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一)
  老爺子的胸花
話題‧話語(二)
  為台東建立考古地基的吳敦善課長

話題‧話語(三)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懷念「吳課長」

搶鮮報
   
  編輯語
 

前台東縣政府禮俗文物課長吳敦善,不幸於4月20日辭世,享年83歲,吳課長可以說是本館的催生者之一,同時也投入最大的心力保護台東考古遺址。為紀念吳課長,本期電子報特開闢專號,藉由本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葉美珍小姐、遺址公園組研究助理楊淑玲小姐以及遺址公園組楊宗瑋主任的文章,緬懷這位一生貢獻於文化資產保存,特別是考古遺址的保護,卻從不將功業自居的文化園丁。

 
  博物館花絮
 


圖說:策展團隊大合照(台東大學兒文所老師、同學與史前館工作人員)

圖說:Immi 是一位民族植物學見習生,在特展中將由他來帶領小朋友一步步認識薏米珠!

史前館將於5月20日推出「嗨!薏米珠-種子的手作藝術」特展,這次展覽將透過薏米珠的手作藝術品,串連起世界各地人們利用植物種子的生活經驗與美感呈現。本次特展兼具有國際交流與館校合作的雙重意義,是與來自日本的「旅行的博物館」(Traveling Museum)和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特展。特展的一大特色是所有的展示文案設計、展出規劃皆是以兒童為主要的觀眾來進行策劃;透過本次的展覽,我們希望參觀者能認識薏苡這個可愛的植物,並試著了解人與植物的關係,透過與薏苡的對話,分享每個人的經驗、發現與感動,再將這寶貴的交流成果,串連到下個未知的土地深根發芽。

 
 

 
史前館電子報第131期 2008.05.15 
 

老爺子的胸花

 文‧圖/葉美珍


老爺子的胸花

  「老爺子」(註釋1)日前以83歲高齡仙逝,其晚年至過世前一直有眾多親人陪伴,可謂幸福的老人家。3月中旬,突然對著擱在電腦上1朵幾年前他送給我的胸花端詳起來,或許一段時間沒看到他,心裡有所想像。

  老爺子生前事蹟已有記者作相關報導,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於卑南遺址的執著。當初參與卑南遺址搶救發掘工作時,筆者為菜鳥學生,自然不能理解他在此一搶救發掘工作的關鍵性,只覺得這位課長對待學生頗為親切,推想大概與他兒女眾多,當慣父親有關係。後來任職本館加以承辦「卑南遺址出土文物暫存台大標本移轉案」,在長達10多年的協商過程中,逐漸體會到他當時的辛勞以及因而產生的執著,此種執著對抗另一方的執著。對於卑南遺址,他不僅止於爭取經費、承辦行政程序以及協助發掘工作進行,還曾經獨力執行卑南遺址石板棺的處理,所採集標本他稱之為非考古發掘之出土物(註釋2),後來部分玉器精品移轉至本館籌備處。該次石板棺處理工作可能遭致批評,但筆者身處公部門後,深刻了解處於眾多因素所造成的關鍵點上,不管是否被批評都必須採取一個策略去執行。

詳全文▲TOP

 
 

為台東建立考古地基的吳敦善課長

文‧圖/楊淑玲


69年10月吳課長(後排左一)和進行搶救卑南遺址之台大考古隊合影

不做作、有話直講的吳課長

  打開櫃子,看著吳課長老早就交給我的「卑南遺址出土史前遺物日誌」以及「台東縣政府處理南迴鐵路工程處卑南站址排水工程及擋土牆工程施工出土卑南文化石板棺墓葬重要標本登記表」等多份原始記錄以及六大盒文物記錄卡,(圖1~3)不禁又讓我想起他老人家這一二十年來的面容。雖然每次見到他時,總覺得他一次比一次更顯蒼老,但卻永遠那麼有勁,像一個隨時準備上戰場打仗的不怕事先生。而他不做作、有話直講的個性也一直未曾改變過,那早已成為他老人家的正字標記。這樣的個性使得他在處事方面剛正不阿,但在對人方面,卻又是大家公認的好人。

  詳全文▲TOP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懷念「吳課長」

文‧圖 / 楊宗瑋


吳敦善先生先前於卑南遺址公園的簽名和足印

  卑南文化公園遊客中心前的石板步道上,不很起眼的刻著一串足印,仔細找找,您可以發現吳敦善的簽名和足印,靜靜穩穩的刻在地面石板上,就像他的一生,靜靜穩穩的做好每一件事。

詳全文 ▲TOP

 
 

最新活動訊息:http://www.nmp.gov.tw/content/nmpweb/news.aspx

教育活動:

  》本館

  • 特別企劃:東南亞文化動手做 Southeast Asia Cultural Month
    。5/18(日)14:00~17:00,越式中秋提燈籠,早期越南農村社會小孩到了中秋節都會製作代表閃閃發光的星星造型傳統燈籠。
    。5/25(日)14:00~17:00,印尼蹦蹦鼓,印尼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族群對「鼓」有不同的用處。來做出讓心情愉悅起來,屬於你自己的蹦蹦鼓。
  • 嗨!薏米珠!種子的手作藝術,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活動一:魔豆的世界,時間:6/8(日)14:00~17:00,材料:限量40份,材料費60元。發揮你的想像力,管他印象派還是抽象派,拿出五彩豆豆,創作天馬行空的魔豆世界。
    活動二:豆沙包,時間:6/15(日) 14:00~17:00,材料:限量40份,材料費50元。 把不同體積大小的豆豆裝進花布裡,豐富可愛的顏色,丟擲之間,培養視覺、聽覺、觸覺多樣化的感官經驗。
  • 「發現南島」系列影片, 地點:本館視聽中心
    時間:大洋之舟特展期間(2/1-5/11)每週六、日播放。
    (播放內容依現場公告為主)

  》卑南文化公園

  • 卑南文化公園生態月系列活動,即將於6月登場,敬請期待。
  • 摩登史前人新玩意
    週二至週日,09:00~17:00,史前玉工坊—卑南古玉DIY。卑南玉飾製作之精美常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對於當時高度的工藝技術水準,有著探尋與實際操作的欲求,為讓卑南玉飾的磨製方法與穿孔技術,能重現眾人眼前,特別準備砥石及仿製了古老的鑽孔器,俾使能再現卑南玉飾的風采。材料費100元,體驗時間30分鐘至1小時。

特展:

  • 「嗨!薏米珠 — 種子的手作藝術」特展,5/20~8/31,地點:史前館一樓左側穿堂
    在世界各地,人和薏米珠有著各種不同的關係……,
    菲律賓Tipori的女性們,用薏米珠裝飾的手製藝品賣給觀光客;
    寮國的孩子們手上把玩的娃娃,有薏米珠串成的小項鍊;
    泰國和緬甸的購物中心,販售薏米珠裝飾的商品,展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台灣賽夏族於矮靈祭使用的節奏樂器,是以薏米珠與竹子製成的臀鈴。
    這個特展,我們將透過薏米珠的手作藝術品,串連起世界各地人們利用植物種子的生活經驗與美感呈現,透過與薏苡的對話,了解人與植物的關係。 展出內容包括:「薏苡植物的生態學」、「世界各大洲的薏米珠工藝」、「旅行博物館的概念和足跡」與「本展的策展過程」。此外,還特別增加台灣地方特有的薏米珠手作藝術,如賽夏族臀鈴、蘭嶼的貝殼項鍊等。

講座:

  • 民族植物學最前線─—薏米珠在中南半島的應用
    足跡遍達中南半島各地的日籍人類學家落合雪野將與您分享她的研究成果,看神奇的薏米珠在民族植物學上的各種樣貌。
    主講人:落合雪野(鹿兒島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
    5/21(三) 14:00~14:30 講座前導覽
    14:40~16:20 專題講座 (核發教師以及公務員研習時數)
    地點:本館二樓六十人學習教室
  • 一個展覽的誕生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兒童文化」課程,如何將一群沒有策展經驗的成員,藉由與博物館合作,凝聚共識,逐步討論、發想,完成本特展的經驗分享。
    主講人:游珮芸(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6/25(三) 14:00~14:30 講座前導覽
    14:40~16:20 專題講座 (核發教師以及公務員研習時數)
    地點:本館二樓六十人學習教室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執行編輯:陳俊男│助理編輯: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