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廳中的苗族服飾
文‧圖/劉少君
雷山縣橋港型苗族衣飾。
|
在史前館展廳中,展出了一件來自貴州雷公山一帶的苗族服飾。這件展品相當亮眼,因為華麗服飾中透露出織造藝術細緻繁複的工序,同時也反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每位來觀眾參觀到這裡時,都會忍不住的多佇留一段時間。
雷公山是苗嶺山脈的主峰,被貴州苗族視為「母親山」。苗語稱之為「仰翁嘍」(意為深山密林)或稱「翁靠合」(意為雷公腳下的山)。它位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縣境內,海拔約2000公尺。
雷山縣苗族人民世代居住在雷公山區的山腳河谷之間,辛勤耕耘,與自然和諧發展,創造了有別於其他地方的獨特苗族服飾的工藝文化。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在服飾上卻清晰的記錄苗族社會的歷史、變遷等發展脈絡。
雷山苗族服飾的製作工序相當繁瑣,主要包括紡織、靛染、裁縫、刺繡、織錦、製作銀飾、鑲綴飾物等工序。其服飾技藝主要以家戶、村莊之內代代相傳的方式傳承。以往苗族女性從七、八歲開始,就跟著長輩學習傳統服飾製作的全套技藝,到了十五、六歲,已能掌握基本的製作技藝時,便與左鄰右舍的姊妹們互相切磋、學習,以提高本身製作技藝。雷山苗族服飾藝術,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由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迎賓盛裝。
|
其一,在表現工藝方面,有雙針鎖繡、縐繡、辮繡、絲絮貼繡等技法,技巧嫺熟,能表現雷山的獨特性;其二,雷山苗族服飾分為便裝與盛裝,便裝主要在日常生活中穿著,盛裝則在慶典、祭祀、婚嫁和走親訪友等社會交往場合中穿著,用以建構和表達社會禮儀;其三就如前文所提雷山苗族服飾的造型和服飾上的各種圖案、紋飾,是族群記憶的載體;最後是展示技藝與財富的特徵,即穿著盛裝出席在重大聚會中,展示了製作者的手巧技藝,也是展現婦女勤勞、賢淑的一種形式,並且透過大量的銀飾以及刺繡,以傳達家庭豐裕的財富。雷山苗族就是透過這樣的展示形式,使得婦女自覺地學習、傳承傳統織造技藝。
苗族服飾上的蝴蝶刺繡圖紋。
|
從展廳的這件展品中,也可以發現蝴蝶刺繡圖紋。蝴蝶紋樣並非苗族所獨有,但與蝴蝶最有不解之緣的卻非苗族莫屬。上古時期的黔東南苗族先民,依「萬物有靈」的觀念下,認為苗族起源於蝴蝶媽媽,在《苗族古歌‧楓木歌》中就述說了蝴蝶生人的故事。到了女系氏族時期,他們認為在生殖功能上,蝴蝶與人類具有共通性,蝴蝶產卵之多繁殖能力之旺盛,被苗民認為是女性生育能力的象徵並加以崇拜。發展到近代,在《苗族古歌‧妹榜留》描述了苗族青年男女響往自由、浪漫愛情的表述;而蝴蝶忠於情侶,一生只有一個伴侶,是昆蟲界忠貞的代表之一。從以上的探討中,我們可以瞭解,蝴蝶紋樣之所以被苗族所鍾愛,在於它象徵著祖先的保佑、多子多孫多福氣,以及自由浪漫的忠貞愛情等等意涵。
從民族學的角度來看,雷山苗族服飾及其織造技藝,在苗族服飾文化及工藝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價值。其一,雷山苗族服飾保留著植物纖維紡織,以及天然染色工藝,並創造了地方特色的刺繡、銀飾技藝等,對現代所提倡的「與自然共存」的環保議題,有其特殊意義和價值;其二,雷山苗族服飾不論在型制上或是圖紋中,透過各種誇張的造型結合,運用暗喻或借喻的象徵意義,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的審美觀。最後要提的是雷山苗族服飾擁有悠久的歷史積澱,又是其社會禮儀的表達、不同支系的識別符號,對研究苗族社會的歷史、規範、以及民族邊界、民族認同與民族關係等議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