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
  Covid-19傳染風險下博物館擬定公眾開放策略(上)

博物館頻道

  那一年,我們一起去歐洲文化之都:布農古調迴盪在馬泰拉

回想‧迴響

  在對外導覽的培訓與實踐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25期 2020.8.15

那一年,我們一起去歐洲文化之都:布農古調迴盪在馬泰拉

文‧溫璧綾/圖.史前館提供

  時序邁入炎熱的8月,國際間疫情仍持續延燒,許多出國交流的計畫也因此延後或取消。猶記去年此時,史前館與位於臺東縣海端鄉屬於布農族崁頂部落的「崁頂布農古調合音團」正忙著準備到義大利的馬泰拉(Matera)參加歐洲文化之都的展演活動。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全世界人員的旅行及流動停止,歐洲文化之都的活動也都延遲至「等候通知」而難有下文。

一、前言

  史前館長期以來與東部原住民部落共同合作,是部落展現其文化的舞台。藉由田野調查及研究,記錄了部落如傳統知識及口傳故事等有形及無形的文化資產。更藉由部落參與博物館的展演活動,由部落族人說自己的故事,以樂舞展加演的方式,將其傳統文化轉化成教育推廣活動傳遞給民眾。

  經過史前館與部落多年的努力,2019年在文化部的支持下,由史前館王長華館長率領「崁頂布農古調合音團」參加2019年歐洲文化之都──義大利的馬泰拉(Metra)市的文化活動。

布農族傳統童謠的演出與展示教學(史前館提供)

二、計畫緣起

  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30日,文化部推動「博物館系統示範計畫」,史前館據此策劃「東部布農族(海端、延平)祭儀與傳統知識建構合作計畫」,針對布農族祭儀歌謠(Pasibutbut)深入田野調查。1943年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1895~1987),在東部布農族崁頂部落調查時,首次聽到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受到極大震撼;1953年在ICTM(國際傳統音樂學會)發表論文,提出音階產生論,引起國際音樂學界高度重視。

  史前館透過「博物館系統示範計畫」的連結與海端鄉布農文物館及部落共同合作,調查Pasibutbut和聲於傳統祭儀及當代音樂應用狀況,於2017年9月15日至2018年9月15日辦理了「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並特別於特展開幕時邀請崁頂部落的「崁頂布農古調合音團」出席展演。

  該團成員來自崁頂部落,平日各自務農,遇有表演時則加強練唱,堅持傳唱傳統歌謠。Pasibutbut可稱為臺灣的阿卡貝拉,其獨一無二的多聲部和音唱法有別於西方聲樂的唱法,因此被譽為世界音樂的瑰寶。

三、歐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ECOC)簡介

  歐洲文化之都是歐盟指定的城市,為期一年,在此期間,有機會展示其文化生活和文化發展。1985年6月13日,部長會議在希臘文化部長Melina Mercouri的倡議下啟動了歐洲文化之城( European City of Culture),其目的是使歐盟(當時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公民能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1999年,歐洲文化之城更名為歐洲文化之都。對於擁有「歐洲文化之都」頭銜的城市來說,此為吸引更多遊客並藉由文化重新思考其城市發展的絕佳機會。

  被選為2019年歐洲文化之都之一的馬泰拉市,位於義大利南部,人口僅有6萬人,其以歷史悠久的Sassi洞穴住宅而聞名,並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馬泰拉 2019歐洲文化之都的主題是「開放未來!(Open Future)」,史前館在因緣際會下,有機會跟歐盟歐洲文化之都巴西利卡塔大區的馬泰拉基金會(Matera-Basilicata Foundation)提案爭取參與此文化活動,有幸獲得該基金會的首肯支持,將史前館「美聲臺灣─布農族祭儀歌謠(Pasibutbut)演出」和「美聲臺灣─探索南島語族文化瑰寶系列工作坊」納入歐盟歐洲文化之都官方系列活動。這也是第一次有臺灣的團隊,參與歐盟的歐洲文化之都文化活動,意義非凡。

四、美聲臺灣交流計畫

  史前館於2019年在文化部的經費挹助下,邀請「崁頂布農古調合音團」參加歐洲文化之都義大利馬泰拉市的展演。為了有別於一般藝術節的樂舞表演活動,史前館特別規劃「美聲臺灣─南島語族文化瑰寶系列活動」。

弓琴工作坊,王長華館長介紹團員和臺灣代表團(史前館提供)

  除了公開演出外,另有工作坊介紹布農族弓琴製作與演奏教學、布農族Pasibubut教學、編織體驗與月桃杯墊製作教學和臺灣原住民童謠和舞蹈。藉由工作坊讓參與的歐洲民眾能透過互動式的教學與體驗,接觸到臺灣的南島文化。

五、結語

  博物館的樂舞表演可以是展示的一部分,是展覽中的樂舞,也可以是展示的延伸活動,其具有文化的內涵及教育意義,與一般表演性質樂舞截然不同,「美聲臺灣─南島語族文化瑰寶系列活動」就是博物館樂舞展加演的例子。

  史前館希望透過公開展演與文化交流推廣臺灣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將臺灣豐富的族群多元文化傳遞到世界的舞台,以彰顯臺灣的軟實力。

參考資料

  1.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瀏覽日期:2020.06.07。
  2. 林建成 2017/01,《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成果專輯》。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3. UNECC,瀏覽日期:2020.06.22。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2019年美聲臺灣─布農族祭儀歌謠(Pasibutbut)傳達的人觀展演交流計畫」承辦人)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