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黑人是不是賽夏族矮人祭的對象,留待更多的研究、考證。hoepong是一個實在的認識賽夏文化的管道,歡迎一探究竟,一同來領略賽夏之美。
如何結合博物館資源、原住民社區資源,以達成推廣原住民教育的目的,一直是本館努力的目標。臺灣南島民族動手做之旅,是在推廣教育領域實現此一目標的嘗試。歡迎大家隨時注意本館網頁的活動訊息,到史前館來驚艷一夏。
把考古這項神祕的工作,系統的介紹給社會大眾,是本館的使命之一。營隊是認識考古工作最好的方式,六天五夜的活動結束了,辦理活動的黃國恩先生與大家分享他的心聲。
「全國高中生青年考古夏令營」於舊香蘭遺址進行考古戶外教學與探坑試掘,同為坑友的學員正在拍攝已挖平的第二層坑底進行影像紀錄。在烈陽下挖掘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大家也體驗到考古迷人的樂趣所在。
賽夏族披肩 文/方鈞瑋
賽夏族的織品傳統上以麻線為主要材料,晚近才開始使用棉線與毛線;此外,也會利用動物的皮毛來製成遮雨的披風。織布是女子的工作,以水平背帶織布機做為織布的工具,織品的紋飾包括菱形、三角形、點狀紋與卍字文等。由於該族居住的區域比鄰泰雅族與漢人,致使該族的文化呈現多種樣貌。例如服飾型制與紋飾相當成份受到鄰近泰雅族的影響;不過在色彩上,賽夏族人比較常用棗紅色。此外,從日據時代所拍攝的照片,可見當時大多數族人已穿著漢式服飾。這種種的現象顯示賽夏族人與其他族群之間的互動相當頻繁。
【詳全文】▲TOP
驚艷一夏─臺灣南島民族動手做之旅 文‧圖/林頌恩
博物館的核心在於藏品,從藏品出發涵括物件背後文化脈絡的學習活動,則可說是博物館最不同於一般社會教育場所提供教育活動的特點。史前館研究重心之一為臺灣南島民族,因而亦收藏諸多民族學藏品。這些藏品不僅享有祖先手腦並用的智慧,也訴說原住民族如何與大自然共處的生活方式。如何將蘊含於這些物件的奧妙透過教育活動的經驗分享予更多人欣賞、驚艷,進而引發對於多元族群文化共生共存的珍惜與尊重,這是史前館以其建館宗旨舉辦教育活動的立基點。
【詳全文】 ▲TOP
青年考古夏令營隨筆 文/黃國恩
每年寒暑假,都有各式各樣的營隊活動,以考古為主題的營隊卻很少見,有鑑於此,本館在今年開始推出考古營隊。活動內容包括「考古工作的基本認識」、「考古田野實習」、「室內整理工作」三個大項。基於課程的深度及活動操作的考量,以高中職的學生為主要的對象。第一梯次的考古夏令營在七月五日開始,十日結束,以下以隨筆的方式與大家分享活動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