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在新南向政策下的新風貌

考古探索

  談「考古現場」出土陶片的經典紋飾(上)

博物館頻道

  雖微弱,但閃爍:第七屆臺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史前館9月15日起兩檔展示帶您穿越時空與祖先對唱Pasibutbut(八部合音)

  本館9/15(五)起,將於第二特展室推出『「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以及『馬修連恩Consonance聲音雕塑』裝置藝術作品,歡迎民眾一同藉由博物館展場的平台,感受現代社會最美、最動人的音樂饗宴,藉由Pasibutbut跨越時空、器物的感染力,瞭解Pasibutbut在歷史上演變,以及對於布農族社會產生的影響。洽詢電話:089-381166*777

  史前館李玉芬館長表示:在原住民部落裡,歌舞擔任了傳達、溝通族群情感、凝聚團隊意識的重要角色,也是整體部落文化結構的一部份;對外,歌舞的展現往往是部落主體的象徵,呈現部落文化特色。本次特展將「平台」概念延伸至原鄉,透過分期調查、研究深化各族群代表性歌舞內涵,並建立與地方文物館合作模式,進而以族群歌舞連結起部落、地方情感,分享在地知識與展演的美好歷程。

  特展中更結合了來自加拿大育空地區的知名世界音樂家馬修連恩(Matthew Lien)為布農族〈Pasibutbut八部合音〉量身打造的聲音藝術作品「Consonance聲音雕塑」。這是一件由16個特別打造的揚聲器圍繞而成的環狀作品,藉由立體空間的形式完整呈現布農族八部合音的隊形與共鳴。因此,聆賞者得以在裝置所形成的空間中與聲音互動,實際去感受藝術家所建構的聲音景觀。

文/邱瓊儀
圖/
劉宛廷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55期 2017.9.15
 

  對應新南向政策,博物館可以從哪些方式來擁有更多參與呢?史前館以背兒帶為主題,跨越了地方、民族與國界來呈現上一代撫育下一代的情感。背兒帶特展也成為史前館第一檔至印尼展出的海外展覽。

  要提到卑南遺址上的陶片紋飾,首先來理解該遺址上史前人類的文化與在三和地區發現的史前文化有甚麼關係。卑南文化與三和文化在發展上的延續與接軌,最重要的證據就是陶器傳統的銜接。

  野望影展已經來到第七屆囉!希望透過在各博物館或環境保護組織單位播映提名或得獎生態及環境紀錄片,讓臺灣民眾對環境保育更加重視。卑南遺址公園也在今年選擇來自德、英、美與奧四國的紀錄片,歡迎來觀賞!

 
 

「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在新南向政策下的新風貌

文/張至善‧圖/張至善、Iwul Sari Wulandari


Kalimantan/Dayak的背兒簍,與NTFP.EP Indonesia合作展出(Iwul Sari Wulandari攝)。

  「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或本館)第一檔由館方研究人員原創並巡迴至海外(美國)的特展。本展由於取材特殊,由物質文化闡述普世「愛」的價值,加上具有先前巡迴海外的籌備驗與基礎,因此成為本館新南向政策主要推動的項目之一。

  「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在本年度(2017)將巡迴至印尼以及馬來西亞展出。一個籌劃多年並已展出數次的特展,在新南向政策下與不同的國家相遇,策展人在規劃上做了什麼改變,產生了什麼樣的新風貌?在此,以印尼的工作經驗為例,進行說明。

新南向政策

  新南向政策是臺灣整體對外經貿戰略的重要一環,作為亞洲及亞太地區的重要成員,臺灣必須因應全球情勢變化及區域整合趨勢,作出相應的調整。啟動新南向政策,是為我國新階段的經濟發展尋求新的方向和新的動能,並重新定位臺灣在亞洲發展的重要角色,創造未來價值;同時,亦藉此開啟我國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廣泛的協商和對話,期能建立緊密的合作,共創區域的發展和繁榮。

詳全▲TOP

 
 

談「考古現場」出土陶片的經典紋飾(上)

文‧圖/葉美珍


卑南文化公園及考古現場(棚架)位置示意圖。

前言

  卑南遺址於1980至1988年因車站興建而作搶救發掘,發掘區以卑南文化堆積為主,並涵括前階段的繩紋陶文化。史前館以卑南遺址為建館重心,目前管理之卑南遺址面積超過30公頃,卑南遺址尚有部分屬於私有土地,尤其在卑南文化公園東南側。史前館考古人員藉由2000年至2015年間幾次考古發掘之出土遺物,辨識出三和文化早期文化層(李坤修2002、2015a)。

  以圖1作示意,藍色框為搶救發掘工作區(註1),現為車站鐵軌及道路設施分布,以及月形石柱保護區。黑線框為卑南文化公園,粉色塊為「考古現場」(考古棚架),月形石柱區與後二者均為史前館管理。紅線圈為三和文化早期遺物分布區(註2),屬私人土地。

  存在於距今3000至2300年前的卑南文化,在藍線及黑線區域都有分布,尤其集中在黑線區東半至藍線區。卑南文化人以製作使用素面陶器為主,採行石板棺葬。

詳全文▲TOP

 

 

雖微弱,但閃爍:第七屆臺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

文/楊小青


著名的馬祖藍眼淚(連江縣政府觀光局宣傳照)。

  在每年春夏交替時節到馬祖旅行的人,旅遊專家一定會推薦不要錯過夜晚時分的海岸奇景,運氣好的話可以在黝黑寧靜的暗夜下,看到海面上灑落著點點滴滴的藍眼淚,熠熠閃亮令人目不轉睛(圖1)。今年(2017)四月初,馬祖藍眼淚爆量,網路上大量傳播這是大海掉眼淚的生態警訊,但這真的是海洋環境不健康了,發出掉淚的警訊?

  其實藍眼淚的出現,是因為海面上有大量的夜光蟲聚生,當風吹向海岸時,夜光蟲集中在海岸線形成藻華現象。由於夜光蟲發光只能持續80微秒左右,想拍攝海面上呈現藍色的光芒,還需要長時間的曝光。事實上,馬祖夜光蟲的發光現象並非特例,全世界沿岸海域,只要海水中營養鹽豐富,大量的浮游藻類增生後,就可在平靜的海面發現夜光蟲的蹤跡,地點可以是溫帶、亞熱帶或熱帶沿岸(圖2),甚至是湧昇流水域。即使水溫只有3°C的阿拉斯加水域也曾發現大片的夜光蟲,目前為止大概只有南極水域還未見其蹤影。

  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也非夜光蟲的專利,海洋中許多生物都具有發光能力,如水母、發光蝦和發光烏賊等,各自擁有不同型態的發光器。發光器是許多深海生物的重要配備,在陽光無法穿透的深海中,生物靠著自體或者共生的發光藻類,以發光來引誘獵物、辨識種類配偶,或是以擬態迷惑敵人而得以逃生。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
    時間:106年9月15日至107年9月15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kulumah(回家)-原住民青年技藝創作靜態展
    時間:106年6月6日至107年1月7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
    時間:105年12月14日至106年12月14日
    地點:本館第三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主題活動:

  • 史前萬聖節:史前搞什麼鬼~
    活動時間:2017/10/7(六)10:00-16:00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為瘋狂的萬聖節暖身,鬼怪遊行趣 X DIY手做活動,歡迎一同來史前館搞怪搗蛋。
  • FUN手作DIY專區
    活動時間:2017/9/1~12/31(每週六~日)9:30-16:30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彩繪史前豬、大象、創意杯墊、獨一無二身份勳章、療癒系多肉植物盆栽等等多元手作活動,讓參觀民眾好逛、好玩、好藝術。
    活動費用│依各項材料計價

教育資源中心:

  • 史前獵人小劇場VR 體驗
    開放時間│10:00~11:30、14:00-15:30 │教育資源中心│免費
    現場報名│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開發虛擬實境體驗系統,戴上頭戴式顯示器後,化身為史前獵人虛實穿梭,身歷其境原始生活,及體驗趣味獵人技能。
  • 聽繪本故事玩戳戳樂
    時間|9/17、10/15(週日)10:00~10:30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講者|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25 人,報名請洽(089)381166 轉523 或592。
    透過有趣的故事,可以涵融嚴密的思考,我們為孩子設計了精彩的故事與遊戲,全程參與聽故事活動,還可以當場玩戳戳樂遊戲!

優惠訊息:

  • 國際女童日‧臺灣女孩日
    時間│2017/10/10(二)
    聯合國2011年指定10月11日為「國際女童日」,是促進及保障女童人權之關鍵。我國亦將每年10月11日訂為「臺灣女孩日」。
    10月10日/未滿20歲女孩於免門票參觀本館。
  • 臺灣文化日
    時間│2017/10/17(二)
    1921年10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成立,掀起了臺灣文化啟蒙運動。自彼時起,知識分子以文學為主軸,帶領全臺灣人民走向進步世界。2016年,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推動制定10月17日為全國共同的臺灣文化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傳承文化。
    10月17日/康樂本館、卑南遺址公園免門票開放參觀。

  》卑南遺址公園     

  • 植系舒敏左手香膏&黃玉蘭護唇膏
    活動時間:2017/9/16(六)14:00-16:00
    據載左手香具消炎、消腫、止癢等功效,黃玉蘭氣味芬芳有護膚作用,做成親膚產品將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材料費:酌收活動費每人150元
  • 植萃芳香舒緩牙膏
    活動時間:2017/10/21(六)14:00-16:00
    清潔口腔用的牙膏一定必需含化學物質嗎?有沒有更天然的配方呢?茶樹、薰衣草、薄荷、羅馬洋甘菊這些可以嗎?聽看看老師多年的經驗,到底哪一種植物最給力呢?
    材料費:酌收活動費每人110元
    報名對象| 一般大眾、教師、親子、志工
    報名方式| 網上報名| 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
    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專題演講】臺灣原住民的藥用植物
    活動時間:2017/10/14(六)14:00-16:00
    民族植物研究調查中,不可或缺的是藥用植物。排灣語的cemel,說中了草、藥、毒三者兼具的概念。iu是台灣南島語族對藥的通稱,金線蓮iupatas(劃線的藥)最典型,因為百步蛇通常選擇有金線蓮的地方生活,因為那是它的藥。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藥,等著我們探究……
    報名方式| 網上報名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5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 105年公務機關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本館卑南文化公園為全國首座具有自然風貌的考古遺址博物館,擁有在地史前文化、原生植物、自然生態等豐富多元的資源,又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故兼具本土與國際視野的多重風貌,可提供公務人員既廣域又深入的多元學習內容,並使公務人員之身心靈有親近自然、汲取原始能量,充實終身學習資源網絡的機會。 在文化素養的課程中,我們安排了公園展示廳的導覽解說,可搭配「手創軟陶飾品」、「卑南玉飾」、「玩彩繪」、「陶罐大變身」體驗活動。 在生態教育的課程中,安排公園原生植物解說,搭配「天然手工皂」、「拓印樹葉手提袋」、「月桃編留言板」、「葉打葉美麗」或「薏米珠手鍊」體驗活動,以增進自然保育的觀念,達到生態永續經營。 以上所安排之課程兼具滿足個人與組織雙面需求的功能,對個人而言,參與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可獲取不同領域知識、能力與技巧,將可更進一步認識在地文化與生態;就組織而言,透過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以蓄積再出發的能量,可確保組織內的成員具有因應現在及未來工作需求的能力。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6年9、10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李玉芬│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