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期~荷治時代台灣生活教育展介紹
 

雲豹的蹤跡
大英博物館的歷史背景、典藏品概述以及成立目的─2005博物館教育推廣人員研習營紀要(3)
 
 
 
 
史前館電子報第63期 2005.07.15 
   

 

大英博物館的歷史背景、典藏品概述以及成立目的
──2005博物館教育推廣人員研習營紀要(3)
文/林頌恩

  大英博物館的家庭與學校教育部門總監理查‧沃夫(Richard Woff),主修古典文學並具有教育碩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各高中、學院並擔任教師認證課程主任。在大英博物館工作期間也持續教授其專業領域,他為兒童所撰寫的古希臘書籍更是極受好評。

  沃夫就該館之創始、建築、設館目的、早期觀眾參觀與人數成長情形、90年代的改變等,進行歷史回顧,他同時引述並解析收藏家Sir Hans Sloane的遺囑,讓大家更清楚理解大英設立之始的使命與宗旨:「我極願意……這許多藏品……被妥善保存在同一處……能夠讓人參觀……並且還可能發揮其功用,滿足人們對知識、資訊、自我提昇等等的好奇心……」。博物館以其藏品與人們互動、提供助益,希望大家到此參觀能有所收穫與滿足。然而,即使近年受到文物歸還的呼聲不斷,可以感受得出大英博物館在這兩難拉距當中,依然抱持著最高的自我期許。

  沃夫指出,館方對自身於當代情境的自我期許與做法如下:

  1. 大英博物館是立足倫敦的博物館(The Museum in London)
    或許是近廟欺神的關係,倫敦人對於逛大英興趣缺缺,相對的,這使得倫敦人大大喪失了絕佳的學習和利用機會。因此館方針對這些不曾走進該館的當地人,設計了相關措施,諸如夜間開放、與當地社群團體進行長期合作。

  2. 大英博物館是胸懷英國的博物館(The Museum in Britain)
    大英將提昇國內博物館事業發展及觀眾受益視為己任,這包含了教育以及參觀群眾的基礎培育工作。持續發展地域性的夥伴關係,如交流、聯合性業務等等,另一項直接助益各地的方式,就是巡迴展以及相關展品/教材出借。

  3. 大英博物館是放眼世界的博物館(The Museum in the World)
    大英運用其來自全世界的藏品,做為培養世界觀與展現藏品的普世價值等,是該館擔負的以藏品進行連結的責任。此外巡迴展以及相關展品/教材出借,專業經驗與專門技術的交流都是大英可與他國分享的資源。同時,大英博物館也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比如說2003年伊拉克國家博物館因戰爭被暴民洗劫,大英博物館近東地區負責人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遣下,前往調查該國文化遺產遭破壞情形,並辦理研討會,期能集結國際力量協助該國追回被奪文物。

   擁有252年資深老字號博物館招牌的大英博物館,在沃夫看來,該館的核心價值不會隨著歲月改變:
  1. 世界藏品管理人(Stewardship):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是代表全球研究發展、照顧維護這些藏品價值的管理人。
  2. 開放視野(Openness):我們體認對於看待藏品的不同角度,有助於活化想法並創造新機會。
  3. 自覺洞察(Insight):我們探究在藏品背後,各類世界文化於過去與現在連結的脈絡及故事。
  4. 多元化(Diversity):我們提供各項機會,經由世界珍品來建立人們的自我認同體驗,以及展開對於其他群體的了解與探索。
  5. 堅持卓越(Excellence):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事情做到最好。

  最後,做到『關乎全人類,為全世界福祉存在的博物館』(Museum of the world , for the world)是大英博物館所持續努力與終極的目標。

(本文資料來源為博物館教育發展協會(MeDA)與英國文化協會(BC)於2005年5月4日至7日所辦理之「博物館教育推廣人員研習營」講座紀實,並經博物館教育發展協會創辦人暨五觀藝術總監桂雅文編審)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