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一艘跨海竹筏的誕生─略述IRA2號的製作

南島文化專欄

  「共點螢光、大地祈福」──撒奇萊雅族的祝禱

博物館頻道

  Kids Awesome-臺灣首創唯一的兒童博物館(上)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史前館6月30日辦理2場次《只有大海知道》特映會暨映後座談會,映後座談由崔永徽導演、故事原型人物椰油國小顏子矞老師、故事主角馬那衛(鍾家駿)與幾位小飛魚共同出席,與民眾一同探討文化差異、文化認同等議題。

  『只有大海知道』特映活動開放報名即瞬間秒殺,可見台東民眾對於當地的族群文化議題仍有相關的關注。該片主要是在探討文明入侵對蘭嶼達悟族人帶來的衝擊、隔代教養以及文化認同問題;其中以具蘭嶼代表性的「丁字褲」,來引出文化斷層與文化認同的重要性,讓民眾可以更輕易理解當今文化傳承上的困境與重要。

  特映及座談會當日約有近300人參加,現場民眾提出許多疑問,例如:如何融入當地拍攝影片?電影對蘭嶼當地人的影響?核廢料議題在蘭嶼現在的狀況?那我們其他人對於文化涵養、文化傳承這件事可以有怎樣的作為?讓大家一同正視也探究文化相關議題,加深台東民眾對於文化平權議題的瞭解。

文/邱瓊儀
圖/顏子矞、邱瓊儀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75期 2018.7.15
 

  跨越黑潮這個跨國合作計畫,不僅要嘗試跨越海洋,也要嘗試在不同文化當中跨越各種挑戰。今年第二年計畫的挑戰在於製作竹筏,幸好這個承辦業務沒有落在小編身上,光是看到為了找竹子連走三小時起水泡,就讓人嘆服這真的是不簡單的任務啊!

  不同族群之間,就算有文化與習俗的差異,但只要將心比心、彼此共感,就能以對方的痛與喜而理解彼此。撒奇萊雅族人收到新竹十二寮客家人的邀請,執行為土地祈福的儀式,也慰藉百年前雙方的祖靈,埋石結盟並祈求大地萬物平安順利,非常感人。

  放暑假了,家長帶孩子上哪兒玩好呢?甫於去年九月新開幕的奧森兒童博物館,就要迎來第一個暑假。這裡絕對是實現遊樂學習、學習遊樂的上好去處,不僅有分齡的探索區,也營造親子共玩的場域,更鼓勵孩子發揮創意塗鴉。將分上下兩期來介紹。  

 
 

一艘跨海竹筏的誕生─略述IRA2號的製作

文‧圖/黃國恩


組裝中的IRA2號

前言

  「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臺灣沖繩航海計畫」是日本科學博物館海部陽介教授提出的三年計畫,今年是跨越黑潮計畫的第二年。去年的工作重點為測試史前人是否具備穿越黑潮的能力,因此選擇從臺灣以竹筏划向綠島(詳見本館電子報〈跨越黑潮計畫:竹筏出海紀實〉、〈跨越黑潮計畫:重建三萬年前祖先之路的壯志〉)。今年的工作重點主要為修正去年竹筏的弱點,製作一艘真正可以跨越黑潮的竹筏,以測試竹筏跨海至與那國島的可能性,此外也訓練划手夜間航行辨位的能力。

找竹子

  有鑑於去年製作IRA1號時間不足的經驗,今年一開始,海部教授就委託Laway(拉外/賴進龍)提前開始尋找製作IRA2號的竹子。去年採用靜浦的竹子很不錯,拉外還是對海岸線的竹子比較有信心(註1),即使縱谷線也有不少粗壯的竹子,但是以竹筏來說,總覺得靠海的竹子就是有品質保證,所以拉外決定先從靜浦開始找起。

詳全▲TOP

 
 

「共點螢光、大地祈福」──撒奇萊雅族的祝禱

文‧圖/Mayaw Kilang(馬耀基朗)


開工禮祝禱司祈福

  臺灣經濟的高度發展,雖然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但是過度的開發,往往造成環境的嚴重破壞,養育萬物的土地已無法再親近時,人們便開始思考什麼才是最適合的生活。新竹十二寮的居民有鑑於自己得到的並不比失去的多,開始回過頭來找尋以往最簡約的生活,以彌補對土地的不公義。撒奇萊雅族的故鄉花蓮於2018年初發生大地震,為了這塊土地的平安,族人發願以固有的儀式,祈願祖靈保佑。兩者的想法殊途同歸,都希望能共同為臺灣的土地祈福。

  位於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的十二寮社區,在社團法人新竹縣文創藝術觀光發展協會的協助下,於5月5日舉辦「共點螢光、大地祈福」的活動,希望喚起年輕人對山林的重視。另一方面,十二寮社區認為,人們應以最謙卑的態度與大自然共生,因此特別邀請了撒奇萊雅族的羅法思祭司團,與大地祖靈對話的方式進行祝禱。

  撒奇萊雅族的羅法思祭司團為傳承傳統祭師認識大地萬物的固有知識,以學校的形式進行知識的傳遞。祭司團於固定時間針對願意參與學習的族人,特別是女性族人,由族中耆老、資深祭師進行相關民族知識的教學,同時利用觀賞數位影音檔、研讀民族誌歷史文獻,以及參與噶瑪蘭族、阿美族傳統祭師祭儀活動等方式,學習相關祭師知識,為能夠以全族語執行祭辭讚頌,研習課程亦著重在族語教學。

詳全文▲TOP

 

 

Kids Awesome-臺灣首創唯一的兒童博物館(上)

文/圖‧劉少君


製作泡泡把整個人都包起來了

奧森兒童博物館創館過程

  Kids Awesome奧森兒童博物館為目前全臺唯一的兒童博物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大安捷運站出口一間大樓內,交通便利,符合大部分家長需求。博物館執行長同時也是館長楊永任先生於成立奧森兒童博物館之前,深受國外兒童博物館啟發,當時楊執行長帶著一家大小從美國東岸遊玩到西岸,整整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參觀了十多間兒童博物館,最後還是對於第一間參觀的丹佛兒童博物館印象最深刻也最喜歡。

  楊執行長提到,位於美國洛磯山脈旁的丹佛兒童博物館在2014年時翻新過,展示設計以戶外的探索與挑戰活動為構想,設計概念與教育理念比較貼近現代的社會。丹佛兒童博物館的設計部門也協助其他地方成立兒童博物館,因此他決定邀請美國丹佛兒童博物館設計師Jonathan Goldstein團隊來構思設計奧森兒童博物館。

  楊執行長說:「現在的父母對於孩子教養方式,有了很大的轉變。你可以發現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能夠在玩樂當中獲得學習與成長,同時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夠實際動手操作體驗及快樂學習。」這與奧森兒童博物館「學習玩樂、玩樂學習」的理念不謀而合,而奧森兒童博物館的成立,讓家長與孩子間「親子共玩」有了更具體的呈現方式。也正可幫助家長引領孩子共同實踐「學習玩樂、玩樂學習」的理念,期望孩子能於遊玩時激發潛力且挑戰自我。楊執行長相信,孩童時期最深刻的記憶大多都來自玩樂時的每個畫面片段。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流浪的種子:移動與遷徙– 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
    國際當代藝術交流計畫特展

    時間:2018/7/13( 六) ~ 2018/10/14( 日)
    地點:本館第三特展室
  • 原來在這裡:臺灣原住民族陶藝展
    時間:2018/5/29( 二) ~ 2018/9/2( 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圖紋.陶」-107 年第六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縣高中職原住民青年聯合展演
    時間:2018/5/29( 二) ~ 2018/9/2( 日)
    地點:
    本館二樓迴廊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音樂的慰藉: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共享記憶特展
    時間:2018/2/9( 五) ~ 2019/3/8( 五)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時間:2017/12/1( 五) ~ 2018/12/31( 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二樓迴廊
  • 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
    時間:106年9月15日至107年9月15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Pasibutbut:海端鄉部落的聲音
    時間:106年9月21日至107年9月15日
    地點: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史前館X當代藝術
Intersection: Prehistoric Cultures X Contemporary Art
交流座談 / Lectures

  • 10/13(六)14:00穿越千年的南島游移
    主講:林舜龍 / 參展藝術家
    張至善/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地點:本館第三特展室

駐地工作坊 / Workshops:

  • 8/04(六)14:00記憶拆解
    地點:本館紀念商品店(瑪法琉工作室)
    帶領藝術家:林介文 線是太魯閣族傳統編織文化最源頭的元素。將回收毛衣上的毛線拆解下來,再重新成為織布的材料。透
    過拆解的過成體會時間與編織間的微妙關係,藉以初步了解編織文化。
  • 8/05(日)14:00 編吃芋葉工作坊
    地點:本館玻璃屋
    帶領藝術家:陳科廷
    在一次芋的田野調查,來到距離臺灣不遠的菲律賓巴丹島,島上的伊巴丹人不只食用新鮮的芋頭葉,也會將芋頭葉曬乾,再搓揉纏繞成束,做為食物保存的方式,芋頭也因此可以被攜帶到更遠的地方。 本次工作坊將帶領大家使用原本芋田間廢棄的芋葉,先將半乾燥的芋葉搓揉成繩索,再加入其他可食的植物,編織成可以攜帶的食物花環。
    網上報名│ https://event.culture.tw/NMP

主題活動:

  • 【3D 列印教學工作坊】融合文化與數位科技的創新教學
    活動時間:2018/7/27(五)9:00-16:30
    地點:本館數位文創翻轉教室
    3D 列印技術能讓無形的創意轉化為有形的實體,可激發學童的學習動機及啟發學童的創意思考。本工作坊透過實作活動,讓教師認識3D 列印技術的基本原理及操作,並帶領教師發揮創意產出融入史前文化的3D 列印作品,建立能整合文化內涵與數位科技之創新課程設計及教學技能。
    主講│呂清豪網上報名│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 限教師)活動費用│酌收費用200 元( 含材料、午餐)
  • 跟著植物去旅行
    活動時間:2018/7/28(六)、8/25(六)9:30-17:00
    地點: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
    仲夏本館特別結合「流浪的種子」特展導覽,以探索植物為主軸規劃了為期一天的套裝行程!不僅有小野柳的海濱植物導覽及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市集走訪,更有卑南遺址公園的拓印樹葉手提袋DIY !這個夏天讓我們來趟說走就走的旅行,一起發現沿途植物的內涵與奧妙吧!
    網上報名│ https://event.culture.tw/NMP
    活動洽詢│ (089)381166#766 張小姐、769 殷小姐、789 許小姐

教育資源中心:

  • 【種子廚房】流浪的種子~可可椰子
    活動時間:7/29(日)、8/18(六)14: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 7/29(日)14:00-16:00 │「都歷之眼」"Mata no Turik"
    融合臺灣樹薯、芋頭、紅豆等部落食材,加入臺東當地椰子三寶(椰仁、椰槳、椰粉)激發出三味一體的美味甜點,適合親子一同動手製作。除了認識及講授椰子的運用外,現場提供刮椰仁體驗。 材料費| 酌收材料費100 元(可製作5 顆)
  • 8/18(六)14:00-17:00 │自己的飯碗自己做~椰殼碗製作
    炎熱的夏天來顆清涼的椰子水真是舒心暢快!椰子厚實的果皮清除後,內部質地堅硬細密,經常被用來作成水壺、杓子以及飯碗。除了椰殼碗製作,現場還提供椰仁糖美食及刮椰仁體驗。 材料費| 酌收材料費200 元(含椰仁糖一份、椰殼碗製作教學)
    網上報名| https://event.culture.tw/NMP; 教師請上全國教師研習網報名 活動洽詢│ (089)233466#592、523
  • 親子共讀‧ 史前繪本創作營
    活動時間:7/19 ~ 7/21(四~六)9:00-17: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本館發揮創意暑假營隊又來囉!
    繪本小書創作不僅可以滿足學童愛塗鴉的本性,訓練學童巧手的工藝外,也可以培養學童獨立思考繪本內容的創作,引導學童透過繪本提升環境知識效益,讓學童不知不覺中愛上閱讀與寫作!活動對象│國小3-6 年級
    活動費用│一梯次為3 天共300 元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592※ 報名及課程詳見本館官網
  • 8/18(六)14:00-17:00 │自己的飯碗自己做~椰殼碗製作
    活動時間:7/15、8/19(日)10:00-10:3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透過有趣的故事,可以涵融嚴密的思考,我們為孩子設計了精彩的故事與遊戲,全程參與聽故事活動,還可以當場玩戳戳樂遊戲!
    講者| 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25 人,報名請洽(089)381166 轉523 或592。

  》卑南遺址公園 

  • 《海洋奇緣》及映後座談
    活動時間:8/17(五)19:00-21: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手寫的溫度人文空間
    16 歲的小女孩莫娜來自古老的航海家族,當小島環境遭到破壞並面臨生存危機,她必須去尋找關鍵人物──掌管海洋和風的半神人毛伊,並攜手展開冒險旅程。故事取材於太平洋島嶼玻里尼西亞文化流傳許久的毛伊半神人故事。
  • 考古玩一夏
    活動時間:7/20、8/10(五)9: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科技飛速進步的現代,兒童的玩具也日新月異,在你的想像中很久很久以前的小朋友他們有什麼玩具呢? 是水槍、彈弓還是陀螺嗎? 是用買的還是自己做呢? 再想像一下幾千年前住在卑南遺址上的小朋友平常又玩些什麼,能不能從出土的寶物找出一些蛛絲馬跡,來比較看看誰的玩具新奇又好玩。 活動費用| 酌收材料費500 元
  • 夏夜觀星〜英仙座流星雨
    活動時間:8/10(五)19:00-21: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靜謐幽暗的夜空,星星成了最亮眼的裝飾,夏夜也是觀測英仙座流星雨的時節,跟著老師瞭解觀測竅門,在家也能欣賞浪漫流星雨。 活動費用| 酌收材料費50 元
  • 史前家屋
    活動時間:即日起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卑南遺址公園推出全新的戶外展示「史前家屋」,由考古學與建築學者合作,以考古發掘資料為基礎,結合地形、氣候、房屋結構、地方材料、生活功能及邏輯等進行推理,以一比一尺寸打造史前卑南文化人的家屋,展現實驗考古與公眾考古的成果。 配合「史前家屋」戶外展示,推出應用程式「好家在卑南(Life@Peinan)」,歡迎下載!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7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7年7、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李玉芬│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