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人數
起源與遷移
陶偶
tawtawo
【人物閱讀】史前館圖書室定名為「張光直紀念圖書室」
 
 
史前館電子報第12期 2003.06.01 
   
 

觀眾人數/臧振華


本館臺灣南島民族展廳一隅

最近SARS疫情衝擊全臺,不但觀光客大幅減少,中小學校外教學亦全部取消,造成臺灣各博物館之參觀人數直線下滑,有的博物館甚而還因此暫時關閉展場,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實,在臺灣,觀眾人數的多寡,一直被當作是博物館營運業績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一些博物館莫不設法以舉辦有吸引力的特展或大型活動來拼人數。在媒體的文化版上,也常可見到某某展覽參觀人數突破xx萬,或再創高峰的新聞。

博物館拼人數究竟對或不對,見仁見智。從行銷的觀點來看,博物館的重要使命之一就要藉由各種行銷策略吸引遊客進入博物館,參觀人數之多寡反映了行銷之成功與否。但是也有人不認同這樣的觀念和作法。例如,臺南藝術學院的張譽騰教授就「擔心這樣的風氣會熱過了頭,養成國內博物館界重外輕內、重展覽而輕典藏研究、重臨時性特展輕常設展、重觀眾人數而輕參觀品質的一種帶有殖民性格和重商主義的經營管理理念。」所以他認為博物館事業應該回歸到以保存文化資產並促進社會公益為宗旨的基本面。最近,英國劍橋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館長David Philipson教授在本年3月份的Museum Journals撰文強調鑑於博物館在目的和性質上的多樣性,一味要求所有博物館都要吸引大量觀眾的想法和作法是不切實際,也不被期待的;因為有些博物館在典藏或研究上所能發揮對人類知識或文化資產保存上的貢獻,遠遠強過於展示。

從史前館的角度來看,本館位在交通不便的東部,自不能與西部都會中的博物館一樣,期望有大量的觀眾人潮,但是我們卻擁有獨具特色之典藏和研究範疇。因此,如何能藉由展示、典藏、研究和教育活動,來充分揭露和展現史前文化及原住民文化之知識,並使之有效地傳達,以滿足社會教育的目的,應是本館最基本的考量。其實,史前館是臺灣的寶藏,她是臺灣最可以展現本土特色的博物館,一些外國遊客甚而認為這是臺灣最有價值的博物館。美國在臺協會商務組副組長William L. Marshak先生多次來史前館參觀,有朋友來自美國,也專程將他們帶到史前館。套一句他的話,「我們喜歡來史前館,在這裡可以看到真正的臺灣。」▲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