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從海洋到畫布:菲律賓巴丹島「鬼頭刀」母題的創作藝像

話題‧話語

  去Sapa家

博物館頻道

 

小策展人失眠日記─大學醫院界的醫龍與我的1895,在壽豐 (2)撥雲

搶鮮報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博物館花絮
 

  為傳承卑南族傳統生態智慧,卑南文化公園邀請鄰近PINASKI部落(下賓朗部落)耆老以傳統的建材及工藝技術,建造卑南族傳統家屋,並在家屋周圍種植常使用的民族植物,經五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建造完成,2月21日一早由祭司進行祭祀儀式,並且將家屋命名為Sapa,這是一間純手工打造的家,以貼近生活的方式來展現卑南族的生態智慧,從選址與建造的過程都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密不可分。


固定斜支架


耆老指導年輕人綁樑柱


破竹子


製作牆面的竹片


搬中柱


綁門柱


裝窗戶


編門


齊力蓋屋頂茅草


耆老指導鍋架的製作


製作巫師放法器的器具


編畚箕


落成歡慶拋舉部落耆老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50期 2009.3.1

  邁入第六年的電子報,編輯們選出具有史前館風格,又可以顧眼睛的綠做為電子報新色,同時運用網頁跟影音檔的連結,與讀者有更多的互動,繼續陪伴各位讀者走向下一個第六年。
  臺灣東邊有五大洋中總面積最大的太平洋,從北極延伸到南極,連結了亞洲、美洲跟大洋洲,麥哲倫從大西洋橫跨到太平洋時,證實了海洋不是互相隔離,而是相通的,蘭嶼達悟人與菲律賓巴丹島Ivatan人的文化和語言相似度也證明了兩個島嶼的同根同源,「南島文化專欄」要跟大家介紹達悟人跟Ivatan人皆稱Arayu的鬼頭刀在巴丹島的海洋文化裡反映出的社會變遷。「話題‧話語」邀請大家到Sapa家參觀,Sapa是一間充滿傳統智慧的家,是祖先透過部落耆老的手蓋好的家。「博物館頻道」連載小策展人失眠日記,兩名關鍵性人物,張梅娘跟林蕙蘭的加入,小策展人正式組成了博物館界的「醫龍」策展團隊,他們要開始操刀,割除危害展覽品質的病灶。

 

 

從海洋到畫布:
菲律賓巴丹島「鬼頭刀」母題的創作藝像

文‧圖/楊政賢


Ivatan人划著tataya(巴丹島傳統小舟),在海上教導小孩垂釣arayu(鬼頭刀)的傳統情景。(2008年6月攝於巴丹島\巴丹省政府展覽廳)

  從台灣蘭嶼至菲律賓巴丹群島這個跨國境海洋島嶼鏈區域,存在著一個文化類緣關係密切而經常被討論的「族群」,該「族群」在蘭嶼被稱為Tao,在巴丹群島則為Ivatan。在族群組成上,部分Ivatan人認為其祖先是來自台灣(Formosa)的早期移民(Philippine Information Agency 2002)。

  巴丹群島因其地處太平洋及南中國海之會合處,所以常伴有季節性海流及季風。黑潮(Kuroshio)這股北半球流速最快的環流即流經菲律賓巴丹群島海域,帶來為數可觀的迴游性魚類,及其他受這些魚類所吸引過來覓食的大型魚類等海洋資源。其中,飛魚和鬼頭刀,即是黑潮流域常見的兩種魚;海面上飛魚躍出在前,鬼頭刀緊追在後的畫面經常可見。因此,如此的島嶼生態,也讓蘭嶼Tao與巴丹島Ivatan發展出「飛魚──鬼頭刀」的文化體系,無論是飛魚或鬼頭刀皆是兩地島民重要的海洋「物資」、生活「飲食」與社會「禮物」。

詳全▲TOP

 
 

去Sapa家

文/林佳靜‧圖/林佳靜、張至善


卑南家屋實景

建造卑南族家屋

  想起一年前開始要籌備建造卑南族傳統家屋時的心情,那時心裡確實是有些忐忑不安,為了要展示卑南族的植物文化,預定以傳統的建材及工藝技術建造卑南族傳統家屋,可是又不知道這傳統的工藝技術與生態智慧是否還流傳?就在新興國小鄭漢文校長的協助下,經過了半年十多次部落長老的訪談之後,我們有了信心,也有了方向,進而邀請下賓朗部落耆老到博物館來建造卑南族傳統家屋。自97年8月開始我跟著幾位耆老上山採集藤材,在深山裡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老人家在山林中的智慧。

詳全文▲TOP

 

 

大學醫院界的醫龍與我的1895,在壽豐─小策展人失眠日記 (2)撥雲

‧圖/林頌恩


美術設計救兵出現了就是右邊的林惠蘭小姐!很低調呢她都不讓我拍~~

  距離開展前的日子已經所剩不多,「遺忘中重組─悲壯的七腳川(cikasuan)之戰」的展示文稿卻還在撲朔迷離中遲遲難以定調。當我好不容易生吞活剝把燕萍他們做的老人家訪談稿看透之後,再抱著林素珍老師的著作《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七腳川事件》繼續猛K好幾天,到了火燒屁股這個時刻我才能理解,原來七腳川事件有多難寫,因為有太多隱忍的情節、情緒在當中,必須懂得如何跳過與避過,用字遣詞也都要非常小心,才能把事實陳述出來而不引發族人內部原本看法就有所不同的更大爭議……總之,要釐清就已經很困難了,還要再做成展覽可真的是難度更高。我的心情,就像素珍老師寫的序言那樣:「在研究過程中,文獻整理與口述進行時,對於事件原貌的理解,仿如置身山中,時而清晰,一陣山嵐罩頂又陷入飄邈境地。」唉唉唉,沒錯,就是這樣啊!素珍老師早看到了一切。

詳全文 ▲TOP

 
 

 

教育活動: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博物館與青少年 
    「記憶、祭儀與技藝——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班陪伴教學計畫」
    (更多訊息)
  • 博物館與部落出版品 
    「紀錄、轉繹與出版——部落文史與專題出版品增印計畫」
    (更多訊息)
  • 好聽好玩故事屋—『神話魔毯--魔法精靈說故事』
    時間:每週日上午10:00 /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報名方式:預約報名,每場限25人,預約未額滿於當日開放現場報名
    報名專線:(089)381166轉523、592
    (更多訊息)
  • 假日親子活動—牛皮出在牛身上
    時間:3/1(日) 14:00~16:30 /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報名方式:預約報名,限量30份,材料費100元
    報名專線:(089)381166轉523、592
  • 影片欣賞
    「冰原歷險記2」
    時間:3/8(日) 14:00 /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派特森與分達貓」
    時間:3/15(日) 14:00 /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

  • 卑南家屋正式對外開放 
    為展示卑南族的植物文化,邀請鄰近pinaski部落(下賓朗部落)耆老以傳統的建材及工藝技術建造卑南族傳統家屋,並在家屋周圍種植常使用的民族植物。
    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觀。
    (更多訊息)
  • 文化小尖兵─卑南文化公園青少年解說員培訓
    「文化小尖兵」是你傾聽文化節拍,凝聚盈盈幸福的不同選擇。
    卑南文化公園展開雙手歡迎您加入!
    對象:臺東縣國高中生
    費用:免費

    報名專線:(089)233466轉212
  • 學習背包體驗活動
    為讓觀眾成為探索與實際操作史前工藝的主角,特別製作學習背包,以「自導式」方式學習,引發觀眾對展示品的好奇心與學習動機。

    體驗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
    (更多訊息)
  • 史前玉工坊
    特別準備了史前人使用的砂岩砥石以及仿製的古老鑽孔器。讓我們一起化身摩登史前人,在這片遺址上,親自用古老的方式打造屬於自己的玉飾。
    體驗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
    體驗時長:30分鐘
    體驗人數:5個人以上即可參加

  》南科分館

  • 南科大發現
    一齣齣的動畫小單元中,考古博士與各具特色的史前角色,為您介紹臺南科學工業園區中的考古大發現!

    連結網址http://stsipa.nmp.gov.tw
  • 突破封鎖線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裏出現的台灣考古史上重大發現。為了保護珍貴的文化資產,考古學家必須進行搶救發掘,互動式網頁將邀請小朋友參與這個搶救考古的重要任務。

    連結網址http://dignk.nmp.gov.tw

特展:

  • 穿越歷史長河──文明科技四千年 
    為慶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立80周年,由史語所主辦的「穿越歷史長河──文明科技四千年」全國巡迴展,於全國七個博物館巡迴展出。觀眾可透過現場展件與線上資料庫等,從不同角度欣賞人類工藝與美學的累積,體驗人文與科技結合的種種可能。
    時間:98年3月9日至98年4月30日
    地點:史前館第一特展室
  • 「跨越與連結臺灣與南島文化」國際攝影展
    透過國際知名攝影家丹尼的影像,配合知名南太平洋地區民族學與考古學蒐藏家岩佐嘉親的南島文化藏品,相輔相成介紹南島地區人民的生活,並期望促進兩地人民的情感連結,開拓文化交流。
    時間:97年12月2日至98年12月13日
    地點:史前館第一特展室
    網頁:http://special.nmp.gov.tw/bridingfamily
  • 「公開的密室—博物館典藏保存技術」特展
    本特展將論述博物館演進發展的歷史與文物維護保存科技之間的關係,藉由當代科技的進步,博物館得以更加妥善地保管祖先交付的文化遺產,並讓其傳之久遠。
    時間:97年11月21日至98年5月3日
    地點:史前館第四特展室
    網頁:http://special.nmp.gov.tw/NationalMuseum
  • 2009─牛年特展
    距今西元前15000~10000年前的法國拉斯考(Lascaux)洞窟中,史前人類描繪出生動的歐洲牛。在世界各地發現的岩畫,牛是最多且最清楚的。從牛的演化歷史發現,現今生活動全世界的牛,其祖先主要來自歐洲。 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許多動物跨越台灣海峽來到台灣,在台灣發現的德式水牛骨骼化石是例證。
    時間:98年1月27日至99年2月12日
    地點:史前館二樓迴廊

部落廣播車+村幹事報告:

  • 都蘭山劇團「路有多長」舞台劇展演
    98年3月7日晚間 7 點於高雄珍愛碼頭,來自台東縣東河鄉都蘭部落的都蘭山劇團將演出「路有多長」,把部落當年被徵召到中國打仗的台籍老兵血淚故事搬上舞台,希望大家知道這一個幾乎被掩埋的歷史真相,歡迎大家到現場觀賞!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mpnews.php

3、4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林毓蓓│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