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從卑南遺址談考古遺址多元發展與經營的可行性

考古探索

  記射馬干山遺址之發現及調查

回想‧回響

  2019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為臺灣出土文物保存盡一份心力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為啟發大眾對於臺灣自然生態尊重且珍惜的觀念,本館於4月25日舉辦2020世界閱讀日「閱在地 閱有趣-自然生態路徑『與植物有約』」第一梯次,以《打樹成衣;南島語族的樹皮布及其文化》、《染織、族群與文化》及《卑南族的家與植物》等文本為主,引領民眾到本館景觀花園進行植物深度導覽解說,透過五感認識臺灣自然生態環境。

  本次活動除由本館助理研究員張至善為民眾進行《打樹成衣;南島語族的樹皮布及其文化》等3本文本導讀,在其帶領下也實地走訪本館景觀花園,引導民眾認識書中提及的臺灣原生植物如山枇杷、臺灣欒樹及臺灣梭羅木等樹種,同時介紹臺灣及世界南島語族過去與現今植物應用的情形與文化,更講述了本館景觀花園植栽設計與展廳三大展示主題的連結與呼應。精彩的講解讓現場民眾無不仔細聆聽或低頭筆記,在不時交頭接耳相互討論中,也有不少民眾抓緊機會與講師互動,以期獲得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為響應環境保護議題,活動最後也特別規劃了環保提袋編織體驗課程,讓民眾以苧麻繩親手編織實用與美觀兼具的環保提袋,在數次的經緯交錯下完成獨一無二的手工藝品,民眾也紛紛拿起手機與作品合影留念。

文‧圖/史前館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19期 2020.5.15
 

  一年一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又要來臨,本來每年此時應該是很開心忙碌準備博物館日的主題活動,但說實在的,疫情打亂也打壞了世界各國博物館人的日常生活,國外許多博物館不是關閉就是裁員,很多變動影響博物館的運作。2020年對各行各業來說,不管是甚麼樣的主題日或紀念日,都提醒著我們,要以相信明天會更好的堅定信念,打造樂活防疫與疫共存的工作與生活。

  今年主題為「多元與共融」,史前館因為卑南遺址的發掘而設立,後來又有南科園區遺址群而誕生的南科考古館,如何環繞在環境、史前、科技與當代人群的多元互動上,走出共融共生的新局,是館方要與整個臺灣及國際社會一起分享的禮物。

  臺灣史前遺址蘊藏著人群與不同地區文化要素交融而形成的文化變遷,形成自己在地的主體性而成為文化多元的一部分,細細研究各種不同交叉辨證的證據,也是考古學者透過專業想與世人分享的禮物。射馬干山遺址便是其中一處值得長期投入認識的地方。

  不管是哪一種禮物,一定都蘊藏著送禮者背後投注的心思。史前文化是史前館與南科考古館透過發掘、整飭、典藏、展示及教育要與眾人分享的禮物。而這些過程,都有許多人投注的心思。感謝來南科考古館實習的同學,一起參與臺灣文化主體性建構的腳步。

 
 

從卑南遺址談考古遺址多元發展與經營的可行性

文/葉長庚.圖/葉長庚、劉宜婷、康芸甯


即將出版以卑南遺址為發想的台灣第一本史前奇幻小說

  1980,轟隆隆地,怪手挖開了沈睡已久的先人。

  1980,宋文薰與連照美兩位老師不辭辛勞地攜手帶領臺大考古隊開始卑南遺址長達9年共13梯次的搶救發掘工作。

  40年了,當初搶救發掘出土1523座墓葬似乎標示著卑南遺址發展的分水嶺,豐富的考古遺留震撼了當時的學界、政界與民間,也催生了臺灣第一座國家級考古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如今,回首40年間的卑南遺址,是否得以作為國內考古遺址發展與經營的借鏡?

持續性考古發掘與研究

  卑南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並非在搶救發掘後就停止。其實在1988年完成最後一次搶救發掘後,隨即進行了史前館預定地的試掘工作,意即當時史前館原本預計是興建在搶救發掘區域附近,但因出土文化遺留堆積確認該區域仍屬卑南遺址範圍,而後規劃為卑南遺址公園(當時稱卑南文化公園),史前館也另覓地建於現今康樂車站旁的位置。

詳全▲TOP

 
 

記射馬干山遺址之發現及調查

文‧圖/葉美珍

  臺東縣史前時代卑南遺址之存續時間跨新石器時代及金屬器時代(註1),以卑南文化為主要文化層,尤其在距今3000年前至2300年前之期間內,玉器製作使用進入興盛期,卑南文化聚落伴隨埋葬大量石板棺及玉器陪葬品,為卑南遺址最輝煌的文化階段。

  玉器衰退後的金屬器時代文化,高溫工藝小型金屬器及琉璃珠傳入,還有反映此時工藝及美學重點的印紋陶器,在地文化族群受到臺灣周邊文化的影響,發展出多系列紋飾。

  按卑南文化主要使用素面陶器,陶器或僅有少數簡單紋飾,但隨著華南風格印紋陶、小型金屬器等文化要素傳入,影響所及之最大變化是當時卑南遺址古聚落製作、使用之陶器紋飾增加。紋飾製作方式主以手持尖器自由刻劃不整齊紋飾,接著因篦劃工具進步而產生較規律整齊的壓印紋,轉化為三和文化系列圖案。施作紋飾種類多樣化,並因金屬尖器或印模等印紋工具的發展,早中晚期紋飾圖案及風格有其消長趨勢,隱含人群與波段性外來文化要素融合後導致在地文化變遷,其過程很值得探討及細究。

詳全文▲TOP

 

 

2019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為臺灣出土文物保存盡一份心力

文‧圖/陳彥錚

  身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與古物維護研究所(以下簡稱博古所)古物維護組的學生,於學期期間曾多次前往南科荷園考古站進行出土甕棺修復,因此對於出土文物的修復、典藏流程感到興趣,促使了我於2019年暑假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以下簡稱考古館)的實習。

  因這段期間南科考古館還處於試營運階段,以接待團體預約參觀為主,故在實習之前我都還未曾參觀過,對於館內建築與展覽方式都很好奇。作為博古所古物維護組的學生,博物館典藏部門也會是未來就業場域之一,因此除了累積自身修復技術之外,一系列有關文物入館典藏的流程也是我實習的重點。

  第一天為環境參觀,我們從四樓常設展一路沿著觀展方向到最後的特展,可以發現不只是展覽內容,博物館整體建築設計都與考古主題環環相扣。不論是手扶梯旁的考古層位展示,或是最後可與秘室工作人員討論出土文物典藏流程的工作內容,都在在感受到南科考古館想要推廣考古活動的目標。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有兩個唷!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0/12/31(四)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
  • 「練習,一起走一段」MLA 計畫成果特展
    時間:2019/10/5(六) ~ 2020/5/31( 日)
    地點:
    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 到美麗島—那些人 那些事
    時間:2020/1/3(五)~6/30(二)
    地點:文化部一樓藝廊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光雕投影
    時間:逢開館日10:10、13:30、15:10(一場次12 分鐘)
    地點:本館展示廳中庭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主題活動:

  • 閱在地 閱有趣-與植物有約 詳情查詢及線上報名
    時間:2020/5/16( 六)10:00-12:00
    地點:本館景觀花園

    活動帶領民眾實地踏查臺灣原生種植物,並介紹史前館三大主題:包括史前史、自然史、臺灣南島民族與景觀花園設計植栽的關係,活動中設計DIY 讓民眾利用植物纖維製作屬於自己的環保編織提袋,除了鼓勵民眾減少塑膠製品使用及響應環保,更能從中瞭解民族植物的應用,以及植物保育的重要。
  • 閱在地 閱有趣-巨石,你好!詳情查詢及線上報名
    ◆ 走讀活動
    2020/6/13、8/16(六)8:00-17:00.臺東「巨石文化」的遺址
    活動帶領民眾至東海岸實地踏查幾處仍曾記錄有「巨石」的現址,現場將由本館研究人員做遺址的導覽解說。
    ◆ 卑南四十週年紀念講座
    2020/7/23(六)19:00-21:00.晃晃書店(台東市漢陽南路139-1號)
  • 閱在地 閱有趣-走讀達魯瑪克詳情查詢及線上報名
    2020/6/21 (日)9:00-18:00.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
    由族語專家及達魯瑪克社區發展協會解說員深度導覽魯凱族傳統文化,認識部落族人生活領域及民俗植物,並藉由花環製作、射弓箭與傳訊-臀鈴體驗課程等文本情境,增進對南島文化與台灣原住民族群連結的認識。

 》南科考古館 

  • 動物交響曲—史前動物特展
    時間:2019/10/19(六)~2020/5/31(日)
    地點:南科考古館特展廳

 》卑南遺址公園 

  • 巨石,你好!跟著考古學家去旅行
    活動時間:2020/1/22(三)~2020/5/17(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多功能教室
    「巨石」是臺灣東部特產,在臺東、花蓮兩縣目前累積已知有40處以上的巨石考古遺址。雖然巨石普遍分布在我們周圍但卻鮮為人知,尚未得到足夠的關注。 花東的海岸公路其實是探索史前巨石的絕佳路徑,本展覽精選6個鄉鎮、10個巨石考古遺址,帶你由南而北一一拜訪,向這些看著時代流轉與變遷的見證者們說聲:巨石,你好!
  • 神話:第八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高中職、大學原住民藝術教育成果展
    活動時間:2020/6/5( 五) ~ 2020/8/2( 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多功能教室
    原住民族祖源傳說是探索族群宇宙觀與人觀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常與「神話」連結頗深,近代也不乏以其為對象的藝術表現,作品除了以傳統圖紋衍生或變化形式,另外也有應用現代的藝術媒材與形式,表現祖源文化傳承等。
  • 臺灣原住民小米文化主題交流論壇 詳情查詢及線上報名
    活動時間:2020/6/21( 日)8:30-17: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臺灣原住民族早期大多數以小米為主食並各自發展出獨特的儀式與文化。但隨著環境與生計方式的變遷,農作逐漸轉為其他作物,有關小米的儀式與文化逐漸式微。本論壇將邀請專家學者與不同單位、組織或部落,分享其推動小米文化復振的歷程,促進原住民傳統在地知識的交流。
  • 初夏夜遊〜昆蟲夜間觀察
    活動時間:2020/6/6、6/13(六)19:00-21: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
    進入初夏的卑南遺址公園夜間開始響起自然樂章,跟著山豬老師觀察豐富的昆蟲生態, 幸運的話還能看到羽化的精彩畫面,與我們一起來一場驚奇夜遊吧!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50 元
    活動對象|一般大眾、親子、教師
    網上報名|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 李小姐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9年5、6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