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2022年「原住民族日」系列活動:賽夏族傳統服飾保存及織藝研習工作坊

考古探索

  長濱文化的發現歷程

博物館頻道

  用時裝來思索:史前館「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尤瑪•達陸的三組作品(上)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線上特展-臺灣玉的奇幻旅程

  僅出產於花蓮的臺灣玉,早在五千年前就被先民製作成錛鑿類的工具,四千年前開始被加工作為裝飾品,至新石器晚期卑南文化階段發展出種類繁多的玉飾品。特別是人獸形玉玦在當時似乎成為稀有的奢侈品,在全島出現。而在東南亞地區也發現了臺灣玉的蹤跡,只是流行的樣式並不相同。近年來在舊香蘭遺址發現了以臺灣玉製作的Lingling-O 玉器,直接證明了台灣與東南亞地區曾經的互動往來。

文‧圖/史前館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75期 2022.9.15
 

  對博物館來說,能夠藉由藏品牽動與藏品源出社群的互動,這份關係總是令博物館珍惜的。史前館於2022年8月以「賽夏族傳統服飾保存及織藝研習工作坊」,秉持活化博物館典藏文物,讓族群文化知識回返原鄉並與當代不同族群工藝展開交流,是締造博物館與社群共好的實踐。

  1968年底至1969年在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考古試掘,帶來了臺灣史前史的重大發現,當時是臺灣首次發現的古老文化,也成為轟動全國的大發現。多年以後我們也可以再好好思考,除了觀光之外,還可以有哪些方式締造人們真正喜愛古老的文化,使得公眾考古學有更多可能呢?

  刻正於南科考古館展出的「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即將於9月底展期結束,歡迎大家趕快把握參觀機會。其中由本地原住民藝術家尤瑪‧達陸設計的兩件作品《蛹》與《蝶》,是如何蘊含著期待原住民文化能從中空化的現象,轉為蓄積能量、破蛹成蝶之日到來呢?

 
 

2022年「原住民族日」系列活動:賽夏族傳統服飾保存及織藝研習工作坊

文‧圖/王勁之


活動海報

—、安排規畫

  「賽夏族傳統服飾保存及織藝研習工作坊」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辦理「斷裂與銜接:博物館與賽夏族織藝回返之路」特展的前導活動。因近年來史前館與苗栗縣賽夏族人的密切交流關係,故邀請苗栗縣政府原住民族事務中心作為代表共同主辦,並與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合作規劃2022年「原住民族日」系列活動,於8月2日至8月3日舉行。

  本次工作坊以賽夏族傳統服飾保存及織藝文化為主題,除了推動文物保存維護知識及技術的專題研討,也探尋染織工藝材料的源頭知識,深化日後處理修復及再製的技能。期望藉由史前館與原鄉族人及地方文物館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提升在地文化保存人才的專業能力,並透過互惠合作的行動,促進臺灣原住民族作為其固有文化的權利主體。

詳全▲TOP

 
 

長濱文化的發現歷程

文‧圖/曾于宣


現今的潮音洞,由洞內向外望,洞內空間寬廣。

  若談到臺灣本島最早的史前史,我們通常會對課本上曾提及的「長濱文化」有著模糊的印象。所謂「長濱文化」最早在臺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遺址被發現,當年曾引發全國熱烈的關注。本文整理長濱文化的發現歷程,並以當時的媒體報導反映當時大眾對八仙洞遺址的關注程度。

一、緣起:地質調查

  長濱文化的發現可追溯到50多年前。1968年3月,當時臺灣大學地質學系的林朝棨教授在長濱鄉的八仙洞進行地質調查,林教授發現在幾個不同高度的洞穴中,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也發現可能是古老年代的紅色土層,因此推測或許能在此發現更古老的文化層。當時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的宋文薰教授正好也在附近的麒麟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林教授聯繫宋教授與考古隊員共同前往八仙洞調查後,一致認為有進行考古試掘的必要(宋文薰 1969)。

詳全文▲TOP

 

 

用時裝來思索:史前館「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尤瑪•達陸的三組作品(上)

文‧圖提供/方鈞瑋‧Lisin Mayaw、馬路‧姆力/攝影


第一浪潮海報以W連結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設計的內涵

  2022年7月1日,「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2樓特展室正式與大眾見面。走進特展室,迎面而來是一面貼著第一浪潮展覽主視覺意象的透明玻璃,透過玻璃向前望,清楚可見兩個相對的圓形展台,右邊展台展示澳洲原住民服裝設計師Lyn-Al Young四件以季節為題的作品,左邊展台則展示臺灣原住民藝術家尤瑪•達陸(Yuma Taru)所設計兩件分別命名為《蛹》與《蝶》的作品(註)。行經這兩個圓形展台中間的通道,觀眾可以自由選擇右轉先進入澳洲展區、或是左轉先進入臺灣展區進行探索。

  身為這個展覽的共同策展人,關於澳洲與臺灣當代原住民時裝展的展覽標題命名,我們的確經過了一番思索:「究竟要選擇什麼語詞呈現兩地的共同性及展覽主概念?」經過討論後,最後使用「第一浪潮」。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我們/Women的歷史之前與之後特展
    時間:2022/6/25(六)~2022/9/21(三)
    地點:康樂本館-第1、2特展室及迴廊
  • 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
    時間:2022/7/1(五)~2022/9/30(五)
    地點:南科考古館-2樓特展室
  •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
    時間:2021/11/18(四)~2022/9/11(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特展室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六、週日)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1年9、10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