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藏品放大鏡
  卑南遺址出土的管形玉器
原住民文化論壇
  未完成的生命樂章─
高一生
卑南文化公園
  穿梭林間的小精靈─
瓢蟲
博物館頻道
  保存小秘訣(一):
認識影響收藏品劣化的環境因子
搶鮮報
   
  編輯語
  本期電子報為大家介紹卑南遺址出土的管形玉器、原住民音樂創作者高一生、文物保存的小秘訣,同時帶大家認識穿梭在卑南文化公園的瓢蟲。  
  史前館之美
 
 
史前館公共藝術:
起跳的頓力系列之一
  博物館花絮
 
 
南島文化園區落腳台東!

行政院游院長於11月13日上午蒞臨本館宣示,已列入五年五千億元「新十大建設計畫」的南島文化園區落腳台東。


  史前館首頁 訂閱電子報  給編輯的話
史前館電子報第23期 2003.11.15 
 

卑南遺址出土的管形玉器/李坤修


方形管形玉器

卑南遺址出土的眾多玉器中,管形玉器算是其中最特殊者。這種玉器呈細長的直棒狀,中空,多以綠色台灣玉製成,外形極似一節節細竹管。因其外形與功能常與通稱的「管珠」難以區隔,所以也被視為一種較長的「管珠」。「管珠」也是管形器物,但長度較短,通常以多件串連成項飾,功能與珠子相同,故名之。但筆者認為卑南遺址出土的「管珠」大多長度不及1公分,與長度動輒達20公分以上的管形玉器功能上恐有很大的差異,故主張以「管形玉器」稱這些較長的「管珠」。

詳全文

 
 

未完成的生命樂章/盧梅芬


高一生(中坐者)在外求學期間回鄉,與親友合影。

高一生原名Uyongu‧Yatauyungana,父親過世被日本郡守收養後,改日本名為矢多一生。「矢多」來自鄒族姓氏Yatauyungan最前面兩個音節yata,「一生」意為鄒族第一位接受高等學校教育的學生。高一生就讀日治時期台南師範學校期間,開始接觸現代音樂教育,非常喜歡彈奏鋼琴;假期中曾協助俄國學者聶夫斯基編寫鄒族語典。畢業後回到當時的阿里山達邦教育所任教,對家鄉的發展充滿了抱負;曾因勸阻鄒族青年參加高砂義勇軍前往南洋征戰,與日本人發生極大的爭執。台灣光復後,擔任當時的台南縣吳鳳鄉(今改名為阿里山鄉)第一任鄉長,直到民國四十一年被捕為止。

 

詳全文▲TOP

 
 

穿梭林間的小精靈─瓢蟲/王志遠


錨形瓢蟲
瓢蟲這種小昆蟲不管是大朋友或是小朋友應該都很熟悉吧!不管是鄉野林間或草叢都不難發現牠的美麗身影。有些身材非常迷你,體長還不到0.5公分呢!短小的頭部常常縮在前胸背板下側,因此不易被發現,半圓形的身軀亮麗的色澤,搭配著外觀點點斑紋,十分醒目亮眼。而表面這些斑點或是花紋,也是昆蟲學家為瓢蟲命名時的依據,例如有六個條狀斑紋就叫六條瓢蟲,有七個斑點就叫七星瓢蟲,十個就叫十星瓢蟲,是不是相當有趣而且好記呀!所以下次看見瓢蟲時記的要數一數牠身上有多少斑點喔!
詳全文▲TOP
 
 

保存小秘訣(一):
認識影響收藏品劣化的環境因子
/葉前錦

許多收藏家認為自己所收藏的文物或藝術品,除非遭受竊盜、火災或被人蓄意破壞,否則將會永久存在,事實上並非如此。地球上所有的物質都有其特性,會隨著時間而逐漸老化或產生質變,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珍藏的油畫、相片、書本、服飾、織品、珠寶首飾、木雕、編籃、甚至人工合成製品,都會因為外在環境的變化,以極為細微甚至讓人無法察覺的速度在改變,等到人們驚覺其變化時,通常都為時已晚,劣化損傷已經形成,甚至可能到達無法修復或復原的地步。

詳全文▲TOP

 
 
  1. 本館徵求研究人員相關資訊。【詳全文
  2. 史前館11~12月份教育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全文
  3. 部落的旋律‧時代的脈動「回憶父親的歌:陳實、高一生與陸森寶的生命樂章」特展展期自92年11月30日至93年3月30日於史前館二樓迴廊展出。 【詳全文
  4. 「山海家園-南太平洋原住民文化特展」展期自92年6月6日至93年1月15日,歡迎蒞臨參觀。【詳全文
  5. 時時刻刻為您服務,24小時不打烊。(電子化政府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臧振華│主編:呂憶皖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