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博物館與社區部落的合作紀實—以卑南文化公園種植小米歷程為例

南島文化專欄

  被召喚的身體:與部落栽植收割小米過程的身體感知與心境轉換

話題‧話語

  節能減碳─你能我也能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07期 2011.7.15

被召喚的身體:與部落栽植收割小米過程的身體感知與心境轉換

文‧圖/高育屏

  這次卑南文化公園收割小米之前,受到小米祖靈的指派,選定我成為今年度小米收成的主人家人選,而這是透過卑南族普悠瑪(puyuma,南王部落)傳統的竹占方式所產生的指示。從那一刻起,有些事情產生了變化,我自己與部落的關係以及對於這片傳統領域中神聖且看不見的那位崇敬神靈之間有了更深層的內在省思,因此以第一人稱的觀點〈或身體感知〉,寫成這篇文章來記錄這幾個月的心境轉換,闡述這段跨文化的神靈經驗。

小米成長、收成入倉的重現

  當自己親身體驗這段過程時,尚且還不知道之後會有怎樣的情況,只是覺得在卑南文化公園工作,距離部落這麼近,可是我對卑南族的文化卻只停留在書本的印象而已。所以每當本組研究同仁佳靜告訴我,她打算要進行博物館與部落連結的事情時,總讓我有股熱情一起去加入。今年上半年本組與部落的結合,重點放在遺址公園的場域如何就小米作物連結普悠瑪部落的傳統文化,佳靜敘述了這兩年與部落有關的事情:「去年也在園區種小米,當時沒有特別去照顧,所以被小鳥吃了很多,收成不好。但是也是自從去年開始與部落的人一起,透過教育活動的方式,讓外面參加這次活動的學員到部落實地參加小米除草完工慶;今年則是在園區中種植小米,然後由部落婦女來小米田除草,收成時也希望部落婦女能夠一起。

  我跟佳靜兩人從一月整地開始,試著用身體去感知小米農作的過程。今年三月初也跟著參與普悠瑪部落婦女的重要節日mugamut(註1),過去部落婦女在小米播種後要進行除草、剔苗等工作,於是組成具有「換工」性質的misaur。婦女除草幫團來到園區做農事,一方面是部落種植的小米早已被稻米取代,現在很少人會在田裡栽種小米,因此這一段實作過程對於年輕的後輩族人也是很難得的學習機會;另外,此事被視為是部落婦女共同重視與注目的話題,也有見習的少女一同來學習農事工作,在在強調了小米文化的傳承展現的意味。博物館與普悠瑪部落的關係,也有了不一樣的轉化。

卑南族竹占師拉竹占

祖靈選中之人

  結滿穗的收割日子即將來到,我們擔心小米會在收成前被小鳥吃到不剩,由於小米的禁忌很多,所以特別拜託部落的竹占師為我們拉一下竹占,看看適不適宜在小米上方架上網子。「竹占」是我入境隨俗的一項異文化體驗,也因為這是卑南族與祖靈溝通的特殊儀式,因此我見識到竹占師問事與拉竹占的方式,以及解讀竹子斷裂所代表的含意。有許多小米禁忌應注意的事項,可以透過竹占的方式得到指引。問題例如:需要掛上網子防鳥嗎?能否用鐵罐發出聲響?小米入倉的方式?由誰來入倉等相關問題。竹占需要拉三次,要有相同情況才是應許,有點類似漢人宗教信仰中的擲筊要三個允筊決定事情那樣子。

  這些問題一一在竹占師與祖靈的溝通中,達到共識。網子不宜掛上,聲響也不宜太響亮以免驚擾。最後問到的重點就是,小米祖靈選中我為他們進行收成與入倉。受到小米祖靈欽點的我,在當下知道結果的那一刻,心情可以說是澎湃。因為受過人類學訓練背景的使然,這是一個非常讓人雀躍、新鮮、甚至可以說是求也求不來的經驗,我很重視如何與族人更進一步地「接受」過程,很直觀的進入到田野的方式。自己將有親身的經驗作為分享的材料,發揮在看待不同文化之間的身體經驗上,但其實還有更多的情緒是擔心自己做不好。之後也陸續從部落朋友長輩那裡聽說,我被選為小米入倉這件事情,部落的人會談論著。有時候這種神靈信仰決定的事情,透過此種方式進入到場域中都是一種緣分,從那刻起我深深地這樣覺得。

王長老(左2)與賴長老(右1)指導我進行小米收割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mumu們收割的手法相當熟練。

神聖作物小米

  除草、剔苗過後,小米開始生長得非常茂盛,我和佳靜兩人採輪流利用閒暇之餘到小米田趕走會吃小米的白腰文鳥或斑文鳥,也掛上了發出聲響的鈴鐺,這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經驗。

   小米對於原住民族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傳統的作物,普悠瑪部落的祖先傳說或神話都提及,小米的禁忌何其多。今年卑南文化公園將小米的一整個收穫流程,與部落合作做一個完整呈現,被部落婦女視為是相當重要的一件農事,許多步驟、方式都需要遵循傳統,否則心裡會不舒服。小米的報應會發生在眼睛上,有許多的族人提過或聽過經歷過的事情仍了然在心。

   每每與族人聊天時,他們提到的小米禁忌是如何如何,我常常只聽得懂、卻沒有實際的例子可以參照。當時自己也沒特別去注意這些該注意的事情,心想自己與小米的關係除了小米粥很好吃以外,平常也沒有太多的交集。而事件的轉捩點就是上述竹占的結果,被小米祖靈欽點成為入倉者。 像這樣子直接介入並參與其中的方式,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經驗,既然是小米命定中的人選,那我一定要好好完成入倉任務,絕對不能讓部落長輩有任何心理疙瘩。

收成入倉的過程與 一段身體的獨特感知

  6月16日小米收成這一天,晨間6點天已漸亮,懷著既榮幸又緊張的心情出現,多虧部落的 tangkangkar 長老們(註2),例如賴進生長老總是耐心與逗趣的言語讓我放心,只要照著他的指導去執行這些儀式就不會有問題;又如資深tangkangkar王傳心長老,在他威嚴的外表下,其實是一位善談的長輩。

  以往總是在旁側記的我,這次轉為站在tangkangkar身旁成為他們口中禱念的人,他們向各方神靈說明來意以及我的工作與任務,祈求神靈的力量幫忙。雖然我聽不懂卑南族族語,可耳邊湧進 tangkangkar 口中每句的言語,都讓人感覺就是要心存崇敬萬物自然,鬼魅在界線之內不要干擾作息,以及感恩賜予的作物。開始收成,我在賴長老的帶領下,即將進入小米田收割前,資深 tangkangkar王長老 第一次見到我時,他感覺到我當下十分緊張,因為當時我有一股空前的未知感受,他就叫我先等一下,接著對著我拍拍兩邊肩膀、頭,莊重呢喃地念著祝禱詞。完畢後,那種感覺我想了一想,類似「醍醐灌頂」般的輕鬆,白話貼近的說法是「溫暖而安定」的感覺。

  接著進到小米田,賴長老領著我去挑選要入倉的九株小米,把自己曾沒有做過的農事體驗在這裡徹底實踐了一次。我收割了長得比較好的九株小米,紮成一束放置田中,這是要獻給祖靈的小米束。這個儀式做完之後,由部落婦女從四面逐漸往中間收割,熟練的 mumu 們約莫一個小時就把小米收割得漂漂亮亮,然後攤在陽光下曝曬,為兩天後的入倉作準備。

將小米攤開曝曬在陽光下。

純天然手工打製小米,進行脫穗、脫殼。
稍後將煮好的小米敬獻給祖靈。

  6月19日早上7點 ,小米入倉前要煮一碗這批新收成的小米粥獻給祖靈,而這個煮小米粥的工作,就得由入倉的神靈擇選者來貢獻一下力氣。曬乾過的小米,經過脫穗、脫殼等程序,帶點淡黃色的小米很漂亮,聞起來很香。挑選了大概一碗份量,撿了隨手可拾的木材,用柴火烹煮,並要不停在鍋內攪拌免得底部燒焦,最後將小米煮至黏稠收汁,就完成這碗要敬獻給祖靈與小米祖靈的小米粥。我笑說這碗小米粥什麼都是取決於天然,一定是最美味的食物,因為這是經過天地涵養以及大家辛勤收割汗水與虔誠的心煮成的。

  煮畢後,舀了一碗竹杯份量,王長老帶我拿著煮成的小米粥,來到園區卑南家屋後方的小米靈屋前,接著進行入倉儀式。 王長老是目前部落中還會施行「小米入倉儀式」的tangkangkar,部落另一名 t angkangkar 李連添長老則從旁協助其他事項。重點開始,我持著三顆排列整齊的檳榔,這些檳榔各自代表不同涵義的神靈,雙手跟著王長老的祝禱詞做出迎接的動作,也就是由外而內畫一個弧度。在這個儀式完成後,王長老私下向我透露,儀式執行的過程裡他感應到,祖靈出乎意料之外不需他費太多心力召喚就到達此地。聽到此話的自己,雖然當時沒有太多奇幻感應,但由於親自體驗了小米栽種的勞動過程,有農事勞動的痠痛伴隨了幾天,也有著與部落婦女關係的建立,因此他們開始對我的名字有印象,並會很順口地這樣喚著我「一瓶」(育屏),這樣的經驗絕對是十分獨特且無法複製的。

註1:misaur在完成除草工作後舉辦的慶祝活動,稱為mugamut,意思是小米除草完工慶。

註2:在普悠瑪部落,男女兩性分別執掌不同儀式。主要負責部落歲時祭儀和為族人祈福的男性儀式執行者稱為tangkangkar 。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公園組專案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