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公開的密室」文物典藏環境因子(一)溫、濕度與光線篇

國際頻道

  當傳統語言遇到現代軍事密碼─美國印地安通信兵的故事(Native Words Native Warriors)

博物館頻道

 

臺灣原住民圖畫書出版現象觀察(下)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57期 2009.6.15
 

當傳統語言遇到現代軍事密碼-美國印地安通信兵的故事(Native Words Native Warriors)

文/盧梅芬、圖/美國印地安人博物館網站

傳統語言
英語
ba-has-the(那瓦荷族Navajo) Important 重要
hane-pesodi(那瓦荷族Navajo) Priority 優先
Nohu(霍皮族hopi) Bombs 炸彈
Tsidi(那瓦荷族Navajo) Plane 飛機
ho-yah(那瓦荷族Navajo) Intelligence情報

美國印地安通信兵的故事(Native Words Native Warriors)網站首頁

那瓦荷(Navajo)族通信兵於南太平洋的島嶼Bougainville Island上一次行動的合照。

  一次與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美國印地安男性加入美國軍隊,他們的武器,不是一般認知的槍炮,而是——部落的傳統語言。他們的傳統語言被設計成軍事密碼、傳送軍事機密,敵軍從未破解過這些密碼。

  1940年,美軍開始有計畫地徵集印地安人從事軍事通信工作,並設有專門徵集印地安軍人的部門與專人。1941至1942年間,美國海軍徵集一批那瓦荷(Navajo)族印地安人通信兵,以他們的傳統語言設計軍事密碼。後來,美國海軍以這批那瓦荷(Navajo)族印地安人通信兵為基礎,設置了一個軍事通信學校,專門訓練印地安軍人通信兵。

  在軍事訓練過程中,Navajo(那瓦荷族)通信兵必須熟背17頁的密碼。想像他們在訓練與戰爭期間有哪些壓力:第一,他們必須同時熟悉母語與英語,並用自己的傳統語言設計出敵軍無法破解的密碼;第二,他們必須熟背這些密碼,並且在極度危險的戰場中,臨危不亂、精準且安全地傳遞軍事機密,不能容許一個字母的差錯。Navajo(那瓦荷族)通信兵設計出的密碼字典,一直到1968年才公開。

  Navajo(那瓦荷族)密碼舉例,請在30秒內將下表密碼解碼,解出來的英文字是什麼?(答案詳見本文末)

NAVAJO WORD
ENGLISH WORD
LETTER
MOASI
Cat
C
LHA-CHA-EH
Dog
D
DZEH
Elk
E
TKIN
Ice
I
NE-AHS-JAH
Owl
O
GAH
Rabbit
R
A-KEH-DI-GLINI
Victor
V

  美國印地安人博物館,透過這些印地安通信兵對國家與世界的貢獻,帶出原住民語言的價值。語言是文化的精髓,一個族群的生活方式、歷史、哲學體系,都可透過語言來了解與溝通。雖然,當今美國印地安的主要語言是英語,但傳統語言仍然是極為重要的文化認同。根據歷史記載,在北美洲約有500種不同的印地安語言。然而,當今許多原住民語言已經消失,當最後一個說母語的人離開,語言也跟著永遠消失,而現今許多原住民正致力於維繫語言的存活。

  對於博物館來說,這個故事(註)讓我們看到了美國印地安人更為細膩的歷史、更有層次的故事性,當然也更具人性。這次,我們看到的是身處在1940年代戰爭中的印地安通信兵的獨特境遇與故事。還記得2002年,同樣是國立美洲印地安博物館推出的展覽「建造紐約的摩和克族鐵工(Booming Out:Mohawk Ironworkers Build New York」影像展,則訴說了打造紐約摩天大樓印地安鐵工的離鄉打拼的故事。

  美國印地安通信兵,美國印地安鐵工,不同的職業與生命經驗,兩段隱形的歷史與故事。

  還是老生常談再宣導,原住民展示不等於傳統文物,原住民文化與生命不是只有傳統。過去的原住民展示多屬傳統文物,有其時代脈絡,但也給了今日原住民展示一個框架,鎖在這個框架內,生命與創意怎能自由。

參考資料:美國印地安通信兵的故事(Native Words Native Warriors)網站
http://www.nmai.si.edu/education/codetalkers/

註:此為美國史密森機構旅行博物館計畫之一(Smithsonian Institution Traveling Exhibition Service)

Navajo(那瓦荷族)密碼舉例答案:received。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林毓蓓│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