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硬體(祖屋柱)重建v.s.軟體(Kakita’an)重建:「讓靈魂回家」太巴塱文物歸還事件觀後反思

博物館頻道

  從典藏物件到詮釋平台的博物館改變:一位典藏工作者看「讓靈魂回家」紀錄片

來自部落的聲音

  關係的牽動、權力的牽引:「讓靈魂回家」觀後感

博物館頻道

  旅程的盡與無盡:物的故事在於行動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博物館花絮
 

  7/19(五)上午11點,史前館大廳舉辦『訊息棒:澳洲都市原住民認同』特展開幕式,由臺東縣海端鄉馬瑪瑪部落永續發展協會布農族部落兒童的傳承文化演出展開特展序幕。帶著稚嫩臉龐的學童們,藉由傳統歌謠尤其是傳承祖先的報戰功及八部合音演出,讓來自國內外的與會者為之動容。

  史前館館長張善楠表示,感謝各界協力與促成,謝謝澳洲辦事處極力爭取這個展覽來到臺灣,並且與本館合作,期待透過這次的特展,能夠延續本館與原民會、與澳洲辦事處之間良好的合作互動關係,共同深化南島語族間的文化藝術交流。

  澳洲辦事處洛曉明代理代表表示,如今澳洲原住民依據世界最古老的文化傳統所創作的藝術作品,深受澳洲國內外人士的喜愛,然而許多澳洲原住民已從傳統土地移居至都市,這也改變了他們的文化脈絡,展覽中的許多作品描繪了他們的失落和被剝奪,同時也正面展露出原住民的文化認同是多元且栩栩如生的。

  原民會主委孫大川於致詞時表示,有關都市原住民的文化認同及經濟生活等各方面議題,是原民會相當關注的議題。希望藉由本次「澳洲都市原住民認同特展」,可以帶給臺灣原住民族思考都市化及文化變遷問題時更多的省思,也提供更具幽默感或超越性的觀點,為面對都會生存跨文化經驗,提供更多的活力養分。

  展覽期間,史前館除安排各項講座與活動,也結合為本地文化努力,不管是促進交流、堅守傳承或臺 東認同、守護家園、發展在地產業等等的12個特色館舍與店家合作夥伴,憑兩張「史前館門票」到合作店家消費或館舍參觀,即可享有各式優惠或者小贈品。相關訊息可至特展網頁與臉書粉絲專頁「訊息棒!」洽詢。


文/邱瓊儀
圖/林頌恩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56期 2013.8.1
 

  88父親節快到了,在這裡跟天下的爸爸說聲父親節快樂!!在歡度節慶時,也不要忘了八八風災的重建與復健仍在持續進行,我們可以從各自的能力、專業與態度來做些甚麼匯聚在一起,這需要我們更多的反思與行動。

  1958年一場颱風,吹倒了太巴塱部落的祖屋,柱子因此搬到了中研院民族所,成了收藏品。在多年之後,在部落面臨許多變化之後,部落年輕人如何展開一場把祖靈從柱子裡頭迎回家鄉的行動。這當中牽扯了許多互動,具體而微呈現在胡台麗老師這部得獎影片「讓靈魂回家」,隨著影片在各地的播映與座談,也在許多地方引起不同背景的人們討論與迴響。

  每一年的8月1日是臺灣原住民日、8月10日則是國際原住民日/世界原住民日,博物館人如何以思考與作為看待及回應部落、文物收藏、歸還行動與博物館之間錯縱複雜的關係?本期四篇強強滾的專題文章,帶您來看見博物館人的看見。

 
 

硬體(祖屋柱)重建v.s.軟體(Kakita’an)重建:「讓靈魂回家」太巴塱文物歸還事件觀後反思

文/黃郁倫‧圖/胡台麗攝影提供


電影海報

  「讓靈魂回家」是胡台麗導演2012年的紀錄片作品,影片簡單介紹如下:

  花蓮阿美族太巴塱Kakita’an祖屋柱子上的圖紋講述著部落的神奇傳說,1958年大颱風將祖屋吹倒後,這些柱子被搬移到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收藏。近十年在太巴塱年輕人的積極推動下,透過女巫師的媒介讓Kakita’an家族和村落代表與柱中祖靈接觸、對話,最終將祖靈請回並展開祖屋重建。在外來宗教影響、土地所有權爭議與複雜的部落文化生態中,年輕人夢想找回祖靈並進行文化復振卻遭遇許多困難。85分鐘的影片記錄了傳說與現實、可見與不可見的交織,記述特殊而動人的歸還與重建事件。(關於影片請見:http://returningsouls.pixnet.net/blog

  影片主要是由一則事件引起,而延伸出關於博物館、文物、部落、宗教、政治等當代和變遷的討論。因同時涉及博物館以及部落兩方,所以在映後座談安排上,除了邀請胡台麗導演進行座談以外,我更貪心地邀請博物館代表:研究典藏組負責民族學典藏工作的同事方鈞瑋,以及部落代表:具原住民地方文物館經驗及專業的布農族青年馬田,兩人同時來擔任與談人。

詳全▲TOP

 
 

從典藏物件到詮釋平台的博物館改變:一位典藏工作者看「讓靈魂回家」紀錄片

文/方鈞瑋‧圖/胡台麗攝影提供


有一個歷史事實是確認的,那就是Kakita’an家屋在颱風後傾倒,在這樣的情況下,民族所人員將屋內的重要木雕柱運回民族所。然而,關鍵點卻在於這個舉動是否經過同意?經過誰的同意?

  「讓靈魂回家」,這是一部記錄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一群阿美族人進行的文化復振工作,整部影片記述以Fuday為首的部落青年到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商談歸還於1958年因颱風吹倒而後輾轉收藏到民族所博物館的7件Kakita’an雕刻木柱開始,到後來迎回祖靈、重製木柱、重建Kakita’an的整個歷程。

  整體而言,影片的敘事軸線相當清楚,內容相當豐富且多層次。從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整個事件與博物館(我們或許可以稱為文物蒐藏單位)、研究機構、國家治理、地方政治、土地以及基督宗教等種種力量,在不同時期彼此間的拉扯、互動與角力過程。我相信,一部好的紀錄片,其重點不只在記錄而已,更能引發議題,讓大家能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換,同時獲得進一步的反省機會。

  我在史前館的這段時間以來,主要工作都是環繞在館藏民族學藏品而展開,臺灣原住民的藏品正是民族學典藏中主要的蒐藏範圍。一開始我從典藏管理與維護工作做起,然後逐步進入到蒐藏的領域。近幾年來,更進一步思考蒐藏與典藏之間的關係,並逐漸關心與博物館民族學標本蒐藏的相關議題。我以下的分享,也將主要環繞在「物與人」、「博物館與源出社群」這樣的主軸而展開。

詳全文▲TOP

 

 

關係的牽動、權力的牽引:「讓靈魂回家」觀後感

文/馬田(AMUR)‧圖/胡台麗攝影提供


電影於中研院發表的宣傳海報

  有幸受邀至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分享胡台麗老師製作的「讓靈魂回家」紀錄片觀後心得,我個人非常敬佩胡老師運用影像做為文化研究與提出觀點的精神與付出。在此也感謝郁倫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藉由擔任與談人的角色,事先邀請海端鄉內從事文化工作的長輩,於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內一同觀賞這部紀錄片,並簡單進行討論,聽到不少屬於地方的觀點。

  這部紀錄片主要以太巴塱阿美族Kakita’an祖靈屋的重建作為敘述軸線,影片拍攝與製作時間長達8年,在這麼長的時間之下,Kakita’an祖靈屋的重建自然牽引出許多部落當代的議題,例如博物館與部落的關係、文物的回歸、地方政治的衝突以及部落文化變異等等,這些在影片的鋪陳中也都有清楚呈現。

詳全文▲TOP

 

 

旅程的盡與無盡:物的故事在於行動

文/盧梅芬


太巴塱祖祠內部木雕(鈴木秀夫編,1935,《臺灣蕃界展望》,頁89)

  1970年代美國原住民運動中的文物歸還運動(repatriation movement),是極受國際矚目且最響亮的文化權利訴求運動,陸續促成1989年《國立美洲印第安博物館法案》(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Indian Act,簡稱NMAIA)及1990年《美國原住民墓地保護與文物歸還法案》(Native American Graves Protection and Repatriation Act)。1970年代的文物歸還議程,主要是以「還V.S.不還」、「掠奪、盜竊者V.S.被掠奪者」、「殖民者V.S.被殖民者」、「國家V.S.部落」等二元對立的方式,做為政治策略或行動。隨著各種歸還實例的展開,務實的協商與不同案例的應變處理,則逐漸超越二元對立的思考。

  胡台麗教授的紀錄片「讓靈魂回家」是超越二元對立思考、分析與反省更細膩的文物歸還議題的權力關係與實踐方式的最佳教材:從「部落期望文物從博物館回歸」這個起點,可以思考:誰代表「部落」,背後的論述啟動者、整合者;「回歸」,從實體的物的歸還到替代方案的思考與協商;從什麼脈絡與角度評析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當年(1958年)運回(擁有)文物的正當性等。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這個暑假,我們推出專屬於夏天七、八、九月的「夏立方:史前館夏日行事曆」,surely fun!sure for fun!2013年「夏立方」,主打暑期展覽,推出DIY、講座、繪本導讀、影展、特別規劃等,讓你再也不會錯過每天精采好活動!
1. 「夏立方」整合史前館暑假期間展覽、活動、講座等資訊,方便快速一覽。
2. 官網提供PDF電子書檔案,歡迎下載使用並隨時上網更新。
3. 如有列印需求,可選擇所需版面列印即可。
4. 依照喜愛的主題,好好安排到館參觀+參加活動的日子,過個有意思的暑假!

特展:

  • 土理土器──臺灣史前陶容器特展
    時間:101年12月14日至102年9月15日
    地點:本館第四特展室(特展網站
  • 第一屆臺灣原住民族青年藝術節──南臺灣原住民青年技藝創作展
    時間:102年5月31日至103年9月15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訊息棒──澳洲都市原住民認同特展特展粉絲頁
    時間:102年7月12日至103年8月25日
    地點:
    本館
    第一特展室
  • 遇見大未來──地球環境變遷特展
    時間:101年8月9日至103年2月9日
    地點:本館第三特展室
  • 蛇年特展
    時間:102年2月6日至103年1月19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宏館新藏特展
    地點:B1宏館新藏展覽區
    (特展網站)
  • [巡迴]海角樂園──國際攝影展
    地點:日暉國際渡假村B1

近期活動: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夜遊史前館,夜宿玻璃屋』開始報名囉!!!
    時間:102年7月27日 ~
    102年8月31日
    我要報名相關訊息
  • 主題講座:小部落X大縮影:臺灣原住民的當代社會處境與奮鬥
    時間:8/03(六)10:00-12:00
    地點:六十人教室
  • 主題講座:文史能量X記憶認同:部落文史知識生產的十全大補丸
    時間:102年8月5日(一)10:00-17:00
    地點:視聽中心
  • 主題講座:國際串聯X在地凝聚:原住民青年的療癒與再認同
    時間8/10(六)14:00-17:00
    地點:六十人教室
  • 主題講座:離散與定根:離鄉情境的文學療癒
    時間8/16(五)14:00-17:00
    地點:六十人教室
  • 主題講座:藝術介入空間X 社群認同儀式X 土地耕耘抗爭:這是我們共同在乎的家
    時間8/24(六)14:00-17:00
    地點:六十人教室
  • 其他所有活動相關資訊
  • 教育資源中心
    【訊息棒特展親子活動】
    以澳洲原住民點點畫元素,進行各式各樣藝術創作DIY。
    8/08(四)10:00-16:00 圖騰花花──父親節特別版明信片
    8/11(日)14:00-16:00 點點點藝術馬口鐵筆筒★
    【繪本導讀】
    8/18(日)10:00~11:00│ 活動免費‧本活動由故事媽媽熱情導讀,透過繪本的精彩內容,讓小朋友們喜愛閱讀,同時從小培養看書的興趣。
    【動手動】(更多訊息)
    8/4、8/25(日) 14:00-16:00 | 第四特展室
    土理土器特展─陶土捏塑DIY(素面或繩紋陶罐) :以泥條盤築的古老方法製作迷你陶罐,再學史前人加上繩紋喔! 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23、592
  • 免費‧本活動由故事媽媽熱情導讀,透過繪本的精彩內容,讓小朋友們喜愛閱讀,同時從小培養看書的興趣。
    手作の疼惜廢物利用雖然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你真的會廢物利用嗎?只要再多一點點的創意,看似無用的生活垃圾,就可搖身一變成獨特的裝飾品。(更多訊息)
    【暑假特別企劃】
    愛地球大作戰護照──蓋婭電影院及2013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
    免費。不需事先報名,索取「愛地球大作戰護照」收集「蓋婭電影院」戳章還可憑章索取獎品或是核發環境教育研習時數喲!(更多訊息)
    打卡換贈品從102年8月9日至103年2月9日止,只要參觀「遇見大未來-地球環境變遷特展」打卡關鍵字「史前館遇見大未來」或「史前館愛地球特攻隊」,即贈精美禮品,請向遊客入口大廳人員出示臉書打卡頁面,乙帳號限換乙份禮品,限現場領取。

  》卑南文化公園

  • 歡迎報名!102年度 「坐在卑南談天說地-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工作坊」
    有興趣的民眾一起參與這場的精采對話。本工作坊完全免費,名額有限,詳細報名辦法請參閱【附件:2013坐在卑南談天說地-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工作坊報名簡章】 (更多訊息)
  • 卑南山下音樂會-西洋管樂與原民部落歌謠的管聲和鳴
    活動日期:2013/08/03(六),下午3:20-6:00 在夏日午後的蟬鳴與微風之中,一起坐在草地上聽音樂吧!一年一度的「卑南山下音樂會」,今年持續邀請在地原住民族部落、歌手及藝文團體共同參與演出,藉由音樂交流和戶外草地情境,讓民眾瞭解並欣賞在這塊生存土地上的多元文化。 (更多訊息)
  • 行政院廣告土石流防災3大訣竅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mpnews.php

102年7、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