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讓世界看見Taromak:「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開展感言

博物館頻道

  神聖空間裡的美好相遇:「Sanga—飛舞的勇士」展演中的感動經驗

博物館頻道

  一場精采的異程接力:「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佈展觀察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66期 2014.1.1

一場精采的異程接力:「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佈展觀察

文‧圖/謝景岳

  相較於勇敢且受人尊敬的Sanga其獨立為使命、榮譽而奔跑,「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的佈展過程,更像是一場傳遞與凝聚眾人信念的異程接力。

起跑


利用自製的保麗龍切割器製作展示模型。

  近年來,對於資源社群(Source Community)文化詮釋權的尊重,已然成為博物館工作者在面對新博物館學(New Museology)思維時最深刻的理性反思與感性轉變。而這一用說的很容易、用想的很無力、用做的則很吃力的理念,則在「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的佈展過程中,完整地獲得實踐。

  從規劃階段策展人確立將詮釋權交給Taromak(達魯瑪克)部落的那一刻起,包括展示主題的訂定,以及展示內容的確認,策展團隊均實踐出臺灣少有卻應有的尊重態度與作法。舉例來說,確認展示主題的過程裡,策展人經過一連串田野調查,讓部落文化核心中重要的代表如:鞦韆、百合、會所、蝴蝶及dawding(跑步報訊導鈴)等主體與脈絡一一浮現,進而釐清了諸多文化內涵的本質,且在部落族人的討論與同意下,最終確認了Sanga精神的重要意義。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這種貼近部落、以部落文化核心與共識為基礎的決策過程,讓這一特展在一開始,便站在有力踏實的起跑位置。

交棒

  Taromak族人不分年齡的參與,是這一次佈展過程中令人感佩的一幕。由於準備期短、經費有限,加上部落族人與策展團隊均想呈現完整的文化精神及意象,因此不論是人力、展示內容或是佈展巧思,均需倚重部落族人在短期間給予最大協助。

  於是,一位位不分男女老幼的身影,齊心協力穿梭在佈展空間中,年逾半百的長者、請假來幫忙的上班族以及男女青年團成員們,每個人手上或拿著釘槍、或繫著手工製作的花草與蝴蝶、或在堆高機上綑綁繩索、或裁切製作特殊的展示櫃架、或開車載著器材展品往返於部落與博物館之間、或位居幕後居中溝通協調,這一幕幕行動除了代表族人的文化認同與歸屬,亦是他們對於部落事務的熱忱與責任的表現。

  值得註記的是,部落族人加上博物館策展團隊的組合,並未出現合作與默契上的距離,相反的,他們就像是合作多時的朋友一般,在一棒又一棒的交替當中,合作無間,急起直追那即將到來的開幕日。

衝刺


達魯瑪克女青年團成員協助布置鞦韆。

  佈展,除了考驗執行者是否有能力落實紙稿之間的創意之外,亦考驗執行者能否因地制宜,發揮計畫之外的臨場創意,讓展示規劃在具象化之後,更精準地符合文化主體的精神與規範。

  本次特展,部落族人與策展團隊想要呈現的有:五座高4公尺以上的木雕、四根近5公尺刺竹所製作成的鞦韆、一座部落守護神的意象模型、一組放置dawding(臀鈴/跑步報訊導鈴)的木架、以樹葉和花草所拼貼出的巨型自然意象,以及一隻隻用於裝飾鞦韆與自然意象手工製作出的美麗蝴蝶。這還不包括12組展櫃及其展示物件、6組說明表板的內容、4組多媒體影像背後的剪輯後製和1組入口主題裝置,這複雜也繁雜的目標與過程,有不勝枚舉的小故事,能讓人在感動之餘,也感佩當下面臨挑戰時的智慧。

  舉例來說,為了製作出部落守護神的展示意象,方法上必須借助保麗龍切割器來形塑切割出其模樣,在臨時找不到切割器的停頓狀態,很快地被臨時裁切出的木架、鋼絲中抽出的鋼線以及從外借調的電源供應器所組合成的手工切割器所突破。此外,史前館策展同仁為了讓Taromak簡介的輸出表板具備更好的觀看角度,亦臨場拾起工具,完成了這一細瑣、卻能讓展示更為貼近觀眾的修正工作。

  所謂的典範,所指涉的或許不僅是經典且歷久不衰的模式與成果,亦是集合眾人心力且相互學習,並共同認定其回憶之美好的過程。Taromak與史前館合辦的「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似乎便是部落文化傳遞與博物館治理的交會中,或可稱為典範的模式、成果與回憶。

註:Sanga指稱履獲救災、跑步最快殊榮的勇士。唸法為sa-nga,漢字發音近似「撒納」。

(本文作者為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博士生、「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協力者)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