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守蓮遺址岩棺維護發展計畫」執行內容簡介
文‧圖/吳昆霖
關於白守蓮遺址岩棺的故事應該要從將近百年前的20世紀初說起。1914年,日本學者佐山融吉曾發表於東海岸發現做為「雨乞石」的兩座岩棺,被認為可能是白守蓮岩棺最早的記載。到了1926年,鳥居龍藏依據森丑之助的文字及照片紀錄,發表位在現今臺東縣成功鎮白守蓮遺址之「岩棺」資料,提到此遺址發現達三座岩棺,可說是臺灣東海岸巨石文化遺址中豐富的罕見地點。此後,鹿野忠雄、宋文薰等眾多著名學者亦曾前往調查紀錄。但隨著經濟開發的腳步加上保護措施不足,這幾座命運多舛的岩棺,多多少少都遭到破壞,其中一座甚至差點被不肖商人搬移盜賣。其中最「幸運」者,應該是1986年就移置到臺東縣立文化中心進行戶外展示的白守蓮I號岩棺。
白守蓮I號岩棺移置到臺東市區之後,在那兒靜臥了整整1/4個世紀,雖不再有農事破壞或盜賣風險,卻仍免不了風吹雨淋,依舊長滿地衣與青苔,而其內有凹槽的長相有時甚至被不明就裡的遊客當成了垃圾桶。為了達到更良好的保護,臺東縣政府與史前館合作,在2011年開始岩棺遷移與維護計畫,將岩棺遷移至史前館進行維護與展示作業。為持續進行白守蓮I號岩棺維護作業,兩個單位在2012年持續合作進行「白守蓮遺址岩棺維護發展計畫」,這個計畫主要有三個目的:
1.白守蓮I號岩棺的維護; 2.石質遺物的維護與加固試驗; 3.臺灣東部史前岩棺資料蒐集。
以鑷子夾除表面掉落之蟲屍等生物遺留。 |
以軟毛刷進行表面灰塵清掃。 |
以紫外線燈照射地衣產生螢光反應之情形。 |
紫外線檢測中以量尺確認螢光反應物所在位置進行紀錄。 |
針對附著之生物體,以藥劑塗抹表面進行殺菌清潔作業。 |
以細竹籤仔細挑除岩棺表面殘餘之細碎地衣。 |
首先,針對「白守蓮I號岩棺維護」的工作項目,基本上研究團隊以每週至少進行一次可見光檢測、每月至少進行一次紫外線檢測作業的頻率來進行;另外,依需求輔以不定期藥劑清潔、殺菌作業及隙縫與裂痕觀察紀錄等。
在可見光檢測作業中,研究團隊檢視岩棺表面是否出現附著物,可能包括昆蟲屍體、蜘蛛網、動物排遺甚至被吹進的落葉等,以及觀察岩棺表面的地衣或青苔是否有死灰復燃的跡象。若出現的是蟲屍、蜘蛛網、落葉等乾燥之遺留物,於拍照紀錄後以鑷子夾除或以軟毛刷掃除到小畚箕。但有時遇到的情況則是如鳥類排遺不巧掉落沾染於岩棺表面上,這時就得以乾淨純水配合小軟毛刷,小心翼翼仔細將汙染物沾溼刷除。
除了外來的生物遺留物,岩棺本身表面原就存在尺度不一的剝離、裂隙甚至細微裂痕,為了得到完整的基礎資料作為比較參考來源,因此在今年每次檢測過程中,就可以比對觀察是否有新增或擴大裂痕跟剝離情況。
紫外線檢測則是利用遮光布完全封閉展示區或在夜間等低光照環境下,以紫外線燈照射岩棺表面,以觀察地衣等是否產生生物螢光反應,藉此進一步確認其有無生長、而生長情況又是如何,並將觀察到的情形以照片及繪圖標示甚至輔以錄影等方式記錄下來。
經過確認並紀錄生物螢光反應,後續則會使用多種藥劑來進行殺菌清潔,將藥劑調製適當濃度後塗抹於岩棺整體,或針對發現螢光反應之區域進行重點式施藥。並配合仍持續進行中的表面附著物清理工作,將這些區域進行重點處理,利用軟毛刷刷除或竹籤挑除等方式謹慎進行小面積或點狀清理。
經過多次藥劑殺菌及持續的清理與維護後,岩棺表面原有的地衣等附著物多已只殘餘小區域細碎分布或零星的點狀分布,原本被大量附著物掩蓋而呈現較深色且斑駁的外表,許多部分也已顯露出原石本身的質地及色澤。
第二個作業項目是「石質遺物的維護與加固試驗」。由於岩棺原石為質地較疏鬆之凝灰岩,加上過去風吹日曬雨淋等風化作用或受到生物侵蝕破壞,表面已變得更加脆弱,且岩體上已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裂痕縫隙。為了強化其質地、硬度及防止裂隙擴大、新增,希望未來將表面地衣、青苔及早年遭油漆等潑濺的附著物清除後,能利用加固劑將岩棺加以強化,使其可更良好長久保存。
以200x顯微鏡觀察岩石表面結構與極細微裂痕情形。 |
但加固劑對文物本身會是具永久性之結合,為了測試加固效果,並確認這座已列為國家重要古物的岩棺在正式加固前,應達到何種程度清潔及修復,避免在未達適當程度就加固而造成後續不可逆問題。因此目前先以岩棺過去曾剝落的小碎片及另外挑選材質類似之單石等逐步進行測試,並配合顯微鏡等設備對其效果進行比較觀察,以作為未來實際對岩棺本體甚至是推及於各種石質文物進行維護、加固程序時的參考。
針對「臺灣東部史前岩棺資料蒐集」之工作內容,前面曾提到白守蓮遺址為臺灣巨石文化重要地點之一,但在花蓮與臺東之間共有十多處曾發現岩棺的遺址,地點分散,遺址及文物受保護程度也不一甚至不足。
因此在文化資產保護觀念日漸抬頭並普及的此時,為使眾多岩棺往後都能受到更充分之保護,今年計畫中除了針對白守蓮本身之岩棺及遺址進行文獻整理與實際勘查,亦對其他目前已知仍有岩棺存在的遺址進行初步調查作業,期望未來能有機會進一步推動相關保護工作時可作為其基礎。
關於今年度「白守蓮遺址岩棺維護發展計畫」的執行內容就先介紹到此。並再次歡迎大家,白守蓮I號岩棺展示區就位在史前館山之廣場北側迴廊,對岩棺本體之維護工作也都在此進行。若您下次造訪史前館時歡迎到此展示區走走,欣賞一下來自古老年代、雄渾壯碩的岩棺。如果來訪時碰巧還遇見進行維護作業的時段,也就更能進一步在現場瞭解研究團隊當天在做些什麼囉!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白守蓮遺址岩棺維護發展計畫」專任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