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考古探索
  石柱隱藏了什麼密碼?

來自部落的聲音

  分享我們感動的故事─2009白鷺部落maljeveq(五年祭)(下)

來自部落的聲音

 

五年祭帶給我們的成長與蛻變─白鷺部落青少年Maljeveq心得(下)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61期 2009.8.15
 

分享我們感動的故事─2009白鷺部落Maljeveq(五年祭)(下)

文‧圖/安鷺山(陳文山)

第二階段:祭典前置資料調查工作


Maljeveq五年祭籌備會

  在一邊辦理導覽培訓的同時,另外也要收集祭典相關資料的工作,就是所謂的田野調查。所幸2008年11月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曾辦理一場五年祭的座談會,這是為了配合了文物館二樓五年祭特展而辦理的會議。當時特別邀請了各部落頭目或耆老,例如古樓村代表郭純良、文樂村代表羅安吉、白鷺部落代表林時吉等耆老,就自己部落所舉辦的五年祭來做論述說明,所以有了這一次的課程資料,才有概念可以做進一步的採集解說資料來製作解說面版輸出。

  這是我第一次做這樣的田調工作,但是最後要做出讓人看得懂和讓人想去看的解說輸出,這中間又是一門功夫,這個工作必須由專業而且有經驗的人員協助,所以就依靠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頌恩姐與設計師冠廷兄的幫忙,在這個過程我學習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對於以後收集部落遷移史與故事的整理也都會有幫助。在田調的採集過程中,田調受訪對象林時吉耆老很多協助,讓這次工作得以順利完成,也使學員有更多更好的知識可以解說與呈現。

第三階段:祭典前置佈展過程


家族史課程

  離祭典主祭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部落青少年也開始放寒假,工作也越來越多。由於本次規劃的展示區域蠻大的,從文物館延伸到部落裡的祖靈祭場、宗長石板屋、各工藝家、雞母珠保育解說區、部落產業賣店等等。佈置的工作與環境整理,就必須由全部落的族人來協助完成,所以我們所共同完成的工作計有:祭場大門沿路100公尺到祭場觀禮台、祭場旁解說區、茅草指示牌、文物館外涼亭加蓋茅草等。

  另外青少年所參與的佈置工作有:大門牌樓貼字、觀禮台貼字、祭場旁解說牌佈置、石板屋貼字、活動旗幟懸掛、祭典DM折頁發送、文物館展場佈置等工作,大家都是以互助團結義務來完成工作,因為這是部落的大事,五年才舉行一次,相信祖先和上帝會賜予我們更大的福氣。

第四階段:青少年上戰場前進行導覽操作、演練、綵排


導覽培訓課程

  要做的工作越來越多,青少年的凝聚力也隨之越強。一直陪伴在旁的淑華姐,先規劃分組,設置了組長組員,其中有祭典組(負責祭場和解說區的範圍作解說)、石板屋組(負責宗長家與外部等區域作解說)、館內組(負責文物館內一、二樓各展示空間的解說)、館外組(負責文物館戶外刺球架的區域,解說刺球竿、刺球架、福球的採集、製作技巧等流程之解說)、機動組(負責部落內工藝家、雞母珠培育區、農作賣店等景點之解說),讓每個青少年分配到適合的位置來學習和發揮,並讓他們進行實地演練與沙盤推演,因為青少年要解說的對象可能有漢人朋友、部落族人、甚至比我們更了解的文史工作者和老師等對象,但是在我的看見是這群青少年用誠懇和熱誠的心,以自己的文化來詮釋解說自己的文化,是最好也不過的事情。況且現在還有部落的青少年願意擔任如此困難的工作,讓人真的很欣慰。

第五階段:祭典期間的參與及呈現成果


青少年導覽五年祭的展示內容

  祭典第一天,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童春發到了祭典現場回應說,他覺得這樣的結合方式,部落的文化資料能被建立起來很好,他的鼓勵跟肯定讓我們覺得很高興。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感謝部落林時吉、李百花、楊麗英等耆老的指導,更感動的是青少年的參與和淑華姐、淑芬姐、文正兄(漢人朋友)的陪伴。大家不但要犧牲春節假期,要擔任祭典工作人員、要佈置所有規劃到的區域、還要解說導覽給來訪的朋友,青少年更要穿著一、二十公斤重的傳統服飾跑來跑去,更厲害的是天天要展演給大家看,給部落的人看,尤其感動的是這段期間沒有人缺席,也沒有人說累。

  青少年的賣力表現,獲得許多人的肯定。更恐怖的是,還有佳冬鄉的漢人朋友在祭典期間五天內就來了四天,並且每次來都會帶自己親手做的點心給青少年吃,因為青少年的凝聚力讓他們感受到了部落的迷人之處。也有東港的漢人朋友,五天內就來了三天,第一次來只有一個人,第二次來就帶了二十幾個人,第三次來就帶了三十幾個人來,感謝他們對部落的支持。

  我也會告訴部落的族人們,部落文化存在的意義在哪裡?是要使人向善,使部落更團結,更有向心力。後來許多的耆老很感動的說,這次五年祭因為青少年的參與,他們看到部落的文化種子真的在發芽,正在茁壯當中。我更期盼這就是我們要的道路,甚至可以走得長長久久~~

(作者為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駐館規劃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黃國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