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寫歌的陸爺爺─陸森寶/林娜鈴
baliwakes
森寶一郎
陸森寶
1910-1988
普悠瑪部落卑南族
|
對於族人的歡喜悲愁
陸爺爺總能靈敏的體會
他常說
撫慰心靈最好的方法
就是讓人們唱出心裡的感受
於是
他把族人的點點滴滴 用歌記了下來
讓感動的人 再去感動其他的人
陸森寶出生在日治時期的台東廳卑南社(位今台東市卑南里一帶,亦今卑南族普悠瑪(南王)部落的前身)。父母親皆是世居的卑南族人。由於父親早逝,年少時期的生活多仰賴親人的資助,及部落族人的支持。這些生活的經驗對陸森寶人格的形塑不無影響,他總是抱持知恩、感恩的情懷,惕勵自己努力學習,回饋大家對他的愛護與期望。
求學期間不只功課和音樂成績好,運動方面也有傑出的表現,連續多次打破自己所保持的台灣中等學校400、800、1500公尺競跑大會紀錄;亦曾獲得鐵餅、標槍等五項首獎;利用假期開始參與文化記錄及探查的工作,台北帝大言語學研究室在卑南社的傳統神話調查工作即有他的協助翻譯、記錄。
陸森寶在台南師範學校唸書的時期,開始接觸現代音樂的訓練,非常熱衷於鋼琴的彈奏。當時日本學生在學習上享有絕對的優勢,平常時間根本輪不到自己練琴,於是便利用晚上潛入琴房苦練。校長知道這事並瞭解情況後,特別在週日開放琴房讓陸森寶使用。
由於他的努力,在校期間曾經得到全校鋼琴比賽冠軍;也曾擔任過學生代表,以鋼琴演奏曲饗宴前來參訪的日本天皇之弟。校長特別介紹說:「他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漢人,是真正的臺灣人!他的能力比一般人強,他的名字叫 baliwakes (巴利瓦克斯)!」
baliwakes 是陸森寶先生的卑南語名,一直到初任教職,使用的都是這個名字。1939年(昭和14年),台東廳為紀念日本建國二千六百年而計畫為全廳原住民族改名,至昭和18年,台灣原住民全面改為日本姓名,陸森寶即在此時改日本名為「森寶一郎」。又,台灣光復翌年,1946年
(民國35年)行政院公佈《修正台灣省人民回復原有姓名辦法》,此後三個月內,台灣原住民族全部改為漢姓漢名。陸森寶自此開始使用漢名。
教職退休後,即致力於母文化的傳揚與延續。他一生中創作歌曲無數,每作歌必以謹慎的態度,仔細推敲、考究歌詞的意涵;不厭其煩地請教部落耆老及擅長傳統歌謠的胞姐,為要將傳統文化的精髓留給後輩子孫們。
他的創作記述著對於祖先土地的孺慕與敬仰,希望藉由歌曲的傳唱,族人可以永遠記得祖先的事蹟與恩澤,如「頌讚聖山」乃以普悠瑪之聖山(都蘭山)為主題,敘述祖先登高望遠、拓展視野的智慧,並藉都蘭山佇立東海岸的英姿美名,做為告誡子孫維護好名聲的榮耀;「海祭」則是紀念傳說中祖先從蘭嶼島帶回小米種子的由來,希望族人不忘祖先的恩澤。1960年代羅馬教宗宣佈全球各地教會本土化,可以自己的語言祈禱、唱歌,不用再唸唱拉丁經文。陸森寶自此開始致力於教會聖歌的創作,他以族語創作許多風格獨特的天主教聖歌,促成日後卑南族天主教友不分部落都會吟唱他所創作的聖歌。他同時也關心發生在這個族群裡的每一件事情,即使平凡如:鄰家小女孩的出嫁、部落青年出征、田間稻米成熟、族人房子落成、婦女家政班成立等;對於部落族人而言,他的創作是親情與關懷的流露,也是族人生活的寫照。
《懷念年祭》
我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
我無法經常回家探望父母與親朋好友。
但是我永遠不會忘記與家人相聚的溫馨日子,
母親為我編織新鮮的花環,
讓我盛裝參加在集會所的年祭舞蹈。
陸森寶的歌曲,不僅是普悠瑪部落族人重要的共同記憶,也流傳到卑南族各個部落,成為卑南族人共同的歌曲。民歌運動以來,他的代表作「美麗的稻穗」就已廣為人知。近年來隨著「原舞者」在部落的文化採集與金曲歌手陳建年、紀曉君演唱他的作品,陸森寶的歌曲更是膾炙人口、備受肯定。不管是聽或唱他創作歌謠的人,無不對這位默默付出關懷、推動部落文化的長者,懷抱著追思與悼念。
參考資料:
1. 公共電視─請問貴姓 http://www.pts.org.tw/~web02/name/p6.htm
2. 陳光榮口述翻譯,胡台麗整理〈卑南族─卑南民歌作家陸森寶創作作品集─作品集索引〉原舞者參考資料,收錄在 http://fasdt.yam.org.tw/refer/index.html
3. 張照堂編導,《懷念年祭—陸森寶紀念專輯》,公共電視‧台灣視角(九),台北:忻智文化公司。
4. 胡台麗(2003),〈懷念年祭:紀念卑南族民歌作家陸森寶(baliwakes)〉《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
p.517-559。台北市:聯經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