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敞褲  kaTin

/ 方鈞瑋  / 本館民族學典藏品


卑南後敞褲__台東台東知本

卑南族的社會組織採行男子年齡階層與會所制度。男子自十二、三歲開始到老都是年齡階層中的成員,會所分為少年會所(takuban)與青年會所(palakuwan),每一年齡階層都有特定的任務與責任,必須遵守許多規定,傳統的卑南族社會因而得以維繫。

這樣的社會組織也反映在服飾的表現上,不同的年齡階級有不同的衣飾表現。例如青年級裸露上身,僅於下半身圍一件無紋飾的短裙,這表示他們正處於受訓練、服勞役的階段;等到年齡增長,則換穿紋飾色彩華麗的服飾,並可配戴各種裝飾品,說明他們已經邁入可婚的階段。

總而言之,卑南族人可藉由衣飾區辨出不同群體的身份角色,並強化自我身份的認同。在近代,雖然族人在平常已不再穿著傳統的服飾,但每當在祭典或歲時祭儀的場合中,仍會穿著「傳統」服飾,以此達到個人與群體間的認同。


卑南後敞褲__台東台東南王

在南王部落,晉級bangsaran階段第二年的男子,可以在短褲外面再加穿一件後敞褲。後敞褲以兩塊棉布為底,形成褲身,中央貼縫一塊長方形織布。織布以紅、橙、黑、白、黃色毛線夾織而成,圖樣包括菱形、十字紋、橫條紋、三角形、方形等。織布周圍再縫貼紅、黃、綠等色裁製成長條形的棉布與藍底白點的印花棉布,腰部上緣貼縫一條織帶做為綁帶,綁帶中央與左右兩端夾織各色毛線,形成各種紋樣,並垂綴流蘇做為裝飾。後敞褲的褲腳與膝蓋下方兩端左右各縫接一條綁帶,穿戴時將腰帶向後繫綁於身體後側,並將綁帶往後相繫於腿部。當穿著後敞褲時,只需在腰部纏繞一條腰帶(pareT)即可。

在知本部落,男子年齡在二十二歲以上,且通過各種晉級考驗後才可晉升為vansalan階級,才有資格與女性交往。晉升此階級在服飾上最特殊的展現,即男子在下半身穿上鮮豔的後敞褲(kaTing),穿上kaTing意味著他已經通過了種種考驗,是部落公認的男子漢,可以享有多種權利。

根據林頌恩的研究(2001),各部落的後敞褲都有不同的紋樣,知本地區固有的象徵紋飾是雙菱形紋,中間相連的菱形為黑色。據說菱形象徵箭的頭部,出門在外或作戰時具有護身的作用。

 

參考書目:

方鈞瑋主編  2001<原住民織品及飾品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藏品>。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林頌恩  2001<我們的穿衣哲學-卡地布部落年齡階層服飾特展(解說手冊)>。台東:卡地布青年會。(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