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
  臺灣的自然考驗

南島文化專欄

  布農嘗百草:從抗瘧疾草藥談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兼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一書

藏品放大鏡

  館藏十件文物小故事:卑南族男子後敞褲、泰雅族刺刷與新娘長袖長衣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博物館花絮
 

卑南文化公園假日親子教育活動—彎刀傳說與捕夢網

  卑南文化公園自三月份起,每個月會選擇二個週六時間舉辦假日教育活動,舉凡與考古、自然、人文等相關皆會入題,並轉換成讓民眾能共同參與體驗的活動。

  三月下旬公園以給孩子的祝福為主題,邀請到黎靜如老師為我們講述傳統的卑南族人與北美印地安人為孩子做的守護信物有什麼不一樣,她概述到:傳統的卑南族婦女下田時,有時需將小孩帶在身邊,如果小孩睡著了就會將他放在樹下並放一把彎刀在旁邊,據傳彎刀能驅趕惡靈讓孩童睡得安穩。

  而源自於北美Ojibwe族的捕夢網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捕夢網主要作為孩童的床前吊飾,藉由網來捕住惡夢,僅讓好夢與正向的思考進入孩童的腦海裡。其作法係用柳樹作為圓框,再利用植物製成的線材織成網,再加上皮革與鳥羽作裝飾。

  老師帶領參加活動的大小朋友一起動手完成屬於自己的捕夢網,過程中孩子認真的模樣,讓一同參與的家長也很感動。



文‧圖/李麗雲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73期 2014.4.15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如果說,「自己的地球自己救」這個目標太大了,或者至少要能做到「自己的環境自己救、自己的臺灣自己救」才行。畢竟,我們都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要了解我們人為的作為如何影響或加劇自然環境的變化,該用甚麼樣的態度面臨開發環境的問題並與之共處才是生存之道。

  要生存下去,就要好好善用並理解、維護土地環境賜給我們的恩賜。本期第二篇電子報文章改寫自《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一書的文章〈布農嘗百草以抗瘧疾〉,從布農族人觀點及使用方式來看待其對於植物藥效的智慧,生動呈現族人的草藥傳統知識。本館也將於5月21日邀請該書作者到館演講及發表新書。

  植物不僅用來當作藥材,也是原住民傳統上採用纖維製作衣服、選用製作工具的來源。卑南族成年男子才能穿著的華麗後敞褲跟泰雅族女性結婚時穿著的上衣及泰雅族刺棒,都有他們社會文化裡面的規定,而能從物質文化看見社會運作的型態。透過這期「館藏十件文物小故事」,讓我們來認識原住民族的思維行事。

 
 

臺灣的自然考驗

文‧圖/楊小青


本次演講吸引近170名臺東民眾共同參與。

  2014年2月22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辦理一場環境教育研習活動,為了讓臺東民眾了解全球氣候變遷的趨勢,以及身為活動造山帶居民該有的自然環境背景知識,因此邀請了在「臺灣自然環境」以及「熱島效應」研究權威的臺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及中央研究院全球變遷中心劉紹臣院士,為臺東民眾講解「上天下地看家園」及「全球暖化對臺灣的衝擊」。由於臺東地區較少辦理關於自然環境的科普演講,本場次共吸引了近170名聽眾參與,根據本館研究人員張至善的說法:「這一次應該是臺東地區參與人數最多的大眾環境教育演講」。

  自從集集大地震發生後,喚醒臺灣人民認知到臺灣是一座「正在造山」的島嶼,只要大地累積足夠的能量,隨時可能發生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從過去百年間發生了九次規模7以上大地震的歷史記錄,我們可以推論,平均約十年時間臺灣即可能發生規模類似921的大地震。

  事實上,大地震為臺灣人民帶來的災害,不僅是大地震發生當時的地表撕裂或是土壤液化等問題,伴隨地震發生所導致的山崩或地滑,更是為多雨臺灣累積日後發生大規模土石流災害的材料。身為變動島嶼上的居民,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些自然的考驗?陳文山教授說:「地震與土石流是臺灣人民的宿命,但是我們如果了解自然可能發生的變化,就可以有效避開災害可能發生的區域,聰明選擇比較安全的區域進行開發」。

詳全▲TOP

 
 

布農嘗百草:從抗瘧疾草藥談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兼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一書

文、圖/羅永清、莎伊維克‧給沙沙


布農族抗瘧草藥類型(本圖轉載自羅永清與莎伊維克・給沙沙合著《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4年出版,231頁)。

  有史以來,臺灣常被視為瘴疫之地,人們常為疾患所苦,即使到了19 世紀末仍未見改善。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瘧疾,當時人們還不知道瘧疾是經由瘧蚊所傳播,以為是由地面升起的瘴氣所引起,這與歐洲對於瘧疾原名為Malaria 的認識相似,Malaria 由義大利文mal 與aria 所組成,為「壞空氣」之意。臺灣漢人也認為瘧疾與污穢的空氣有關,防治方法之一就是將睡床架高以防瘴氣。然而在束手無策之際,更常用「以瘧為鬼」來解釋,因此請道士畫符念咒、驅邪魔,或進廟拜神求庇護,也是司空見慣的防治方法(註1)。

  臺灣原住民族的抗瘧過程,也是一部獨特的草藥醫學發展史,其中展現出許多原住民族人與環境以及草藥間的傳統知識,值得進一步研究。就文獻及採訪所得,探討如下:

  當原住民族遭遇瘧疾等疫情肆虐時,最常採取的應對方式就是遷村搬離。我們發現,諸如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等原本居住在海拔較高地區之部落,往往在遷居到低海拔地區後,遭遇低海拔潮濕區域肆虐的瘧蚊攻擊。族人不知瘧疾的病媒是瘧蚊,直覺認為是環境居所因素,因此以遷移作為對策;倘若無法遷移,族人就會檢討是否與天地、鬼神、祖靈或自然之間的關係有所違和。

詳全文▲TOP

 

 

館藏十件文物小故事:卑南族男子後敞褲、泰雅族刺刷與新娘長袖長衣

文‧圖/史前館提供


泰雅族新娘長袖長衣-正面。

卑南族男子後敞褲

  穿衣服要看人、看場合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同樣地在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中,有些衣飾穿著也有其文化規則,穿錯了就要惹人非議了。卑南族男子後敞褲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穿的,在部落裡要穿這件後敞褲出門,得有一定資格才行。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穿呢?這就得從卑南族的年齡組織說起。

  卑南族的社會組織採行男子年齡階層與會所制度。男子自十二、三歲開始到老都是年齡階層中的成員,會所分為少年會所(trakuban/trakuvan)與成人會所(palakuwan),每一年齡階層都有特定任務與責任,必須遵守許多規定,傳統的卑南族社會因而得以維繫。

  這樣的社會組織也反映在服飾表現上,不同年齡階級有不同衣飾表現。例如服役級的miyabetan/valisen裸露上身,僅於下半身圍一件沒有紋飾的短裙,這表示他們正處於受訓練、服勞役的階段;等到年齡增長,則換穿紋飾色彩華麗的服飾,並可配戴各種裝飾品,說明他們已經邁入可以結婚的階段。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Sanga:飛舞的勇士
    時間:102年12月11日起至103年6月11日
    地點:本館第四特展室
  • 情繫南島:岩佐嘉親及其收藏特展
    時間:102年08月16日起至103年9月30日
    地點:本館第B1 宏館新藏展示區
  • 馬年特展
    時間:103年1月19日至104年2月9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
    地點:21國際渡假村
  • 遠古的臺灣故事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巡迴]海角樂園──國際攝影展
    地點:日暉國際渡假村B1

近期活動:

  • 環境教育講座:《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臺東場新書發表會
    時間:5/21(三)14:00~17:00
    地點:本館60人教室
    由該書作者到館親自分享「第一民族」與「第一自然」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從原住民觀點了解更多有關臺灣環境教育及國家、國民與多元文化、生物多樣性的關係。(更多訊息)。

  • 518國際博物館日優惠活動!!
    為擴大慶祝518博物館日,在5 月17、18 日兩天,本館特別與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花蓮縣瑞穗鄉奇美文物館、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一起合作到館優惠活動,前30名或100名到館並完成相關活動的朋友,就可以享有免費飲料、手紋及祭儀特展名信片組與記事本、可愛黑熊環保袋與水蜜桃、奇美部落文化泛舟折價券與資料夾,快來屏花東一遊!(更多訊息)。

  • 都蘭山南南西:103年史前館達人深度導覽
    活動時間:自103年4月12日至103年12月6日期間,共舉行6場(更多訊息)。

  • 教育資源中心
    飛舞的勇士特展DIY-飛舞的蝴蝶勇士蠋台
    日期:4/6(日)14:00-16:00‧材料費50元。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綠故事繪本導讀玩戳戳樂 Guided Reading Session: Picture Books
    教育資源中心有許多好看的兒童繪本,透過綠繪本的精彩內容,推廣綠色閱讀,也深耕親子環境教育,培養對環境的尊重與呵護之心。全程參與聽故事,即可當場玩戳戳樂。
    日期:週日10:00-11:00
    ●4/20 讓路給小鴨子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講者: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30人,採預約報名,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97,如預約未額滿,則開放現場報名。,歡迎大小朋友攜手參加。

    影片欣賞 Movie appreciation
    免費,歡迎大小朋友攜手觀賞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時間:週日14:00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

  • 趨吉避凶無患子手工皂
    無患子俗稱黃目子、肥皂樹,據傳用無患子枝幹做成的木棒能驅魔解厄,故又名鬼見愁。在古早阿公阿嬤的年代是很好的清潔用品,富含皂素的果皮用水搓揉即能產生具有清潔力的泡沬,可拿來洗身體、器具或衣物。一些長輩也會告訴晚輩,若有剛出生的嬰兒身上有因胎毒引起的皮膚病,可用羽毛沾取無患子的泡沫,直接塗在患處即能消腫解毒。在充滿化學清潔劑的現代,讓我們一起來製作古早天然好用的無患子手工皂,延續先人的智慧。
    (更多訊息
  • 2014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更多訊息)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mpnews.php

103年3、4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