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國際頻道
  從文化身分認同到殖民接觸:國立美洲印地安博物館的策展反思與實踐

南島文化專欄

  原民神話故事中的環境智慧

回想‧回響

  走在回家的路上─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策展有感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3D列印暑期營隊

  為拉近城鄉差距,本館依據數位設備操作之要求,分別規劃適合不同年齡層之數位文創教學活動方案,為國小中年級以上學童規劃體驗3D列印筆創作的樂趣、自動機械製作原理與組合,並且玩玩史前Scratch程式遊戲及浮空投影盒製作,透過動手製造獨享玩具的過程,體驗史前知識遇上現代科技之無限可能;也為國中以上的學童規劃將本館的館徽-人獸形玉玦的造型設計成日常生活用品,以啟發學員創意能力,並透過自行繪圖、自行列印、自行製造的過程,讓學員發揮創客潛在能力。

文‧圖/彭敏華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00期 2019.8.1
 

  400期!400期!400期!史前館「發現」電子報已經來到可喜可賀的第400期耶!我們每兩周發刊一期,平均一個月出刊兩期,這麼算下來,800個星期超過15年歲月,好感謝舊雨新知這一路的支持閱讀分享,接下來的N百期,我們再一起繼續探討、發現、感動、驚奇與實現社會公義喔!

  8月1日是臺灣原住民日,8月9日則是世界原住民日,博物館如何呈現原住民在殖民主義下掙扎求存的殖民記憶,而不是停留在歌頌過去美好、強調發聲認同,現在更重要的階段來到重視「我群」與「他者」的共存,一起成為「我們」全體公民相遇的故事。

  今年是八八風災滿十年的記憶,許多社區從悲痛中走來。在極端氣候變化越來越加劇、而各種災害周期間隔也越來越短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認知與腳下這片餵養我們的土地,一起在災害與自然力量裏頭一起共存呢?多點謙卑、少點開發,是我們要記取的心態。

  史前館透過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再次與原住民文物館攜手合作,過程中駐館員也有許多與地方互動的珍貴回憶。一個與自己身世牽連密切的展覽,就在策展過程中被發掘與展現,這樣的感動,以及與在地夥伴一起奮鬥過來的感動,都令人備加珍惜。

  「發現」電子報400期!也祝福各位讀者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不斷發現,不斷珍惜日常的美好。

 
 

從文化身分認同到殖民接觸:國立美洲印地安博物館的策展反思與實踐

文‧圖╱盧梅芬


《條條是好路》特展專刊

  1989年,美國國會立法通過成立國立級原住民博物館──國立美洲印地安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Indian,以下簡稱NMAI)。其藏品來源,主要是整併美國富豪George Heye(1874-1957)成立的「美洲印地安博物館」(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以下簡稱MAI),佔今日NMAI藏品的85%,成為該館藏品的雄厚基礎(註1)。而NMAI與MAI的協商條件,就是在紐約保有紀念George Heye的海氏中心(Heye Center,NMAI的紐約分館)。

  1994年,NMAI的紐約分館海氏中心開館,其開館展「創造之旅:原住民身分認同與信仰」(Creation’s Journey:Masterworks of Native American Identity and Belief)以及「條條是好路」(All Roads are Good),被美國博物館界喻為原住民展示以及博物館與原住民新關係的新里程碑。兩大特展皆強調有別於過去博物館研究人員的詮釋角度,以原住民第一人稱觀點,挑選與重新詮釋自己族群所屬的文物(盧梅芬,2007)。

詳全▲TOP

 
 

原民神話故事中的環境智慧

文‧圖/楊小青


臺灣與世界各地重要河川坡度比照圖(引自李鴻源「因應氣候變遷之策略與規劃」簡報第3頁)

  於2009年8月7日登陸臺灣的莫拉克颱風,因為長時間強降雨引發中南部山區嚴重土石流及淹水災情,是臺灣繼1959年8月7日發生八七水災屆滿五十年之後再次發生的重大災害。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觀測資料,本次颱風在阿里山站測得的24、48及72小時累積雨量均為歷年之冠(分別為1623.5毫米、2361毫米及2748毫米);其中,24及48小時降雨量甚至逼近世界降雨量極大值(分別為1825毫米及2467毫米),甚至就臺灣各地測站測得的歷年颱風單日最大降雨量排名,在前10名中,除第5名以外,其餘全由莫拉克颱風改寫。

詳全文▲TOP

 

 

走在回家的路上─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策展有感

文╱Lisin O’ol(林靜如)‧圖╱邱健維


回家吧,總會找到一個屬於你的位置,還有我們

火升起來
我們正在回家的路上了
回到Kodofan我們的家
循著祖先當年血路 
越過木瓜溪的河水 
走過鯉魚山的稜線 

煙飄過來
我們正在回家的路上了
一百一十年前  榮耀的傳統是我們的起源處
一百一十年來  用各種方法在遺忘中再重組
跟著先人的腳步  與過去連結
面對當代的認同  為血脈負責

這條路雖然悲痛  但前面充滿陽光  每一條路都通往希望
這條路雖然艱辛  但不是只有自己  兄弟姐妹們一起一起
這條路雖然遙遠  但有共同的記憶  創造的能量不可思議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建築物大型投影沈浸式互動光雕
    時間:逢開館日13:30、16:40(一場次12 分鐘)
    地點:本館展示廳中庭
  • 智慧型博物館計畫成果展
    時間:2018/2/15(五) ~ 2019/9/1(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
    時間:2019/4/17(三) ~ 2019/9/22(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編織築夢月桃情:第七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
    時間:2019/5/31(五) ~ 2019/10/13(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時間:2018/12/1(五)~ 2019/12/31(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二樓迴廊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研討會:

  • 【國際南島研討會】工藝技術與社會實踐
    活動時間:2019/10/31~11/3(四~日)9:00-17:00
    地點:本館

    10/31-11/1│學術會議
    議程:早期東亞社會、菲律賓海域金屬器時代、台灣島新石器繩紋陶、高溫工藝的傳入與探討、南島與當代藝術。

    11/2-11/3│陶器製作技術主題工作坊 
    場次A金屬器時代的菲律賓陶器、場次B新石器時代的台灣陶器。參與民眾可於現場觀摩學習以古法製陶。

    相關訊息請參閱「2019International Austronesian Conference」臉書專頁

主題活動:

  • 動畫播映:海洋奇緣
    活動時間:2019/8/11(日)14:00-16:00
    地點: 本館視聽中心 │活動查詢
    故事取材於太平洋島嶼玻里尼西亞文化流傳許久的毛伊半神人故事,主角是一個16 歲的小女孩莫娜,她來自古老的航海家族,當小島環境遭到破壞並面臨生存危機,她必須去尋找關鍵人物──掌管海洋和風的半神人毛伊,並攜手展開冒險旅程。
  • 會動的水牛─ 3D 列印筆+ 自動機械製作+Scratch+ 浮空投影體驗
    活動時間:2019/8/3(六)9:00-16:30
    地點:本館數位文創翻轉教室
    這次活動不僅讓你了解史前動物生活環境的變遷,也能體驗3D 列印筆創作的樂趣、自動機械製作原理與組合、玩玩史前Scratch 程式遊戲及浮空投影盒製作,透過動手製造獨享玩具的過程,體驗史前知識遇上現代科技之無限可能。
    活動對象│國小三升四以上未滿16 歲之學童( 每梯次20 人)
    活動費用│每人酌收費用200 元( 含3D 列印筆材料、自動機械成品、浮空投影展示盒)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585│活動查詢
  • 3D 列印的日常─人獸形玉玦菜瓜布架體驗活動
    活動時間:2019/8/10(六)9:00-16:30
    地點:本館數位文創翻轉教室
    將史前館的館徽- 人獸形玉玦的造型設計成日常生活用品,以啟發學員創意能力,並透過自行繪圖、自行列印、自行製造的過程,讓學員發揮創客潛在能力。
    活動對象│16 歲以上學生及社會人士( 每梯次10 人) 活動費用│每人酌收費用100 元( 含3D 列印機線材)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585│活動查詢

教育資源中心:

  • 親子共讀‧ 史前繪本創作營
    活動時間:2019/8/1 ~ 8/3(四~六)9:00-17: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本館發揮創意暑假營隊又來囉! 繪本小書創作不僅可以滿足學童愛塗鴉的本性,訓練學童巧手的工藝外,也可以培養學童獨立思考繪本內容的創作,引導學童透過繪本提升環境知識效益,讓學童不知不覺中愛上閱讀與寫作!
    活動對象│國小3-6 年級
    活動費用│一梯次為3 天共300 元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592※ 報名及課程詳見│網上報名

  》卑南遺址公園 

  • 放假探索趣—暑假特別活動
    活動時間:2019/7/1~8/25(每週二~日)9: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小朋友暑假哪裡去呢?卑南文化公園的展示廳除了展示卑南遺址出土的寶貴文物外,還有很多好玩的互動照相與傳說故事哦,拿著我們特別設計的學習單展開一場自由探索的遊戲吧。
    網上報名│現場報名即可(國小學童) 活動費用│門票費(依門票規定)
  • 仲夏營隊:野生廚房系列之「野」是我的菜!
    活動時間:2019/8/16(五)9: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本次活動特別規劃了幾項野外行動!孩子們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餐具呢?而這套餐具是藉著自己的雙手,取自然素材所製作出來的野生竹餐具。孩子們是否嘗試過在戶外也能就地取材,用自己的雙手打造野生廚房,體驗採野菜,料理一道野生石頭鍋呢?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取得許多資源讓我們能享受方便的生活,藉著營隊活動的機會讓我們用身體好好重新認識大自然,練習感受環境帶給我們的力量,一起創造人與自然環境互相照顧的美好!
    活動對象│國小學童│活動費用│每人500元
    網上報名│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台東「鳥」日子
    活動時間:2019/8/10(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當你聽見枝頭上的鳥兒在高歌,並不是春神的到來,而是一位賞鳥男孩即將帶著他與鳥兒之間的故事與你們分享。十年間一趟趟青春熱血的追鳥之旅,透過攝影記錄一張張精彩照片將在這場分享中呈現。相信你在聽完後,也會從賞鳥的角度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網上報名│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8年7、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