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再一次的攜手共行-「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暨130年紀念活動」

博物館頻道

  「公開的密室」文物典藏環境因子(二)微生物篇

博物館頻道

 

金馬‧都蘭‧Suming和Pakalungay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58期 2009.7.1
 

「公開的密室」文物典藏環境因子(二)微生物篇

文‧圖/史前館


青霉

微生物破壞─文物長霉了

  微生物破壞是指有害性的細菌與真菌 ( 通稱霉菌 ) 對文物產生的危害,這是台灣文物保存棘手的課題之一。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年平均溫度為23℃,相對濕度為80﹪,這樣的溫濕度特性是助長霉菌等微生物滋長的溫床,使得文物常面臨霉腐、霉斑等微生物破壞的威脅。

文物為什麼會長霉?

  霉菌分布極廣,種類很多,約有4萬種左右。它的細胞裡不含葉綠素,無法自行行光合作用,自製養分,必須靠分解寄生物體的養分成長。因此,必須附生在別的動植物,或其排洩物、遺體等,加以分解取得養分。當吸收足夠的養分後,菌絲頂端會形成孢子囊,成熟後囊壁破裂,孢子隨著空氣飄蕩,尋找適合的寄生物體,這也是為何霉菌會座落孳生在各式有機文物的原因。

  霉腐微生物無所不在充斥於自然界,像是隱形殺手般無時無刻地威脅珍貴的傳世文物。博物館典藏文物種類繁多,一般可分為有機材質與無機材質及兩大類。有機材質的文物,是霉菌侵蝕的獵物,然而在特殊環境下,無機材質文物 ( 如壁畫、石雕、金屬等 ) 也會出現霉害。文物常見的霉腐微生物有黑霉、青霉、曲霉、大孢霉、鐮刀霉,不同的霉則分解出不同顏色的霉斑,污染文物的形貌。

  文物滋生霉菌不是憑空產出,要有一定的環境誘因與滋長條件:

 ◎必須有微生物的存在

  微生物雖小,適應性卻強,具有吸收營養迅速、繁殖快、數量多、分佈廣等特點,有的細菌只要條件適宜,可以20分鐘繁殖一代。

 ◎必須有所需的營養物質

  微生物需要從外界環境中不斷吸收營養物質並加以利用,其生長所需的主要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硫、磷,其中以碳和氮是需求量最大的元素。可以提供微生物碳元素的營養素稱為碳源,例如葡萄糖;提供氮元素的營養素則稱為氮源,例如胺基酸。

 ◎ 必須有適宜的滋長環境

  夠高的溼度、適宜的溫度、酸鹼 PH 值等都是環境中有助於霉腐微生物生長發育的條件。

霉菌如何腐蝕文物?

  文物生霉的過程就是文物被霉菌消化、吸收的過程,一般可分為霉、霉腐與霉爛三個階段。

  感染霉菌時,霉菌就會分泌各種胞外脢,將紙、澱粉、漿糊、膠料以及油墨等分解為可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質作為養料。霉腐微生物繼而在代謝的過程中產生有機酸,降解紙張的酸鹼值,使紙張的酸性急遽增加,使得紙張材質纖維素鍵斷裂而引起紙的機械強度降低,更顯陳舊軟弱。長霉的書籍紙張,以紙質文物為例,幾個月內酸性會增加兩倍,霉菌在 3 個月內約能毀壞纖維的10﹪-60﹪,長霉的書在5天內,其紙質的堅韌性約會降低50﹪。霉菌是好氧性微生物,能將一些有機物氧化生成二氧化碳與水並釋放出能量,因此在文物發霉部位,其溫度會升高與發潮,更快速深化霉腐的速度,使紙纖維變得濕潤和膠粘,造成書頁粘結。

霉斑

  霉菌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色素,會與文物材質中的顏料作用,形成不同顏色的霉斑。這些斑點不僅污染繪畫、書籍,掩蓋圖案、字跡,甚至使紙張變脆、腐爛。各種霉菌,因分泌不同的?,於是產生不同的顏色的腐化狀況。有的霉菌有附著性(破壞物件顏色,留下斑點、褪色),有的霉菌具有侵蝕性(使木頭粉化、碎化)。

蟲害與霉害相繼交錯進行

  過高的溼度是蟲害與霉害滋生的條件,而霉腐微生物又是害蟲的食物來源,一旦產生霉害或蟲害,都會彼此影響並相繼交錯進行。

常見的霉菌

霉菌
滋生處
霉斑顏色
破壞性

木霉屬
Trichoderma

紙張、木材
萌發最低相對溼度 RH88%

白色
乳白色
綠色

■ 產生纖維分解酵素,使紙張、木材變質。
■ 此菌亦可棲息於空調、冷氣機中,隨冷氣四處飛散,引起過敏。

青霉屬
Penicillium

麵包、皮革、果皮和衣類
萌發最低相對溼度 RH80%-88%

青綠色
灰綠

■ 對於有機文物分解力強,產生纖維分解酵素,使文物材質變質。
■ 青霉菌可以產生抗生去青霉素(或稱盤尼西林),是現代重要的藥物,可以治療肺炎、腹膜炎等。

芽枝霉屬
Cldosporiuma

■ 紙張、皮革、織品
■ 萌發最低相對溼度RH88-94%%

菌落厚絨
棕綠
黑綠
黑色

■ 產生纖維分解酵素,使文物材質變質。

麴菌屬
Aspergillus

■ 為居家常見的霉菌
■ 萌發最低相對溼度RH85% 以上

灰綠
黃綠
淺黃

■ 產生纖維分解酵素,使文物材質變質。
■ 霉菌孢子萌芽、生長發育的過程會產生黃麴毒素
腐霉菌 易將住家壁紙污染成紫紅色的霉菌,亦可使食物、飯菜、麵包、米飯腐敗 紫紅色 ■ 若不慎取食,會引起嘔吐、腹瀉、食物中毒等病症。
黑霉菌 平時常窩藏在室內的家具、牆壁、磁磚隙縫、冰箱襯墊等地方 灰黑色 ■ 除了引起人體過敏之外,當其分生孢子侵入人類腦神經系統時,會導致分生孢子菌症。

(本文整理者張至善先生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本文內容修改自「公開的密室-博物館典藏保存技術特展」展示文案,本段文案撰寫作者為林絹娟小姐(開物國科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林毓蓓│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