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圖畫書出版現象觀察(下)
文/傅鳳琴
三、其他觀察
(一)出版者背景分析:
原住民圖畫書依其出版來源來看(如下表四),政府、民間與非營利組織競相出版,民間出版數量至2008年初領先政府出版數量(參見http://www215.dmtip.gov.tw/book/index.html),不過若搭配年份來看,原住民圖畫書早期以政府出版品為主,後民間出版漸漸起步,甚有獨領風騷之勢,不過最近幾年卻少見民間出版社大手筆推動,反倒是政府出版品近年以多元文化方式出版推動各式原住民圖畫書。
表四:原住民圖畫書出版來源
分類 |
數量 |
政府出版品 |
40 |
政府與民間合作 |
7 |
民間出版社 |
營利組織 |
47 |
非營利組織 |
13 |
合計 |
107 |
而關於政府、民間與非營利組織出版概況如下說明:
1.政府出版品:
政府出版原住民圖畫書出版品,首推1966年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兒童讀物【中華兒童叢書】系列,至2002年兒童讀物編輯小組完成階段性任務,總計出版7本關於原住民主題繪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田園之春】系列繪本,1994年《阿里棒棒飛魚祭》,後又陸續推出《刺桐花開過新年》、《山谷中的花環》、《達娜伊谷》、《重返部落》等以部落為主題之原住民圖畫書。
台南縣政府與台東縣政府則為展現在地文化,分別以【南瀛之美】、【台東故事】系列,出版了《少年西拉雅》、《都蘭山傳奇》、《雲豹與黑熊》、《亞洲鐵人楊傳廣》、《螃蟹與小孩》5本繪本,展現當地的自然景觀、歷史發展與民俗文化等特色,適合當地學校作為鄉土教材教學之用。
博物館也加入出版原住民圖畫書行列。2001年十三行博物館出版《人面陶罐的家》、《陶偶家族-十三行人的小故事》。2004年,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辦「回憶父親的歌」特展,出版以三位原住民音樂家之後代的敘述觀點,來描述記憶中的父親。
另外許多政府單位推出原住民圖畫書作為推廣教育之用。如: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泰雅傳說-祖先的故事》,國立嘉義大學原住民生產力培訓中心出版《鄒族-神話與傳說》,國立台東大學美教系出版《七彩布群》、《阿朵兒的竹口琴》、《彩虹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出版《魚的家-巴拉告》、《遺忘的芭吉魯》。
2.政府與民間合作:
政府與民間合作模式,大致是由政府策劃出版,民間製作、編輯、發行。以這樣的方式出版圖畫書,可借用民間行銷通路的方式,廣推政府出版品。
如:1997年由行政院文建會策劃、雄獅圖書公司製作發行《台灣史前人》,2001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鼓勵本土兒童文學作家及插畫家創作,透過甄選方式與民間公司合作,由青林出版《射日》。2007年,台南縣政府出版《少年西拉雅》策劃,青林出版社編輯發行。2006年,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出版,東華出版社編輯製作發行【文化台灣繪本】叢書,其中包含兩本原住民文化圖書《莫那魯道》、《天上飛來的魚》。
3.民間出版社-營利組織:
1988年民間遠流出版社以【少年兒童館】系列打頭陣出版《太陽的孩子》,編輯此書主編郝廣才在序中提及,兒童是最愛聽故事的,還有什麼比發源於台灣的故事,更能使兒童了解台灣,孕育對鄉土的情感和關愛呢「這本書是一個起點,同樣的工作,我們還會繼續下去,不會停止。」從文中我們隱約可觀察到,原住民文學運動精神延燒至兒童圖畫書出版,原住民文化之美與傳承,漸漸受到民間業者的注目。1989年遠流出版社接續出版【繪本台灣風土民俗】、【繪本台灣民間故事】二大系列叢書,其中有8本關於原住民之圖畫書。
專門性的原住民圖畫叢書的出版,也漸獲出版社青睞。2002年12月新自然主義出版社邀請了當時擔任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民族發展所所長的孫大川先生擔任總策劃,大手筆出版了【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系列叢書,共計10本圖畫書。一如叢書的名稱【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這套叢書以各族分類分別出版,全書中、英文對照,書後附加其他小單元,如:「部落百寶盒」快速掌握原住民生活全貌、「e網情報站」搜羅原住民資料快又準、「造訪部落」提供探索故事發生的地圖資料、「原住民語開口」現學現賣朗朗上口。除書籍內涵多樣內容,出版社還同時邀集多位名人共同推薦,搭配行銷活動,讓這套叢書聲名大噪,2007年4月此套書已為二版六刷。
除大手筆推出原住民圖畫書叢書,營利組織為圖畫書附加不同傳播媒材,增加圖畫書多姿之樣貌。如1998年,大大樹製作以音樂CD、有聲故事CD、圖畫書三大內容構成音樂有聲書《邦查WAWA放暑假》。
2001年,信誼出版社以1本圖畫書、1CD、1導讀手冊組合出版《Ne Ne Ne 台灣原住民搖籃曲》,介紹原住民傳統搖籃曲的專輯,總共收集10族12首歌曲,每首歌曲配上各族小朋友的畫作,再加上排灣族的藝術家蔡德東先生的插畫,作成一本圖畫書,展現原住民生活上的特殊性。
4.民間出版社-非營利組織:
非營利組織對於圖畫書出版也不遑多讓;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自2000年起陸續出版了7本族群神話童書叢書,2001年,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因921大地震協助潭南國小重建,製作「布農的家-潭南社區文化傳承系列」鄉土教材,總計出版《Ba
hin 和Qa vu tadh的家》、《部落山林記事》、《阿嬤的織布箱》、《植物的鍊金術》、《部落家屋再生》等5本出版品,內容涵蓋布農族建築、織布、植物染織部落來源等,期望能夠在學校落成之後,提供給老師作為教學的參考,同時也作為復育布農傳統文化,進而發展社區特色產業的基礎。這套編印精美的專書,可惜行銷通路並不廣泛,訂購方式可至浩然基金會網站(http://www.hao-ran.org.tw/index.asp)。
(二)「原住民」成為叢書不可或缺的主題:
在上百本原住民圖畫畫屬於叢書出版的有70 本,叢書不論其出版發行的來源、目的如何,「原住民」題材被選擇加入,成為該系列叢書特色之一,並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腳色。如2005年,信誼出版社分別挑選了台灣、韓國、日本、菲律賓、斯里蘭卡及伊朗的民間故事,出版【亞洲民間故事】系列叢書,出版社標榜創作者都是當地的藝術家,讓每本故事在畫面上都能保持原汁原味。無獨有偶代表台灣的民間故事,出版社選擇了《百步蛇的新娘》,取材來自排灣族與魯凱族百步蛇神話。
另外1966年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兒童讀物【中華兒童叢書】系列出版《雅美族的船》起,各叢書名稱【少年兒童館】、【繪本台灣風土民俗】、【繪本台灣民間故事】、【台灣兒童圖畫書】、【台灣真少年系列叢書】、【亞洲民間故事】、【南瀛之美】、【台東故事】、【文化台灣繪本】,各叢書名稱標榜台灣本土意識,似乎也與其選擇臺灣原住民為其中題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