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Fun寒假來練功:卑南遺址公園裡的史前生活密技與考古探索小學堂

國際頻道

  ICOM Kyoto 2019 X史前館連線:一個砍掉重練的博物館定義提案

回想‧回響

  2019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看見博物館的另一種可能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到美麗島—那些人 那些事 從臺灣看南島世界」特展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國史館、荷蘭國家博物館及紐西蘭蒂帕帕(Te Papa)博物館協辦的「到美麗島—那些人 那些事 從臺灣看南島世界」特展,3日於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南棟文化部藝廊開幕,本次展示概念以同屬南島語族的臺灣在地視角,環顧整個南島文化的擴散脈絡,期擴大國人視野並增進鄰近國家多元文化的理解。展期自即日起到6月30日止,歡迎民眾踴躍參觀。

  本次特展除展出大洋洲區的文化概況,同時融入島嶼東南亞的歷史脈絡。自大航海時代起,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版圖擴展整個亞洲地區,當時在臺灣大員熱蘭遮城、日本平戶所有的書信、商業資料等,都必須以抄本的方式,返運回印尼的巴達維亞城總部(現今雅加達)。史前館多方蒐集與研究相關史料,並跨國徵求荷蘭國家博物館同意,將該館原始數位資料,透過數位資料共享的概念合作,以原尺寸作品複製真實運用於展中,使民眾得以親眼觀覽17世紀時期同屬南島語族的印尼群島生活與文化面貌。

  此外,史前館自2019年開始與國史館進行文物轉移合作計畫,預計轉移合作之歷屆總統與副總統接受各國致贈的文物數量將達300餘件,且大多數來自於大洋洲,搭配本次特展,精選其中14件文物首度公開展示,另選自史前館典藏文物35件,總計共49件來自大洋洲的文物將首次於文化部公開展出。

  該特展以跨時空與地區的故事脈絡,提供觀眾理解大洋洲與島嶼東南亞的歷史,以現今與歷史上真實紀錄的三位女性自身的故事,反觀三個島嶼發生的事(印度尼西亞、馬紹爾、紐西蘭),藉由女性觀點凝視近代、現在與未來即將發生的故事。這三位女性分別藉由不同方式,闡述對地球暖化與氣候劇烈變遷影響其所住的島嶼土地權的抗爭、對殖民者的抗爭、對維繫文化復振的吶喊,以及對自己的美麗島所維繫的情感。展覽更透過馬紹爾詩人凱西(Kathay Jetfini-Kijiner)的詩,串連整體展示的脈絡,期能引發觀眾做為世界公民,開拓對鄰近國家的不同視野,並進一步理解多元的文化內涵。

文‧圖/史前館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11期 2020.1.15
 

  今年的農曆新年跟寒假提早在一月底,各位朋友是否都想好新春走春要到哪裡好呢?卑南遺址公園準備了有意思的主題活動:「2020 FUN寒假─卑南遺址公園考古探索體驗活動」,讓大家春節與寒假到臺東時有個最好的回憶。這當中有小朋友最喜愛的沙坑挖掘,絕對會讓小朋友流連忘返。有興趣的話請趕快報名喔!

  2020年對博物館界來說,有關博物館定義是否需要重新修訂、或者是要修訂到甚麼程度,這種種變化仍是充滿變數與角力。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於2007年修訂的博物館定義,於2016年大會上已覺需要增修定義以利迎接當代的挑戰。然而達成修改的共識有那麼簡單嗎?精闢的年會現場觀察帶來第一手的分析。

  面對社會與時代的變化,博物館自然也要依據新的趨勢,在堅守自己責任與創館宗旨的架構下,思考、尋找、調整可以發揮的任務。因此在博物館實習時若能接觸不同於以往所認知的博物館任務與工作內容,往往也會帶來對於「什麼是博物館?」的新思考。各地博物館依其不同任務在各地開出花朵,是最美麗的風景。
祝大家新春愉快!鼠年開心過好年!

 
 

Fun寒假來練功:卑南遺址公園裡的史前生活密技與考古探索小學堂

文‧圖/文‧圖/游清志、田瑞珍、楊小青


石柱地景藝術區,重現巨石群的神祕魅力。

  臺東,對國內外的旅人來說,雖然不能說是「到達不了的遠方」,確實是車票難求的旅遊勝地,但「臺東」真有足夠的軟實力讓Booking.com認定這是一個新興旅遊城市,一座會讓人想念、留戀,甚至不辭千里遠赴的城市,那麼臺東具備什麼條件呢?除了自然的大山大海、人群互動流露真實多元的日常軌跡,更有著屬於新石器時代的生活聚落記憶,堆疊出臺東富有文化底蘊的故事。

  西方哲學家聖奧古斯丁曾說:「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若說臺東是一本書,我們可以從書的序章──卑南遺址公園,來造訪不一樣的臺東。

  卑南遺址位於臺東縣卑南山東南側山麓,屬於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的代表性遺址。根據考古學家推斷,這個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300年至1900年前,又以距今3500至2500年前最為興盛。讓人不禁思索著,在中國歷史上的商、周王朝繁榮之時,在遙遠東南海域的蓬萊島上,也有一群有著傑出玉文化的卑南文化人在島嶼東南隅安居樂業生活,並發展出臺灣最大的史前聚落。

詳全▲TOP

 
 

ICOM Kyoto 2019 X史前館連線:一個砍掉重練的博物館定義提案

文‧圖/黃郁倫


《博物館國際(Museum International)》為ICOM發行的半年期刊。2019年上半年由Jette Sandahl擔任客座主編,發行以「博物館定義」為題的專刊,厚達170頁以上

  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現行的博物館定義修訂於2007年:

  博物館是為服務社會及其發展所永久設立的非營利機構。博物館對大眾開放,以取得、保存、研究、詮釋與展示人類及環境的有形和無形遺產,達成教育、研習與娛樂等目的(A museum is a non-profit, permanent institution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and its development, open to the public, which acquires, conserves, researches, communicates and exhibits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its environment for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study and enjoyment.)。

  然而ICOM理事會在2016年米蘭大會後,因為同意當前博物館界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因此同意「重新定義博物館」一事已刻不容緩,為此特別成立「博物館定義、展望與前景委員會」(Museum Definition, Prospects and Potentials Committee,簡稱MDPP委員會),並邀請由丹麥女性博物館(Women’s Museum of Denmark)以及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Museum of World Cultures in Sweden)此兩館的創館館長Jette Sandahl擔任主席。ICOM並預告在2019年京都大會上,將針對MDPP委員會提出的新博物館定義,進行採行與否的表決。

詳全文▲TOP

 

 

2019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看見博物館的另一種可能

文‧圖/陳相妘


老照片工作坊,與講師及駐館員合影

  在史前館暑期實習的日子,有很多機會可以參與各種不同的活動,像是日常工作的一線服務支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擺攤、館內講座與研習、活動規劃及執行,還有到部落辦理工作坊等等。在接觸各種事務的過程當中,改變了我對博物館既有的想像,或許應該說是增加了更多的想像。

  「如果在實習的兩個月中,可以讓你們發現博物館的其他可能性,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那是實習的第一天有位館員這麼對我們說著,也是自實習以來,我反覆思考的問題。所以,博物館應該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

  2017年文化部委託公立博物館辦理「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簡稱MLA),計畫精神如下:「透過博物館的專業與技術,建構以在地知識為核心的網絡整合,包含集體記憶、遷徙歷史、生活方式、文化資產、工藝與技藝、身分及族群認同、傳統祭儀和信仰,還有人與自然及土地的連結。在博物館和地方間相互協力的合作之下,藉由各種可能的途徑使得這些在地知識得以延續、系統化呈現及再利用。」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穿上彩虹衣--斯洛伐克民俗藝術暨臺東原民文化聯展
    時間:2019/12/18(三)~2020/2/2(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還原正名—臺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
    時間:2019/11/29(五)~2020/2/2(日)
    地點:本館館史室
  • 到美麗島—那些人 那些事
    時間:2020/1/3(五)~6/30(二)
    地點:文化部一樓藝廊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光雕投影
    時間:逢開館日10:10、13:30、15:10(一場次12 分鐘)
    地點:本館展示廳中庭
  •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時間:2018/12/1(五)~ 2019/12/31(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二樓迴廊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0/3/31(二)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卑南遺址公園 

  • 巨石,你好!跟著考古學家去旅行
    活動時間:2020/1/22(三)~2020/4/12(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多功能教室
    「巨石」是臺灣東部特產,在臺東、花蓮兩縣目前累積已知有40處以上的巨石考古遺址。雖然巨石普遍分布在我們周圍但卻鮮為人知,尚未得到足夠的關注。 花東的海岸公路其實是探索史前巨石的絕佳路徑,本展覽精選6個鄉鎮、10個巨石考古遺址,帶你由南而北一一拜訪,向這些看著時代流轉與變遷的見證者們說聲:巨石,你好!
  • 寒假春節遺址特色體驗活動
    活動時間:2020/1/21(二)~ 2020/2/9( 日)9: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前
    卑南遺址公園於寒假及春節期間特別推出數項與遺址相關的特色活動,有手作,有美食,小朋友還可以在沙坑體驗考古挖掘樂趣,並搭配滿額即贈原始烤肉體驗,歡迎到卑南遺址過一個不一樣的假期。
    活動項目:a. 卑南玉飾DIY b. 文物馬克杯手沖咖啡體驗 c. 考古小尖兵 d. 文物相框、人獸形耳飾明信片創作
    活動對象|一般大眾、親子、教師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50 ~ 150 元不等
    活動報名|現場報名(不限人數,材料用完為止)
    聯絡洽詢│(089)233466#210 李小姐
  • musaura ta ! 2020 年卑南族聯合年聚
    ◆聯合年聚回顧暨神話領域特展
    活動時間:2020/1/30( 四) ~ 2020/2/10( 一)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
    ◆聯合年聚- 聚會‧ 競賽‧ 市集
    活動時間:2020/1/28( 二)6:00-16: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活動包含有傳統路跑、射箭、摔角等競賽,以及卑南族風味環保市集活動。期盼能凝聚所有的卑南族人,形塑屬於我們的美麗與力量,並歡迎民眾到臺東旅遊,與卑南族人共襄盛舉!
    主辦單位:普悠瑪部落
    活動聯絡人:聯合年聚籌備處執行長 洪慶誠0928-875355
  • 放假探索趣—寒假特別活動
    活動時間:2020/1/31( 五) ~ 2020/2/9( 日)9: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小朋友寒假哪裡去呢? 卑南遺址公園的展示廳除了展示卑南遺址出土的寶貴文物外,還有很多好玩的3D 照相與傳說故事哦,拿著我們特別設計的學習單展開一場自由探索的遊戲吧。
    活動報名| 現場報名即可(國小學童、親子)
    活動費用|門票費(依門票規定)
  • 【特展講座】來去看巨石:佇立土地上的神秘故事
    活動時間:2020/2/22(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多功能教室
    臺灣有巨石嗎?巨石又是什麼呢?談到巨石,我們總會想起英國「巨石陣」或是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雖然臺灣並沒有如同英國巨石陣般的大規模巨石結構,也沒有宏偉如摩艾的石像群。不過,臺灣的確有神祕的史前巨石文化,這些巨石主要分佈在臺灣東部的花蓮、臺東兩縣境內,共在至少40處的考古遺址內發現超過500件以上的史前巨石。很讓人驚訝吧!一起來聽聽佇立土地上的神秘故事 。詳情查詢
  • 「練習,一起走一段」MLA 計畫成果特展
    活動時間:2019/10/5( 六) ~ 2020/3/1( 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博物館與在地知識,有什麼樣的可能?
    當代的博物館被賦予不同的期待與想像,位居東部的史前館過去持續透過不同的層面持續與不同社群與地方鏈結。 2017 年到2019 年,史前館透過執行文化部委託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從展覽、工作坊與教育推廣作為途徑,與屏東、花蓮及臺東的夥伴以及地方文物館,透過三年的合作,陸續有崁頂百年展、歸途- 七腳川戰役110 周年特展以及戶口名簿工作坊等,本次展覽透過系統性地整理過程並進一步提出方法學,在共同實踐在地知識的道路上,逐步建構博物館與地方的網絡與夥伴關係。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9年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