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2010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研討會記實

話題‧話語

  拯救地球大作戰─為什麼要節能減碳?

國際頻道

  義大利的古劇場(二)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0期 2011.6.15
 

義大利的古劇場(二)

文‧圖/夏麗芳


龐貝城出土的人與物。

  來到義大利南部,最負盛名的莫過於龐貝了,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7 年宣佈為世界自然遺產的龐貝古城,位於義大利拿波里東南方、維蘇威火山南邊山腳下,是古羅馬時代一座規模龐大的商業城市。西元79年8月24日中午,維蘇威火山爆發,隆隆的爆發聲夾雜著閃電、地震和海嘯,持續了三天三夜,厚重的熔漿與火山灰將龐貝古城埋入4至6公尺深的地底,而就此走入歷史。

  這座城市在地底躺了將近1,600多年,直到1709年,那不勒斯當地貴族開始在這裡挖寶,引起了人們的興趣。18世紀末,那不勒斯國王開始有計畫發掘龐貝古城。此後持續百餘年間的考古發掘,大量工藝品、私宅和公共建築物等相繼出土,其中也包括了2座劇院和1座競技場。

龐貝城的劇場(Theatre & Amphitheatre of Pompeii)


龐貝城大劇院外觀(由舞台後方望向觀眾席)。

龐貝城大劇院內部(宋文薰攝)。

  位於龐貝城南區的大劇院(Great Theatre),建造於西元前2世紀的羅馬形式劇院,利用了土地的自然斜坡來建立劇院座位排層。劇院呈馬蹄形狀,場內分為觀眾席、樂團和舞台3 個區域。觀眾席主要為三個半環形的座位排列方式,邊坡的拱形走廊支援層層排列的席位和上方兩側陽台的出入口。下方位於樂團旁邊的4排席位,特別採用大理石材質的椅面,是特地為城市參議院的成員、樂團和重要公民所保留的。

  中間20排席位部份,伸展至拱形的走廊處。席位的最後一排上升至相當高的外牆部份,在頂部附近,以玄武岩鑿穿圓孔來架設木製桅杆拉伸的天幕設備,用來隔離陽光照射。舞台為12×14米的狹長形式,舞台背景牆用大理石和雕像來裝飾,舞臺後面的狹長房間則為更衣室。劇院在奧古斯(Augustan)時期修繕增建過,因此劇院大約能提供5,000位觀眾席位。表演的作品,可能包括當時最受歡迎的滑稽劇,和以手勢和跳舞來配合音樂的啞劇。筆者兩次造訪龐貝城,只在其外圍匆匆走過,而錯失機會,無緣見到這座大劇院內部的廬山面貌,實屬遺憾,所以也只能以宋文薰先生拍攝的舊照片來填補空白了。


龐貝城小劇院的舞台與更衣室。

  緊鄰著大劇院旁的半圓形小劇院(Small Theatre or Odeon),規模較小,可容納1,500名觀眾,建造於西元前80-75年Sullan 殖民早期。根據發現的碑文描述,它曾經有著展現極好聲學的屋頂設施,可能是表演音樂和吟唱詩曲的一家商業型劇院。小劇院具有典型希臘劇場承載土地自然邊坡的和諧與平衡結構,是大劇院的縮小版,同樣包含觀眾席、樂團和舞台3個部份。

  舞台為2.4×2.7米的狹長形式,舞臺後面有狹長形的更衣室。外牆上與緊鄰座位排的接界處,用數座描繪男性的雕刻柱來裝飾。上層20排的民眾席位區,以樓梯通道分成5個分區。下層接近舞台處的有4排低而寬的席位,則是為城市參議院成員保留的貴賓區。民眾區與貴賓區之間以飛行的半獅半鷲怪獸爪子裝飾的一堵欄杆做為分界。當我經過小劇場時,發現其中有揮汗的辛苦工作人員,腦海竟然湧現出參加的卑南遺址發掘畫面,不禁讓人莞爾一笑。


龐貝城的小劇院與工作人員。
 

  位於龐貝城最東區的圓形競技場(Amphitheatre),大約建成於西元前80年,是經由C. Quintus Valgus和 M. Porcius兩位官員所建造的,他們也同是建造小劇院的官員。競技場長徑135 米,短徑 104米,這座簡單、雄偉的橢圓形競技場,外牆為兩個橋台和圓拱形建築,形成了兩雙和兩單的四個樓梯。場內分成觀眾席和舞台區兩個部分;觀眾席前排座位是保留給重要人士的公民區,中間和高處區位則為其他一般民眾區。競技場欄杆上的石環經常會佇立大型亞麻天幕或是遮蓬來遮擋陽光。

  競技場進行的是角鬥士互相戰鬥的戲碼,所以表演區與觀眾區之間築有一層2米的高牆作為區隔與保護。另外,表演區在一條南北主要軸線上,設有相對立的兩扇閘門。那些搏鬥比賽的參加者,透過一扇門入場與遊行;而戰鬥死亡的或是重傷者,則是通過另一扇門來運送出場,停放在旁側房間內。場內能容納超過20,000個參觀者,這是義大利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古羅馬圓形競技場之一。為了要一睹這座競技場,我丟下了同行的老媽與老姐,偕同老妹以小跑步速度趕到位於最東邊這座競技場。揮汗如雨、氣喘噓噓地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後,又快馬加鞭趕回最西邊的集合處,與家人會合。


龐貝城競技場牆外的雙梯與單梯。

場內南北軸上相對的兩扇門。

  龐貝城中的這三座劇場,目前算是被現代學者稱為設計複雜的劇場,只是一般旅行團通常只會在精華的西南區遊歷一翻,很少會特別參觀劇場。就像筆者於1996年第一次造訪龐貝時,是在馬利納門出入口進入西南區的第8區,沿著龐貝城生活重心的公共廣場(via del Foro)及豐裕大道(Via della Fortuna)的主要幹道兩側為主,一路行色匆匆參觀了阿波羅神殿、宙斯神殿、方形會堂、邱比特神殿、法諾之子家、威提之家、該猶大帝的凱旋門、麵包店以及妓院等處。

  2010年,筆者再次來到龐貝,改由南邊新建入口進入。沿著(Via Stabiana)及豐裕大道(Via dell’ Abbondanza)的主要幹道兩側參觀,仍然是一路走馬看花,匆匆走過東南和南區(約是1、2區)。最後還是回到西南地區的第8區,即龐貝城的政治、宗教和商業建築精華區參觀,然而北區的3、4、5、6、9區,仍是無法窺得其一二。


龐貝城精華的西南區(公共廣場和維蘇威火山)。

龐貝城精華的西南區(阿波羅神殿和維蘇威火山)。

  龐貝古城經歷了巨大的建設過程,發展成繁榮的羅馬城市。然而,參觀龐貝城有點像迷宮之旅,想要在短時間內參觀龐貝城66公頃9大區塊內容,實在是萬分困難。即使是手持地圖、沿著主要街道區行進,但是一旦穿巷走弄後,若無法回溯到正確的原路口,必定會迷路。所以,若想在短時間盡可能找尋參觀點,行前就要詳盡了解內容與地圖,列出主要參觀景點再按圖搜尋,就不至於錯失重要景點了。


龐貝城地圖(南區和東區的劇場)。

參考資料

林玉緒,2008。義大利玩全指南。臺北:宏碩文化。
許文廷,2002。到翡冷翠尋找尊嚴義大利。臺北:旗林文化。
實業之日本社旅遊書海外版編輯部(許懷文譯),2006。義大利─人人遊世界(1),臺北:人人出版。
Brief Guide to Pompeii,2002,Soprintendenza archeologica di Pompei。
Thermopolium of Vetutius Placidus - AD79eruption, sites.google.com/.../reg-i-ins-8/thermopolium-of-vetutius-placidus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技士)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回應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