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原住民文化論壇
  奇妙的榖粒:小米
卑南文化公園
  卑南文化公園週起跑囉
Q&A
  什麼是「古難歸類群」
搶鮮報
   
  編輯語
 

小米是原住民相當看重的傳統食物,象徵著家庭的財富,並且可以透過小米的相關儀式,確認社會群體成員身份。小米既是神奇的榖粒,也是文化傳承的種子。

卑南文化公園週定於四月十日至十六日舉行,同仁們設計了十項的闖關體驗活動,邀請您來共襄盛舉。

「古難歸類群」是從地質史上的古生代延續至今的一群浮游生物,在中生代發展到高峰,但由於形式變化很大、親緣不確定,因此在分類上學者傾向於運用型態特徵,歸屬於同一群﹙類科﹚。請大家來一窺這些神奇生命的奧妙。

 
  史前館之美
 

 
本館典藏文物
長光遺址出土陶偶
  博物館花絮
 


本館教育資源中心舉辦”原住民水壺動手做”活動,講師現場指導參與者製作原住民傳統水壺。

 


  史前館首頁 訂閱電子報 給編輯的話
史前館電子報第32期 2004.04.01 
 

奇妙的縠粒:小米 文/方鈞瑋‧圖/徐雨村


小米穗

  在原住民的傳統社會中,「小米」除了做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在各族的社會、文化與祭儀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以布農族為例,在傳統的布農社會中,小米是農業祭儀的中心、象徵著家庭的財富,小米種植與收成是他們生活中最注重的事項,也包含著許許多多的禁忌與規定。

一、天上來的穀粒

小米是從何而來的呢?在布農的傳說故事中,有這樣一則關於小米由來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男人,過著孤單的光棍生活。有一天,一位不知從何處而來的女人帶著孩子來到他家,並拿出一個葫蘆說:「這個葫蘆裡有一種東西,叫做小米,非常好吃,只要一粒就足以做為我們三人一餐之用。所以,只要擁有這個葫蘆,我們永遠都不會挨餓,而且你也不必再上山狩獵了。這葫蘆裡的小米還有一項作用,那就是埋在土裡後,明年就能得到相同的小米,而且一粒會變成千粒。不過,除非你跟我結婚,否則我不會把這個葫蘆給你。」詳全文▲TOP
 

 

卑南文化公園週起跑囉! 文/彭敏華


考古小奇兵: 模擬挖出卑南文化人的遺物

  什麼是卑南文化?

  什麼是大自然的生命場域?

  這個蘊藏千年歷史的古文化之謎,將以創意的闖關體驗活動告訴你!

  台東淨土地標─史前館卑南文化公園,將舉辦一系列闖關體驗活動,熱情邀你共享一幅幅由理想搭建起的遨遊空間。

  卑南文化公園精心設計了十種闖關體驗活動,內容具有歡樂、好奇與知性的教育意義,很適合親子或學校進行校外教學時,帶領小朋友一起在歡笑中學習與成長,現在將十種闖關體驗活動的內容,介紹如下:詳全文  ▲TOP

 
 

什麼是「古難歸類群」? 文‧圖/蕭承龍


古難歸類群化石

古難歸類群(Acritarchs)為親緣不確定的微小有機種,外形為變異很大的外殼(圓形、橢圓形、圓盤形、長形或多角形),由有機物組成,大小從7~100um,大部分小於150um。其表面紋飾可能是平滑、孔狀、顆粒狀、刺狀到突脊狀等,排列形式可能散亂無規則或是具有固定的位置關係─例如:局限於橢圓形外殼的兩極或圍繞著極端排列。有時候外殼是多重的,大致上其同心圓之膜是相當厚的;有時候其主要外殼的部分或全部被一個很薄的、時常不完全的外被膜包圍;有時其外殼具有一中生的凸緣或翼。 詳全文▲TOP

 
 
  1. 史前館4月份教育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全文
  2. 史前館山之廣場「南島樂舞SHOW」歡迎民眾前來共渡「原」味十足的週末假期。演出時間為每週六、日上午10:00及下午3:00。免費自由入場觀賞。
  3.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下午茶音樂會」將邀請國立台東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學生擔綱演出,於每週六、日下午4:00 為來館遊客營造一個悠閒且充滿曼妙音樂的感性時光。
  4. 93年新志工招募,包括公共服務、展場維護…等,以能固定排班者優先考慮。4月報名,5月擇期面試。【詳本館志工園地網站
  5. 時時刻刻為您服務,24小時不打烊。電子化政府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臧振華│主編:徐雨村│助理編輯: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