄

  「穿越烽火、離散重生」-噶瑪蘭族加禮宛戰役暨撒奇萊雅族達固部灣戰役140週年紀念

國際頻道

  運用科技多媒體展示的山東博物館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文化╳科技:文化資產 3D 技術應用國際工作坊

  本館近年在文化部支持下發展3D科技相關應用,並於四年內三度主辦3D工作坊。2019年首次辦理國際工作坊,除邀請國外學者專家與會外,國內數位重要文化資產3D技術研究人員也都共襄盛舉參與為期2天的工作坊。

  工作坊於108年8月6日、7日盛大展開, 8月6日安排東海岸遺址走動式工作坊,由專業廠商於八仙洞遺址、長光遺址與都蘭遺址進行現地3D技術展演;8月7日則於史前館本館舉行3D技術國際工作坊,將學術發表分為三大講談主題,分別為「3D技術於考古學的應用」、「空間3D掃描技術應用」、「文物3D掃描技術應用」,並有8家廠商於會場現場展出最新設備。

  工作坊國際學術發表邀請來自美國Terry L. Hunt、Mark D. McCoy、韓國Hwajong LEE及波蘭Piotr Jędrych等學者,他們將3D技術應用於考古學研究或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發表內容包括復活島的摩埃像、太平洋南馬都爾古城、南韓考古工作的3D 技術應用、歐洲博物館與建築之3D應用永續保存發展等。

  國內則邀請文化資產局研究團隊包含蔡育林、方瑞蓮、張舜孔以及北藝大邵慶旺等本土研究者一同組成地主隊,針對場景雷射掃描、建築、文物掃描、以及織品文物修復等主題進行發表。本次工作坊呈現國內、外文化資產界對於3D技術應用於保存維護作業上的豐富成果。

  史前館藉由舉辦本次國際3D工作坊將為臺灣文化資產3D數位化保存維護帶來更多發展與交流,讓文化與科技的結合能進一步提升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能量。

文‧圖/葉長庚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01期 2019.8.15
 

  我們常以為海枯石爛的石爛要嘛得花上天長地久時間,要嘛就是拿來形容愛情的山盟海誓,然而實情卻是石頭遭受著生物如地衣、苔癬等附著時,若不好好清洗去除,會加速岩石風化分解粉碎的速率作用。本期文章先來認識與了解,要如何針對東海岸的都蘭岩棺進行清洗與加固。

  石頭隨著時間過去會風化,記憶若稍不注意也會隨著時間過去而崩解,唯有不斷透過有意識地群聚、行動以及提出富含創意的作為,才能積極創造未來。140年前發生了加禮宛戰役╱達固部灣戰役,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聯合反抗清軍,140年後,族人持續透過紀念活動攜手創造族群的生存。

  運用新科技的互動來展現地方的歷史與文化,是設計展覽上充滿創意與巧思的挑戰。山東博物館運用各種投影手法並結合藏品、互動影像體驗,以及各式主題的數位展廳,帶給觀眾更多視覺化與聽覺化的參觀經驗與收穫。以博物館為平台尋找地方主題的表現,也能傳遞許多資訊給外地觀光客。

 
 

為岩棺洗澡(上)─記2017年都蘭岩棺維護工作

文‧圖/葉美珍



岩棺局部加固試驗。

前言

  2019年8月史前館舉辦「文化╳科技:文化資產3D技術應用國際工作坊」,辦理兩天活動,其中第一天活動8月6日「東海岸遺址走動式工作坊」,筆者陪同工作坊與會學者及學員參訪都蘭岩棺及長光岩棺並作導覽,回想起2017年曾為兩座岩棺進行過清潔維護工作,此行也順道勘察岩棺的後續變化,在此略記當時維護工作。

  臺東縣境存在於遺址現地之已知岩棺共有6座(註1),地理位置由南向北包括都蘭岩棺、和平岩棺、麒麟岩棺、白守蓮Ⅲ岩棺(註2)、奇崙山岩棺及長光岩棺等,存在時間大約距今3000至2000多年前。岩棺位置示意如圖1,岩棺各項狀況略有差異,6座岩棺的現地保存狀況評估如表1(註3)。

詳全▲TOP

 
 

「穿越烽火、離散重生」-噶瑪蘭族加禮宛戰役暨撒奇萊雅族達固部灣戰役140週年紀念

文‧圖/馬耀基朗


撒奇萊雅族羅法思祭師團之祈福儀式

  隨著清朝國家勢力於臺灣東部進行武力屯墾,侵占原住民原有之領域,西元1878年時,花蓮奇萊平原的撒奇萊雅族與噶瑪蘭族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清國軍隊。清軍動員駐軍,並調遣外地軍隊鎮壓,最後擊潰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即歷史上之「加禮宛/達固部灣戰役」。

  之後,撒奇萊雅族與噶瑪蘭族被迫遷離原居地,漂泊失所,或融入或隱藏至阿美族內,直到戰後124年(西元2002年)與129年(西元2007年),噶瑪蘭族及撒奇萊雅族先後復名/正名成功,走向重生之路。戰後130年(西元2008年),兩族聯盟曾舉行「噶瑪蘭族加禮宛戰役與撒奇萊雅族達固部灣戰役130週年紀念」活動,以探討該戰役的歷史意義。

  2018年又逾十年推出140周年紀念活動,然兩族文化猶在主流社會裡寂寞,掙扎重生。該次紀念活動以近十年來,兩族正名/復名後的發展情形、兩族觀點意識的內容、奇萊平原與宜蘭平原舊社現況等,攸關兩族社會文化相關主題進行探討與關心,以呈現兩族之現況。

詳全文▲TOP

 

 

運用科技多媒體展示的山東博物館

文‧圖/劉少君


實物結合投影

  中國山東省博物館於1956年以地方誌的傳統陳列方式對外開放,50多年後於2010年建成新館,以嶄新的展示手法對外開放,並更名為山東博物館。主體建築面積8.29萬平方公尺,主要館藏為青銅器、書畫、善本書等文物,以及收集的動植物標本、古生物化石等各類藏品。

  新館是一座大型的綜合博物館,建築外觀就是上圓頂下方體的設計,建築內中庭挑高4樓層至中央圓頂,3層展廳環繞四周的正方體空間,展覽面積之大,題材之多,常設展覽主要有 山東歷史文化展、漢代畫像藝術展、佛教造像藝術展、明代魯王展、考古成果展、話說考古、山東名人館、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展等。展廳展示了山東的古代文明,作為齊魯文明的視窗,以樸實的人文歷史與當代科技多媒體的新穎展示手法,連結觀眾思維,呈現虛實融合交會的新風貌。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建築物大型投影沈浸式互動光雕
    時間:逢開館日13:30、16:40(一場次12 分鐘)
    地點:本館展示廳中庭
  • 智慧型博物館計畫成果展
    時間:2018/2/15(五) ~ 2019/9/1(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
    時間:2019/4/17(三) ~ 2019/9/22(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編織築夢月桃情:第七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
    時間:2019/5/31(五) ~ 2019/10/13(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時間:2018/12/1(五)~ 2019/12/31(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二樓迴廊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研討會:

  • 【國際南島研討會】工藝技術與社會實踐
    活動時間:2019/10/31~11/3(四~日)9:00-17:00
    地點:本館

    10/31-11/1│學術會議
    議程:早期東亞社會、菲律賓海域金屬器時代、台灣島新石器繩紋陶、高溫工藝的傳入與探討、南島與當代藝術。

    11/2-11/3│陶器製作技術主題工作坊 
    場次A金屬器時代的菲律賓陶器、場次B新石器時代的台灣陶器。參與民眾可於現場觀摩學習以古法製陶。

    相關訊息請參閱「2019International Austronesian Conference」臉書專頁

  》卑南遺址公園 

  • 放假探索趣—暑假特別活動
    活動時間:2019/7/1~8/25(每週二~日)9: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小朋友暑假哪裡去呢?卑南文化公園的展示廳除了展示卑南遺址出土的寶貴文物外,還有很多好玩的互動照相與傳說故事哦,拿著我們特別設計的學習單展開一場自由探索的遊戲吧。
    網上報名│現場報名即可(國小學童) 活動費用│門票費(依門票規定)
  • 仲夏營隊:野生廚房系列之「野」是我的菜!
    活動時間:2019/8/16(五)9: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本次活動特別規劃了幾項野外行動!孩子們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餐具呢?而這套餐具是藉著自己的雙手,取自然素材所製作出來的野生竹餐具。孩子們是否嘗試過在戶外也能就地取材,用自己的雙手打造野生廚房,體驗採野菜,料理一道野生石頭鍋呢?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取得許多資源讓我們能享受方便的生活,藉著營隊活動的機會讓我們用身體好好重新認識大自然,練習感受環境帶給我們的力量,一起創造人與自然環境互相照顧的美好!
    活動對象│國小學童│活動費用│每人500元
    網上報名│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8年7、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