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可以再靠近一點─談史前館建築景觀再造

博物館頻道

  祈福感恩與前進─記2018年南科考古館試營運啟動之西拉雅祝福儀式

話題‧話語

  一條會飛的河──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哪裡來?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本館自民國91年8月17日開館迄今已邁入第十七年,為歡慶史前館十七歲生日,史前館以「史前‧始前-史前館再開始以前,我們一起回首」為主題規劃一連串系列活動,邀請民眾一同回顧與史前館共同撰寫的大小故事。

  本館為全國唯一國家級的考古暨民族學專業博物館,亦是臺灣史前文化及原住民族文化研究、展示的重要樞紐,開館迄今以典藏文物為本,透過展示描繪史前文物千年來的故事,更以「部落為主體、博物館為舞台」的合作模式讓臺灣原住民族述說自己的故事。為慶祝十七週年館慶,即日起至9月30日,史前館推出「17留存最美好的記憶」拍照打卡送好禮活動(8/10-8/31)、「17重回最初的故事」網路活動(8/29-9/30)、「那些年我們17唱的歌、跳的舞」部落樂舞展演(8/16-8/18)以及「研究員帶路」(8-9月共五場)文物故事探索等一系列活動,引領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再次認識史前館,共同探索史前及原住民族文化的精髓。

文‧圖/許慶霜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03期 2019.9.15
 

  2019年對史前館來說是迎向變革與開展的一年。隨著康樂本館預定翻新部分建築與常設展之外,南科考古館也將從試營運階段進入正式營運階段。即將重新改造的入口大廳、展廳建築、景觀園區等將會有甚麼樣的變化呢?而臺東親子民眾又是如何期待這項新改造?

  南科考古館去年年底啟動試營運,去年試營運啟動儀式特別邀請了吉貝耍西拉雅族族親與祭師前來祈福,也邀請當年參與發掘的資深考古員以及鄰近該館的區長、里長與里民。希望大家無論古今先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都能更愛這裡,讓故事一直說下去。

  我們將呼吸空氣視為理所當然,但氧氣從何而來?不只是你我所知的植物與森林,還有來自海洋!!聽起來很奇妙吧。卑南遺址公園預計於9月22日下午14:00播放野望影展影片「宇宙奇石:呼吸」,就要從太空人的腳步,帶大家從空中望向地球,找尋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從何處而來,歡迎參加!

 
 

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可以再靠近一點─談史前館建築景觀再造

文‧圖提供/盧梅芬


注入綠意的山之廣場示意圖。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目前是臺灣東部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自2002年8月開館以來迄今17年。史前館奠基於卑南遺址搶救,以史前文化為核心,同時關注原住民族文化保存與再現,以及肩負國家級博物館的區域性責任。

  自2017年至2021年,文化部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城鄉建設項下所推動的「文化生活圈建設計畫」,期待以文化保存及提升在地文化公共服務,活化區域文化資產與完善文化設施;其中之執行方法與策略即為地方館舍升級(註)。在此計畫下,史前館將擴充其核心內容至南島語族,拓展國人的南島世界視野,同時進行建築景觀再造。

  許多觀眾到史前館最常見的問題便是在展廳迷路、空間具封閉感,以及戶外一些設定為活動的空間卻常因炎熱而無法親近。因此,史前館空間改造以親近公眾(access)與空間優化為核心目標,希望讓觀眾更容易親近、使用與發現史前館的各種價值與服務(展示、故事、教育與休憩放鬆);同時整修老舊空間或設備以提供嶄新的功能,包括永續節能之設計、友善平權及無障礙功能強化。

詳全▲TOP

 
 

祈福感恩與前進─記2018年南科考古館試營運啟動之西拉雅祝福儀式

文‧圖╱Mayaw Kilang(馬耀基朗)


文化部李次長執杯準備進行儀式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以下簡稱南科考古館)自2014年6月開始動工,歷經4年寒暑,業已在2018年12月26日啟動試營運。南科考古館可提供之公共服務空間,分別有四個常設展廳、一個特展廳,另針對博物館文物整理的工作進行展示之博物館秘室,以及戶外的公共藝術區與植栽區。

  南科考古館試營運主要是為接下來正式營運做準備,希望在試營運期間,針對硬體設施尚須做細部調整之處進行修整,更重要的是在導覽與公共事務等軟體服務,給予充分的運作,讓服務細節更臻於成熟,俾利於2019年10月正式營運時,能提供最完整的博物館服務,讓入館民眾享受更高的品質。

  為能給予南科考古館有一個好頭彩,2018年試營運啟動儀式以祈福感恩與前進作為設計主軸,邀請了臺南市吉貝耍西拉雅族祭師與族親、曾參與南科地區考古發掘資深考古員以及鄰近南科考古館之善化區、新市區、安定區區長與里長里民,共同參與啟動活動。西拉雅族祭師以「三向與開向作向」儀式進行祈福,潔淨整棟建築與昭告祖靈,讓南科考古館試營運順利。另外邀請來賓,手持以玻璃纖維為材質仿製的大坌坑文化之鼓腹紋飾陶罐,放入象徵展示櫃的木作方格,代表試營運的開始。

詳全文▲TOP

 

 

一條會飛的河──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哪裡來?

文‧圖提供/楊小青


圖4.大氣缺氧的地質年代中,很容易氧化的黃鐵礦可以完整保留在礫岩層中(筆者攝於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

  中文BBC網站於2019年8月23日做了如下報導:「全球最大熱帶雨林,有「地球之肺」稱號的巴西亞馬遜森林正遭遇有紀錄以來最頻繁的火災。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20日指出,今年亞馬遜雨林已發生超過7.2萬起火災,打破歷史紀錄。蔓延的森林大火,成為全球焦點,各國領袖皆表達關注……

  巴西農民屢在每年旱季施放野火,這是一種藉由燃燒植物產生的草木灰來肥沃土壤的古老農業技術,這項技術也普遍被南島民族運用。然而火耕產生的耕地在缺乏植被的保護下,將因雨水的淋餘作用變得更加貧脊。對於人口增長迅速的現代社會而言,火耕並非是土地永續利用的發展模式,況且亞馬遜森林的大火還有礦業開採的龐大利益在背後推波助瀾,使得亞馬遜熱帶雨林火災的數量屢創歷史新高。「地球之肺著火了」讓環保團體急得跳腳,無法管制的野火甚至成為今年七大工業集團G7高峰會的首要議題。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光雕投影
    時間:逢開館日10:10、13:30、15:10(一場次12 分鐘)
    地點:本館展示廳中庭
  • 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
    時間:2019/4/17(三) ~ 2019/9/22(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編織築夢月桃情:第七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
    時間:2019/5/31(五) ~ 2019/10/13(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時間:2018/12/1(五)~ 2019/12/31(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二樓迴廊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研討會:

  • 【國際南島研討會】工藝技術與社會實踐
    活動時間:2019/10/31~11/3(四~日)9:00-17:00
    地點:本館

    10/31-11/1│學術會議
    議程:早期東亞社會、菲律賓海域金屬器時代、台灣島新石器繩紋陶、高溫工藝的傳入與探討、南島與當代藝術。

    11/2-11/3│陶器製作技術主題工作坊 
    場次A金屬器時代的菲律賓陶器、場次B新石器時代的台灣陶器。參與民眾可於現場觀摩學習以古法製陶。

    11/4-11/5 │古代製陶進階工坊
    參與民眾可於現場觀摩學習以古法製陶。(全日,具經驗者)

    相關訊息請參閱「2019International Austronesian Conference」臉書專頁

主題活動:

  • 【史前,始前】史前館再開始以前,我們一起回首-研究員帶路
    活動時間:2019/9/21(六)10:00-12:00
    地點:本館展示廳及教育資源中心
    由本館研究人員帶路,針對史前史廳及南島廳文物進行故事分享,帶領觀眾發現文物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同時展演展廳內智慧互動展項,讓觀眾在虛實之間穿梭史前與現代,最後透過DIY 活動史前玉工坊及薏米珠手串飾 帶回史前或南島文化紀念小物。 活動查詢

教育資源中心:

  • 自然的藝術創作
    活動時間:2019/9/29、10/20(日)14:00-17: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9/29 │型糊藍染餐墊
    以前的人善用自然,衣服的色彩皆來自天然植物,「藍染」即是其中一種,活動中將介紹藍染的植物、製作過程,並運用糊染技法,結合自己的創意,親自染作獨一無二的餐墊,創造你的生活美學。 材料費@350‧ 限30 人

    10/20 │果凍花
    在果凍內鑲入利用天然蔬果汁調配而成的顏色,製成栩栩如生的花朵,晶瑩剔透的3D 立體果凍花造型,就像是藝術品!材料費@250‧ 限20 人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592、523|活動報名

  》卑南遺址公園 

  • 第九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巡迴
    活動時間:2019/9/22(日)、10/19(六)14:00-16: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卑南遺址公園將於108 年9-11 月辦理第九屆野望影展,將藉由最新、最優質的生態紀錄片,把「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多樣性」介紹給台東的觀眾朋友。為進一步了解影片所傳達的意念,每場影片同時規劃了活動與講座。
    9/22(日)14:00-16:30
    片名│宇宙奇石: 呼吸
    講師│楊小青(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
    10/19(六)14:00-16:30
    片名│暴龍真相講師
    張鈞翔(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教組組長)
    詳情查詢
  • 土肉桂小黑蚊防蚊液
    活動時間:2019/10/26(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土肉桂屬樟科植物,本身具有蚊蟲不喜歡的特殊氣味,再加上香茅、茶樹等天然成份及精油,連小黑蚊也能預防,還有很多其他用處,歡迎一起來發掘。
    活動對象│一般大眾、教師│活動費用│每人200元
    網上報名│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練習,一起走一段」MLA 計畫成果特展
    活動時間:2019/10/5( 六) ~ 2020/3/1( 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博物館與在地知識,有什麼樣的可能?
    當代的博物館被賦予不同的期待與想像,位居東部的史前館過去持續透過不同的層面持續與不同社群與地方鏈結。 2017 年到2019 年,史前館透過執行文化部委託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從展覽、工作坊與教育推廣作為途徑,與屏東、花蓮及臺東的夥伴以及地方文物館,透過三年的合作,陸續有崁頂百年展、歸途- 七腳川戰役110 周年特展以及戶口名簿工作坊等,本次展覽透過系統性地整理過程並進一步提出方法學,在共同實踐在地知識的道路上,逐步建構博物館與地方的網絡與夥伴關係。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8年9、10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