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
  乘著風箏尋古意:一個在地環境教育課程的理念與實施

南島文化專欄

  由農務輪工演變而來的婦女節慶:卑南族巴布麓部落的mugamut

考古探索

  長光聚落單石的出土地點:新發現的城子城Ⅲ遺址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史前館連假期間(4/3-6)提供國中以下學童憑身份證明文件免費入館優惠,更規劃『Fun 4-小小童樂會』活動,搭配DIY大會串、特色市集與主題導覽活動,讓參觀民眾快樂的逛遊博物館。

  4月份史前館配合兒童節主題規劃『Fun 4-小小童樂會』活動,4月3、4日(五、六)在2F迴廊集結了各式各樣的創意手做DIY,包含蝶谷巴特筆袋、彩繪洞洞豬、檳榔子娃娃,還有無料趣味麻薯搗搗樂,讓遊客以小型杵臼,將米飯搗成麻薯,搭配花生粉大快朵頤。現場特色市集還有好吃的原住民美食、有機食材展售、種子創意DIY等等,提供遊客不同的選擇。

  展廳本月還規劃主題導覽活動,參與活動的民眾,更有機會挑戰『童趣彈珠台』、『翻滾大骰子』、『轉轉俄羅斯』及『神秘戳戳樂』等趣味遊戲,為自己贏得特色獎品。參觀的民眾開心的表示不虛此行,快樂的逛遊博物館。




文‧圖/邱瓊儀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97期 2015.4.15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愛地球有很多種方式,其中連結自己文化與地景而生成重要的記憶感,願意去保護與珍愛土地,也是其中一種方式。遺址公園與南王國小師生如何透過與風箏石的傳說故事發展認知、參訪、手作等發展出一系列在地環境教育課程,孩子的心得讓人有感。

   每年初春是小米播種的季節,接著便是除疏與照顧。卑南族的婦女也與小米之間發展出除草與完工慶的系列祭儀,讓辛勞整年種田的婦女既有競賽、開心與玩樂的機會,男性也拿荖藤慰勞婦女。來了解位處市區的巴布麓(寶桑)部落是如何度過他們這個節慶。

  單石是臺灣巨石的一種,麒麟文化數量最多的巨石類型就是單石,還可以依照特徵分為許多類型。在臺東縣長濱鄉的長光遺址上,並未出土任何單石,但是在聚落裏卻可看見一整排豎立在路旁的單石,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呢?背後又帶有甚麼議題可以好好討論呢?

 
 

乘著風箏尋古意:一個在地環境教育課程的理念與實施

文‧圖/林佳靜、藍琦


風箏故事地景藝術創作。

  筆者致力於環境教育工作多年,一直思索如何規劃出真正貼近在地的環境教育課程,不再讓在地人們覺得環境保護與環境教育是那麼遙遠與陌生。從自我身邊與在地文化出發,重返祖先的足跡再次建構地方的意義,重新關懷周邊的環境。

  本文將從地方感與環境意識的概念談起,在此概念下,筆者在南王國小規畫執行了一個在地環境教育課程,引導學生重新對地方產生情感與意義建構,進而產生環境意識與行動。

一、地方感與環境意識

  1970年代人文地理學家以現象學(Phenomenology)與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為根基開始發展地方的概念。Tuan(1975)指出「地方」不同於「空間」(space),地方是透過經驗所建構的意義的核心。他透過與空間的對比來定義地方,發展出一種作為行動與移動之開放場域的空間意義,地方是牽涉了暫停(stopping)和休憩,以及涉身其中。空間適合空間科學和經濟理性的抽象概念考察,地方則適於諸如「價值」(value)與「歸屬」(belonging)。Tuan在《地方之愛》(1974)一書中闡述「地方之愛」一詞,指涉了「人與地方的情感聯繫」。這種聯繫,這種依附感,乃是地方作為「關照場域」(field of care)觀點的基礎(Cresswell 2006:14-15,王志弘譯)。

詳全▲TOP

 
 

由農務輪工演變而來的婦女節慶:卑南族巴布麓部落的mugamut

文‧圖/王勁之


民國62年之後,巴布麓部落恢復舉行mugamut

  對於卑南族人而言,小米是重要且珍貴的農作物,也是往昔重要的糧食來源。在每年寒冬將盡,春天即將來臨時,便是小米播種的季節。過去在利嘉、南王、下賓朗及巴布麓等部落中,都曾經盛行著由婦女們所集合組成的輪工隊misaur。當春天播種之後,misaur的成員會輪流交替前往各家戶的小米田,合力清除迅速生長的雜草,同時也進行疏苗的工作。等到持續約一個月的除草任務結束時,婦女們就會舉行除草完工慶mugamut,以撫慰misaur功成解散的惜別之情,並慶祝工作順利完成。

  隨著時代變遷及生計方式的改變,今日婦女的除草輪工隊幾乎都已不復存在,但有些部落仍然持續舉行以mugamut為名的慶祝活動。其中有部分的意義也逐漸轉換成為婦女所專屬的歲時節慶。以位於臺東市的巴布麓部落(Papulu)為例,當地的卑南族人在日治昭和七年(1932)時,已由卑南社(Hinan Puyuma)經市區再輾轉遷徙至部落現址定居。當時農業種作仍是多數家戶的主要生計方式。現今部落中仍保存早期的婦女團體合照(圖1),根據林娜鈴女士的調查,這張珍貴的照片拍攝於民國38年或39年,見證了當時舉行mugamut的情形。之後隨著生計方式改變,從事農作的族人減少,巴布麓的mugamut也因此曾經中斷了廿餘年。

詳全文▲TOP

 

 

長光聚落單石的出土地點:新發現的城子埔Ⅲ遺址

文/葉長庚‧圖/葉長庚、劉宜婷


2007年單石被堆置的情形

關於長光遺址

  長光遺址位於長濱鄉長濱村,1993年因該區域一位地主進行農作整地發現長光岩棺而被確認為史前遺址,後來經歷過幾次考古發掘作業(葉美珍1993;趙金勇1994;劉益昌、顏廷伃2000)。除了長光岩棺外,長光遺址還出土重要的「墓園現象」、精美的玉器、甕棺葬與大量史前陶罐等重要遺留(葉美珍2012),雖然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屬於麒麟文化,但是在相關調查與發掘資料中,卻從來沒有單石出土與被發現的記錄。

  單石是臺灣巨石的一種,也是麒麟文化中數量最多的巨石類型,還可以依其特徵區分為有肩單石、有槽單石、柱狀單石以及主要分佈在花東縱谷區域的帶凹缺單石等類型。雖然在長光遺址上從未發現過上述任何一種單石的出土,但是到長光聚落探訪長光岩棺時,卻可以在聚落內看到一排被整齊豎立於道路旁的單石,然而,這些並非長光遺址所出土的單石。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趣‧逛:史前專「享」店 ─ 文創特展
    時間:103年12月12日至104年12月12日
    地點:本館第三特展室
  • 祖靈‧連結──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族的文化傳承特展
    時間:103年12月16日至104年5月17日
    地點:本館第四特展室
  • 人神盟約:排灣族maljeveq展
    時間:103年12月30日至104年12月30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羊年特展
    時間:104年2月20日至105年2月6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
    地點:21國際渡假村
  • 遠古的臺灣故事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巡迴]海角樂園──國際攝影展
    地點:日暉國際渡假村B1

特展教育活動:

  • 聽繪本故事玩戳戳樂
    透過有趣的故事,可以涵融嚴密的思考,讓孩子對故事內容有更深刻的體認,我們為孩子設計了精彩的故事與遊戲,期待這些意義在孩子們間發酵。全程參與聽故事活動,還可以當場玩戳戳樂遊戲!
    日期:4/19(週日)10:00-11:00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講者: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25人採預約報名,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23、592,如預約未額滿,則開放現場報名。

近期活動:

  • 草地5月天-親子運動會+Walk-in熱氣球套裝遊程
    活動日期:104年5月2日(六)
    活動時間:下午15:00-18:00
    活動地點:史前館景觀花園(台東市博物館路1號)
    市集、運動會、熱氣球 野餐、嚕車車、踢足球
    您有多久沒有跟孩子們一起外出休閒了呢? 您還在煩惱假日不知要帶孩子去哪裡嗎?
    精采刺激的競賽、歡樂有趣的活動!一起帶著心,走向史前館~與家中可愛的孩子一起同樂吧!
  • <影片欣賞>邂逅嶄新 Rijksmuseum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更多訊息
    活動日期:104年5月9日(六)
    活動時間:下午15:00-16:30 (放映前15分鐘進場)
  • <影片欣賞>高第聖家堂 更多訊息
    活動日期:104年5月16日(六)
    活動時間:下午15:00-16:30 (放映前15分鐘進場)

  》卑南文化公園

  • 手作艾草平安皂
    活動日期:2015/4/18(六)14:00〜16:00
    招生對象:一般民眾、教師
    活動地點:卑南文化公園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150元
    活動內容:臺灣俗語說:「插榕卡勇龍,插艾卡勇健。」艾草是大家所熟知的驅鬼避邪聖物,在很早以前即為人們經常利用的植物,除可做為藥用外亦會添加於食物當中,融入手工皂裡不但有特殊香氣還有保平安的意涵。
    報名方式:請逕上本館官網報名,網址:http://reservation.nmp.gov.tw/
    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 聯絡洽詢:(089)233466#210李小姐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4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我們會隨時更新動手做的項目,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們對這塊學習園地更加熟悉與認識。
  • 104年公務機關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體驗活動計畫 (更多訊息
    為響應政府鼓勵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提高公務人員多元學習能力,帶動創新與活力,以提升服務品質,本館卑南文化公園推出生態教育、人文素養等政策重點宣導的學習體驗活動計劃,俾使公務人員藉由多元化的學習體驗活動,增加不同的背景知識,提升專長能量,促進廣域專業知能與工作效能。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4年3、4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