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考古探索
  石柱隱藏了什麼密碼?

來自部落的聲音

  分享我們感動的故事─2009白鷺部落maljeveq(五年祭)(下)

來自部落的聲音

 

五年祭帶給我們的成長與蛻變─白鷺部落青少年Maljeveq心得(下)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61期 2009.8.15
 

石柱隱藏了什麼密碼?

文/楊淑玲‧圖/邱千容繪


圖一

月形石柱的調查檔案

  「月形石柱」是卑南遺址唯一仍留存在原地的史前遺蹟(如圖一),因形似半月被當地人賦與美麗的傳說而得名。「月形石柱」高度約4公尺,由板岩材質製成,由於卑南遺址當地並不出產板岩,要取得這類石材須到較遠的中央山脈,所以如何搬運下山或是否以水力運載就成了一個難解之謎?

  當卑南文化人將「月形石柱」辛苦豎立起來,而且經歷至少三千年的時間仍然屹立不搖,不禁讓人想到它是如何被立起來的,又為什麼要這麼大費周章豎立重達數百公斤甚或上噸的巨大石柱,它想要傳達什麼訊息?


圖二

  翻開過去的研究檔案,曾經有日本的人類學家記錄立在卑南遺址上的石柱位置(如圖二),也有人提到卑南遺址上曾經存在了數不清的石柱,高約1.8~4.55 公尺,(金關丈夫、國分直一,1979)這些石柱除月形石柱外,其它石柱都已不見蹤影,經過舊照片(圖三、四)和實際踏查結果,目前仍可見到殘存根部的石柱有4塊,其中有2塊位在考古現場的發掘坑中,另2塊位在考古現場和王宅之間的農地上,這些石柱的高度已不可考,但它們的方向卻都一致為北偏東30°,而且它們和相距較遠的月形石柱之方位也只差了1°(月形石柱的方位為北偏東29°)。試想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時空,在一片蒼茫的大地上,豎立石柱的方位能如此精準到如同現代科學儀器量測的結果,其技術簡直像施了魔法般神奇。為什麼需要豎立這麼多的石柱,又為什麼它們要朝同一個方向呢?


圖三

圖四

解開石柱密碼:《北偏東30°》、《圓洞》

  石柱從1896年被發現至今,震驚了考古學界,也引發許多學者對石柱的研究興趣,其中大部份學者認為石柱的用途和建築有關,一直沿用至今的說法仍有人將石柱視為房屋的山牆或樑柱的一部份,但石柱身上的密碼清楚顯示:《北偏東30°》。經過比對,證實石柱和史前建築基址的長軸是相互平行的關係,假設石柱所在的位置是房屋內部,那將造成屋身過高,同時石柱的軸向也不符合山牆或樑柱的方向,所以此種說法無法成立。

  既然石柱和房屋都是朝著東北─西南向排列,以卑南遺址依山面海的地理位置,房屋應是面向太平洋的方向,當太陽從海平面上升,陽光會照射到房屋和石柱,這顯示了石柱的另一密碼可能和太陽有關。尋著這條線索,不禁讓人想到太陽和石柱到底存在什麼關係?太陽每日的升起落下代表了白天和黑夜的循環,那為什麼還要再特別豎立石柱以彰顯太陽的升降呢?又為什?方位要在北偏東25°~30°之間呢?

  從圖三的石柱影像中,我們思考著:《圓洞》是不是它的另一個密碼?圓洞位在高大石柱的最上端,我們想像太陽光直接射入洞內的景象,是否會在某些特定的季節或固定的時日發生?經過初步觀察,我們做了一個假設:石柱可能會在季節變化或特殊的日期,如夏至或冬至時發生這樣的景象,所以我們在夏至和冬至這二個節曆進行觀察,發現太陽光線會出現在冬至直接射入洞內或在夏至逐漸隱沒不見的現象(圖五、六,邱千容繪),這意謂著石柱可能具有觀察年曆的用途?或許依目前初步的資料研判石柱可能作為天文觀察的工具。但這樣的觀測需要更科學的方法加以驗證,才可能獲得解答。


圖五、六

 

 

 

唯一的「月形石柱」會不見嗎?


圖七

  石柱群曾是卑南遺址上壯觀的「石林」,如今卻僅殘存唯一的「月形石柱」,現場遺留可供調查的線索已幾乎不見了,我們擔心「月形石柱」這條線索最後也會面臨毀損的命運,所以在此呼籲大家一起來保護它,目前在本館的網站(http://www.nmp.gov.tw)已可上線見到它的模樣。最近主管單位文化建設委員會也由其下部門的專家為「月形石柱」做了總體檢,希望它能夠活得長長久久。歷經歲月洗禮的月形石柱在經過繁複的修復後,(圖七)挺拔如昔,希望大家有興趣,可以來認識它,或進一步來研究它。

參考文獻
金關丈夫 國分直一
1979 〈臺灣東海岸卑南遺跡發掘報告〉,《臺灣考古誌》:98-126。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鄭漢文
2006 卑南文化之教學資料及學習單,載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網站(http://www.nmp.gov.tw/beinan06-4.html)。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黃國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