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博物館與社區部落的合作紀實—以卑南文化公園種植小米歷程為例

南島文化專欄

  被召喚的身體:與部落栽植收割小米過程的身體感知與心境轉換

話題‧話語

  節能減碳─你能我也能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07期 2011.7.15

節能減碳─你能我也能

文‧圖/劉少君

活動緣起

小朋友與特展吉祥物阿爆開心合照。


參加低碳臺灣特展開幕的小朋友開心的舉手。

  大家近年來一定聽到許多關於全球氣候變遷、能源安全面臨紅色警戒等等的警告,這些衝擊性的災害事件,將與日俱增並且愈難捉摸……這個世代唯有從自己開始行動,才有可能扭轉乾坤、延續地球生命。

  為了因應全球變遷引發的極端天候、環境驟變等特殊議題,國科會特別在民國100年舉辦「低碳臺灣‧高瞻未來─你能‧我也能」特展,這是個為期一年的超大型特展,第一站今年3月於臺北市的中正紀念堂展出,接著7月就要移師位於臺東市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剛開始知道這個特展時,心裡就很期待,春假期間,我特別北上至中正紀念堂參觀該檔特展。展示內容由臺灣氣候異常的警世意象切入,真實地揭露人類不願面對的真相,感受災難天候以及無可避免的全球暖化問題,並提醒大眾需要立即控制氣溫上升的問題。節能減碳所訴求的不只是樂活、環保,而是更多樣化的能源科技與人人能過的低碳生活。

節能體認

  看完了國科會在中正紀念堂舉行的「節能減碳‧高瞻未來」特展後,我發覺其中很多內容探討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例如人為引起的森林大火、濫砍濫伐和排放污水影響生態平衡,進而破壞了大自然以及生物生存的空間。就像一部短片「地球急診室」,同樣提到地球生態改變、生物種類逐漸減少等問題。還有就是全球暖化造成地球南北極冰層溶化,隨著海平面上升,未來整個臺灣將只剩下高山。面臨世界性危機,環保零污染性的綠色能源成為現代地球公民所重視的課題之一。為了降低地球溫度,並與自然永續共存,我們應該更重視低碳生活,發展替代能源,有效地改善對地球暖化與能源危機的挽救措施,讓地球生命延續。

   知道為什麼我看完展覽以後有這麼強烈的感受嗎?因為這個特展所展示的手法相當用心,它運用許多高科技,讓你深刻體會,過度開發資源使得地球所面臨的發燒狀態。同時也能讓你體驗到投身節能減碳行列後,與自然共生共息的存在感受。在樂活、環保、腳踏車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當全民共同努力創造未來的低碳臺灣時,你是否也不想缺席呢?是的,你現在還沒有強烈感受到地球發燒所帶來的不方便嗎?或者你早有這樣的體認,但是你想讓周邊的朋友也能感受一下節能減碳的好處呢?那就千萬不要錯過體驗這次高科技的展覽。

展示內容

  本展覽規劃四大主題區,分別是:黃區「失控的地球─警覺‧變遷衝擊」、紅區「危機三部曲─面對‧反思未來」、藍區「你能我也能─行動‧低碳能源」、最後是綠區「綠活好好玩─落實‧低碳樂活」,非常適合全年齡層與弱勢族群共同體驗。室內互動式末日大劇場以冰山崩落、海嘯襲擊與土石流滾滾而來的3D模擬真實情境,利用光學/聲音/熱感應刺激等展示手法,喚起身體感官情緒。在衝擊真相的震撼背後,透過主題情境式的互動展示,以穿越家電時光隧道與能源連連看的方式,看見能源真相。此外還有全民動腦激盪的「全民節能減碳」數學建模競賽作品所轉化而成的互動邀戲,呈現科技競爭力與創意,可從活潑新奇的魔術方塊與拼圖遊戲中認識正確的減碳觀念與行動。在日益嚴峻的全球劇變中,讓我們一同發現臺灣優勢,因應低碳未來!

系列活動

  是的,這次低碳臺灣特展很精彩,除了以高科技搭配展覽以外,還與臺東大學原住民數理中心合作,並結合臺東重視節能減碳的環保團體資源,舉辦許多相關系列活動。諸如慈濟的師兄姊們在6月3日到12日的低碳生活行動家,除了讓民眾認識如何簡單做環保,隨身都可動手去做之外,還教大家如何利用廚餘製作酵素。而長榮幼稚園的環保課程成果展示中,最特別的就是由不到八歲的小朋友來當關主解說員,解說製作環保的過程,這讓許多國中、高中的大朋友們驚訝不已,認真聽講學習做環保。此外,還有拜耳環保志工的風電王科學競賽成果分享,這些活動也受到許多前來史前館參與活動民眾的高度評價。

  沒錯,「低碳臺灣‧高瞻未來─你能我也能特展」移展到臺東,還沒正式開幕之前就已舉辦許多受到高評價的系列活動。該特展於7月15日在本館開展,展覽至101年6月17日結束。當然,展出期間將會在本館教資中心舉辦更多節能減碳系列活動。此外還有低碳原鄉行活動,將邀請臺東縣偏遠地區學校實地至本館參觀展場,並進行DIY推廣活動,讓學生親自感受與體驗,達到節能減碳的教育目標。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