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假回家illisin

/ 盧梅芬 攝影/ 顏霖沼


一般泛稱的阿美族豐年祭,在日據時代被稱為「月見祭」;國民政府時代以後,則為大眾所熟悉的稱呼「豐年祭」。然而,因地域、習俗、語言等的差別,在不同的阿美族部落有自己的稱呼與特色,甚至差異很大。

近年來,每年於七、八月舉行的阿美族豐年祭成為東海岸重要的觀光資源。「歌舞歡樂慶豐年」,成為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阿美族豐年祭的主要印象。然而,豐年祭對於阿美族自身的意義為何?

四十多年來習稱的豐年祭,在港口部落稱為illisin,是祭典儀式的意思。illisin主要由男子年齡組織執行,分層負責各項工作以完成年度盛事。港口部落的男子年齡組織主要分為老年組與青年組,其中老年組主要負責公眾事務的決策,青年組分為八大年齡階層,依部落的實際需要分配不同的任務,並依不同的職責有所屬的職稱,在分工、合作、歌舞與儀式等過程中,教育傳承並延續部落文化。歡樂的豐年祭意象背後,是阿美族文化的嚴謹組織。

長者幫青年綁頭緊頭冠, 傳遞了對青年的期待。


illisin除了以神聖嚴肅的儀式感謝祖靈庇祐,另一個重要的面向是青年的教育訓練。尤其四年一次的青年升級儀式,代表正式從家庭成員成為部落的孩子,在外工作的青年幾乎都會請假回家參加illisin。傳統的豐年祭歌舞也主要是由部落男子呈現。為生命儀禮一起唱跳著世代祖先傳承留下的歌曲與舞步,團結、嚴肅而熱情,更可看出一個部落的生命力。

這次史前館公共藝術創作之一─季.拉黑子的作品「起跳的頓力─舞者」,即以作品表現港口男子八大年齡階層在illisin時的舞姿,希望傳達illisin的精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部落青年在祭典中盡全力歌舞的生命力,而不是永遠的吼嗨咉或哪嚕灣,以及在國家體系下,族人必須請假回家參加illisin的無奈與適應。

 

部落青年團結一致,向長者展現 illisin歌舞。

這件作品表現mama-no-kapah青年之父、ci-mila-tcay分配組、mala-ka-caway先鋒組如爐灶的三腳關係,是維青年組八大年齡階層團結與穩固的力量。

港口部落男子年齡組織

老年組 42歲以上

青年組

mama-no-kapah青年之父

39-41

Mama 父或長者之意,Kapah 青年之意。              

負責管理、領導青年階級。推動部落公共事務。

 

ci-mila-tcay分配組

36-38

milat分配之意。

祭祀或共獵共漁時,負責分配食物與招待。

 

mala-ka-caway先鋒組

33-35

lakaca探察之意。

負責巡查、保護部落與收取共食之食物。

 

ci-lomi-alay白天組

30-32

lomia白天之意。

負責監督、回報與清楚傳遞正確訊息。

 

miao-ao-way吠叫組(狗、老鷹)

27-29

oaowa大聲叫之意。

負責通告事務與保護作物。像狗盡忠職守、像老鷹可以看得很清楚。

 

pala-la-nay開路組

24-26

Lalan道路之意。

負責開闢修建上山田之道路。

 

mila-to-gay 木頭組

21-23

latog木頭之意。

負責取木頭latog燒火與建屋。

 

mia-fa-tay 乾柴、生火組

18-20

afa生火、細竹之意。

負責取細竹ava生火與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