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台東文旅熄燈,走入歷史~~

南島文化專欄

  從《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談布農傳名字的希望

回想‧回響

  2019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參與博物館的基石創建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神話」:第8屆原藝節暨藝術教育成果展

  本館自2013年起規劃辦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今(2020)年已邁入第8屆,因應史前館建築再造工程及常設展廳更新計畫,首次將展示地點移往卑南遺址公園舉行。為符合整體防疫措施規範,6月5日上午的開幕儀式首次改採現場視訊直播方式辦理,提供各校學生及社會大眾另類的參與方式。

  有別於歷年以歌舞展演方式開場,本屆原藝節以「神話」為主題的靜態展示呈現,期待藉由不同族群流傳的神話故事作為創作題材,讓年輕族群發揮創意詮釋族群文化內涵,並邀請資深原住民藝術家聯展,透過展品展開兩代的對話。

  展示內容涵蓋主題展、原住民藝術家邀請展及藝術教學成果展等三大方向:主題展、資深原住民藝術家邀請展、藝術教學成果展則以2019-2020年各高中職、大學原住民藝術教學成果。展期至109年8月2日,歡迎民眾參觀。

文‧圖/史前館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21期 2020.6.15
 

  因為疫情的關係,讓暑假也跟著延後。在這波疫情當中,也讓緊鄰史前館且曾經在臺東 旅宿界獨領風騷的台東文旅,因為各種內外因素而不得不提前熄燈。感謝過去十年來台 東文旅為史前館帶來許多加值效應,時逢本館休閉館進行博物館建築景觀再造工程與展 示更新計畫,也是時候可以好好思考與規劃未來該空間的發展方向。

  儘管接下來本館是休閉館型態,但是關於實踐博物館的使命提供各種型態的參與及服 務,仍舊是不間斷的狀態。博物館與部落一起就部落所在乎的主題進行合作策展,成為 部落的一臂之力,也是史前館坐落在東臺灣的當代使命。刻正於崁頂部落老屋展出的特 展,正說明了布農族人探究家傳名字以及在乎要把名字傳下去的重要性。

  本館休閉館之時,臺東的卑南遺址公園以及臺南的南科考古館一樣提供各種參觀及實習 機會。只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暑期或寒假時間,就可以從中參與到一間博物館的基礎創 建,想來都讓人感到興奮不已。博物館的日常生活充滿驚喜與繁瑣,但每一項業務的執 行與點滴,都是促成博物館運作的基石。

 
 

台東文旅熄燈,走入歷史~~

文‧圖/邱瓊儀


台東文旅休閒行館為地方接待重要貴賓、明星藝人的首選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於建館之初附設的學術活動中心/學人宿舍(以下簡稱本中心),是臺灣少見附屬於博物館的留宿設施,也是國內第一個以促參法委託經營的案例。本案委託台東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近10年,不過由於近2年受到臺東觀光旅宿業蓬勃發展分食市場的影響,經營已屬不易。2020年年初又遇上全球最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大環境整體威脅下,委託經營廠商終於不堪長期虧損,因而請求在委託期限即將屆滿前4個月提早終止契約(原委託契約至今年6月)。

  台東文旅休閒行館(以下簡稱台東文旅)自2010年7月開始營運,至2020年2月長達9年8個月的經營,於2020年3月1日起正式熄燈走入歷史。休館消息一出,引起許多喜愛台東文旅民眾聲聲惋惜,曾是一房難求的旅店,最後仍關門說再見。而就這些年來承辦該案的筆者而言,從閒置被列管、促參招商公告、委託經營、履約管理一路走來,其中甘苦實不足為外人道。

詳全▲TOP

 
 

從《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談布農傳名字的希望

文/ibu istanda takiscibanan胡郁如‧圖/林頌恩


趕快請教家族長輩,知道我們家族親屬與名字的關係,要趕快。

  之所以想要做《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mais na isa inaka nganan)這個展覽,最一開始最想傳遞的就是Kamcing(崁頂)部落的故事,像是崁頂是怎麼來的,然後崁頂裡面到底住了哪一個家族的人;再來就是崁頂的以前是怎麼樣,其實那是最好說明自己是崁頂部落的方式,也就是把之前《崁頂百年‧憶起回家》(muskun kata kulumah)的展覽內容做一個簡單扼要的總整理。

  再更細節的部份,就是讓孩子知道我的名字是從哪裡來,這個也是我們透過製作部落家族譜時發現,布農族傳統名字是非常有順序地傳下來的,要讓孩子們知道,原來我的族語名字是從我的阿公、我的阿嬤那邊傳下來的。

  為了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從哪裡來,當崁頂國小畢業旅行走回老家時,我們晚上在山上,我那時帶孩子畫家譜時就問孩子一句話:「你們知道你們的名字是從哪裡來的嗎?」我覺得這句話就是馬上點醒他們,他們跟我說:「我只知道是阿公欸!」、「我只知道是大伯!」我就說:「那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他們說不知道的時候,我們就教他們畫族譜,從族譜上面就可以看得出來,原來我的名字就是這樣子傳下來的。

詳全文▲TOP

 

 

2019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參與博物館的基石創建

文‧圖/仲偉辰

  2019年夏天,在因緣際會之下,我來到了南科考古館進行研究典藏實習一個月 。

  南科考古館全名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是特別為南科考古遺址所出土文物而建立的臺灣南部首座考古博物館。這裡離我所就讀的臺南藝術大學其實距離並不算遠,但我卻從未進去參觀過,一方面是南科考古館是2019年才剛試營運的新館,另一方面是對於一個沒有交通工具的學生來說多少有些不便抵達,因此對於南科考古館的印象是「久聞其名,不見其館」。直到2019年暑假,藉由實習才一腳踏入了這間對我來說頗為神秘的考古博物館。

  而選擇研究典藏,是因為典藏可謂是一間博物館的基石,一間正式開館的博物館在開館之前是處在怎樣的狀態呢?而在博物館籌備正式營運之際,研究典藏又會接觸到哪 些事務呢?抱持著種種疑惑與期待,我於6月24日正式開始了在南科考古館的實習。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有兩個唷!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0/12/31(四)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
  • 到美麗島—那些人 那些事
    時間:2020/1/3(五)~6/30(二)
    地點:文化部一樓藝廊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光雕投影
    時間:逢開館日10:10、13:30、15:10(一場次12 分鐘)
    地點:本館展示廳中庭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主題活動:

  • 閱在地 閱有趣-巨石,你好!詳情查詢及線上報名
    ◆ 走讀活動
    2020/6/13、8/16(六)8:00-17:00.臺東「巨石文化」的遺址
    活動帶領民眾至東海岸實地踏查幾處仍曾記錄有「巨石」的現址,現場將由本館研究人員做遺址的導覽解說。
    ◆ 卑南四十週年紀念講座
    2020/7/23(六)19:00-21:00.晃晃書店(台東市漢陽南路139-1號)
  • 閱在地 閱有趣-走讀達魯瑪克詳情查詢及線上報名
    2020/6/21 (日)9:00-18:00.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
    由族語專家及達魯瑪克社區發展協會解說員深度導覽魯凱族傳統文化,認識部落族人生活領域及民俗植物,並藉由花環製作、射弓箭與傳訊-臀鈴體驗課程等文本情境,增進對南島文化與台灣原住民族群連結的認識。

 》南科考古館 

  • 動物交響曲—史前動物特展
    時間:2019/10/19(六)~2020/5/31(日)
    地點:南科考古館特展廳

 》卑南遺址公園 

  • 神話:第八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高中職、大學原住民藝術教育成果展
    活動時間:2020/6/5( 五) ~ 2020/8/2( 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多功能教室
    原住民族祖源傳說是探索族群宇宙觀與人觀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常與「神話」連結頗深,近代也不乏以其為對象的藝術表現,作品除了以傳統圖紋衍生或變化形式,另外也有應用現代的藝術媒材與形式,表現祖源文化傳承等。
  • 臺灣原住民小米文化主題交流論壇 詳情查詢及線上報名
    活動時間:2020/6/21( 日)8:30-17: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臺灣原住民族早期大多數以小米為主食並各自發展出獨特的儀式與文化。但隨著環境與生計方式的變遷,農作逐漸轉為其他作物,有關小米的儀式與文化逐漸式微。本論壇將邀請專家學者與不同單位、組織或部落,分享其推動小米文化復振的歷程,促進原住民傳統在地知識的交流。
  • 初夏夜遊〜昆蟲夜間觀察
    活動時間:2020/6/13(六)19:00-21: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
    進入初夏的卑南遺址公園夜間開始響起自然樂章,跟著山豬老師觀察豐富的昆蟲生態, 幸運的話還能看到羽化的精彩畫面,與我們一起來一場驚奇夜遊吧!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50 元
    活動對象|一般大眾、親子、教師
    網上報名|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 李小姐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9年5、6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