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行
文‧圖/林秀嫚
綠島石斧。
|
綠島,臺灣附屬島嶼之一,位於臺灣臺東縣外海(臺東東方約33公里),為太平洋中、菲律賓海的一座海島。日治時代稱「火燒島」,臺灣光復後稱之為「火燒島鄉」,至民國38年8月以後始更名「綠島鄉」,並沿用至今。
綠島為一火山集塊岩構成的島嶼,環島長約20公里,四周為裙狀珊瑚礁所繞。因為綠島土質屬棕紅壤土,每年春夏之際,強勁東南風帶起漫天海水,致其迎風面草木全為之枯黃,十月之後東北季風肆虐,七級以上強風挾帶海水而起,草木更如祝融橫掃,一片焦乾枯黃。加之山頭間紅土裸露,船隻由海面上經過,遠望有如火燒之島故命名之(蘭嶼因具有相同土質而有紅頭嶼之稱)。
關於火燒嶼或火燒島之名稱由來,可見於數部歷史文獻或民族誌,如最早的《台灣府輿圖纂要》(嘉慶十五年、1810年)及其後的《台灣采訪錄》(道光九年、1829年)與《台灣古蹟概覽》(林衡道口述、陳秀芳筆錄 2000)。然而,史籍中,綠島亦曾被稱為「尚仔嶼」(康熙卅五年高拱乾《台灣府志》)、「雞心嶼」(如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與王瑛《重修鳳山縣志》)、「南謐東嶼」(道光許洪磐《台灣府方輿考證》)。
【詳全文】▲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