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兜在泰雅語中稱為「taoya」,為一塊略呈正方形的織布,將一角向內反摺縫合,形成五角形。向內反摺處之兩端各縫一條綁帶,穿戴時可相繫於頸部後方;左、右兩角也各縫接一條綁帶,可向後繫於身體後方,下角則鬆垂之。
胸兜,同時具有遮蔽和裝飾的功能,布塊常施以織花,縫綴鈕釦、珠飾等飾物(胡家瑜、崔伊蘭主編,1998:124)。在泰雅各群中,胸兜通常為男子所穿戴,但在南澳與台中地區,男女皆穿戴胸兜,但仍有性別上的差異,女子所使用的胸兜較大,織紋與裝飾也較為繁複,男子反之。
胸兜通常以黑色棉布製成,有些會在布面上以白色鈕扣、有孔玻璃珠、珠子或有色毛線等做為裝飾。在傳統的社會中,只有曾出草砍得人頭的男子,方可在胸兜上縫綴白色鈕釦或玻璃珠(李莎莉,1998)。
參考書目:
方鈞瑋主編 2001<原住民織品及飾品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藏品>。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李莎莉著 1998<臺灣原住民衣飾文化:傳統、意義、圖說>。台北:南天書局。
胡家瑜、崔伊蘭主編 1998<台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筆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